余姚市红枫容器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2016-08-27 06:42王利平陈荣锋郑云晓罗国安卢婷浙江省余姚市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种苗站35400
自然保护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余姚市保存率红枫

王利平陈荣锋郑云晓罗国安卢婷(浙江省余姚市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种苗站35400)



余姚市红枫容器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王利平1陈荣锋1郑云晓1罗国安2卢婷2
(1浙江省余姚市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2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种苗站315400)

红枫小苗容器育苗中,在黄泥中按不同体积混合东北泥炭、松鳞介质、珍珠岩,制成3种基质配方,以苗圃地为对照,采取搭遮阳网与不搭遮阳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基质对红枫小苗容器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搭遮阴网、基质配比(黄泥:东北泥炭=2∶1)的生长效果优于苗圃地定植。

红枫;育苗;容器;基质;遮阳

红枫(Acer palmatum‘Atropurpureum’),是槭树科槭属鸡爪槭的园艺变种。属落叶小乔木,嫩叶鲜红色或紫红色,花期4—5月[1,2]。自20世纪80年代余姚市四明山区开始引进栽培以来,该树种在余姚各地得到迅速推广,据统计,全市栽培面积累计达2210hm2,苗木年产量达到2160余万株,成为余姚市花木的主导品种之一[3]。容器育苗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苗木生产技术,具有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等优点,发展速度异常迅速[4,5]。红枫一般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绿化中,市场上也没有红枫容器苗的销售。红枫扦插[6]、嫁接[7]和组织培养[8]多有研究报道,容器育苗技术仅辽宁省有报道[9]。红枫主要产地的余姚市四明山镇尚未使用容器销售苗木。传统的直接带泥球销售费时费力,同时由于对地面耕作层的破坏较大,不可能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特色产业,红枫的发展必然由科技来支撑,容器育苗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余姚市种子种苗站的种苗示范基地(丈亭镇梅溪村)。东经121°00′—121°14′,北纬29°38′—29°47′之间。典型的中亚热带低中山气候,偏冷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1.6—12.0℃之间;无霜期203d,年降雨量19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3.0%。试验地面积0.3hm2,专人负责试验地日常管护。

1.2材料

加仑盆(40cm×35cm×60cm)、基质(东北泥炭、松鳞介质)、肥料、无纺布等材料购置于浙江国美园艺有限公司,红枫小苗(地径约1—3cm)由当地农户提供。

1.3方法

二因子试验:遮阳、基质;遮阳与不遮阳。3种基质:第一种(I):黄泥:东北泥炭=2∶1;第二种(II):黄泥:松鳞介质=2∶1;第三种(III):黄泥:珍珠岩4∶1;对照:苗圃地。试验重复三次,共种植480株。

1.4调查

2012年3月种植装盆,搭建遮阳网,定植后记录苗高、地径。2012年10月,清点成活株数,记录苗高、地径。2013年10月,清点保存株数,记录苗高、地径。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基质配比对红枫生长的影响

基质是容器苗质量的关键部分[4]。由表1可知,容器苗地径的增幅均大于对照的,其中基质I的径增幅最大,达到0.58cm;基质III为其次(0.55cm);基质II增幅0.46cm,三种基质中增幅最小。容器苗的成活率、保存率均大于对照,其中基质I和II的成活率、保存率相同;基质III当年成活率最高,达到100%,保存率(90%)小于基质I和II。容器苗的高度增幅均大于对照,但差别不大,基质I和基质III的增幅(0.24m)最大,其次是基质II的增幅0.23m。

表1 各种基质配比下红枫生长调查表

2.2遮阳对红枫生长的影响

控制光周期对改善容器苗质量具有重要作用[5]。由表2可知,遮阳红枫的生长势明显优于露天的。遮阳红枫的地径增幅0.53cm,大于露天的增幅;高度增幅0.24m,比露天增加了0.03m;遮阳的当年成活率比露天的高5%,保存率高10%。红枫叶片红色,光合能力弱,抗性差,尤其是夏天,强光照会使叶片焦灼,搭遮阳网减少太阳的直射,对红枫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表2 是否遮阳对红枫生长影响的调查表

3 结论

红枫小苗容器育苗中,搭遮阴网、基质配比(黄泥:东北泥炭=2∶1)的生长效果优于苗圃地定植。容器苗保存率95%,比直接苗圃地定植保存率高10%。从生长情况看,容器苗的地径、高度增幅均大于苗圃地定植苗。综上所述,无论从成活率还是生长速度方面进行比较,红枫小苗的容器苗比圃地苗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容器苗在后续的出圃、移栽、种植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便利性。

[1]王建军,许旭君.园林树种——红枫[J].林业实用技术,2002,(2):22-23.

[2]方忠品,江琪芳.红枫嫁接育苗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05,(2):31-32.

[3]雷伟成,沈波.红枫的繁殖与栽培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94-196.

[4]熊作明,黄永高.容器育苗概况、优点及其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 95-97.

[5]戚连忠,汪传佳.林木容器育苗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开发,2002,18(4):10-13.

[6]彭重华.红枫扦插防止试验初报[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5,15(1):95-98.

[7]陈建洪.红枫的嫁接育苗[J].上海农学学报,2006,22(2):51-53.

[8]艾丽皎.小红枫的组织培养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3):86-89.

[9]叶景丰,尤文忠,郭锦山,等.美国红枫容器苗培育技术试验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1,(3):29-30.

S723.1+33

B

1004-7743(2016)03-0036-02

2016-03-26

猜你喜欢
余姚市保存率红枫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红枫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
提高西海子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踏着如歌的岁月前行
串乡愁的小姑娘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红枫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