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薇
(沈阳市口腔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价值评析
岳 薇
(沈阳市口腔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龋齿患儿120例(253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充填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充填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的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8.3%和96.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治疗中,配合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3.3%和68.3%,观察组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龋齿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不仅操作更为简单方便,而且能大大提高患儿的接受程度,治疗效果也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小儿龋齿;治疗效果
小儿龋齿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牙齿疾病,指的是患儿的牙体受细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情况[1],其不仅会导致牙痛,影响患儿的正常进食,使胃部负担加重,还可能对牙颌系统的发育造成影响,导致后天畸形的情况。有调查数据显示,60%~90%的学龄儿童都有龋齿发生[2],发病率高,且危害范围较广。对龋齿进行有效的清理和填充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龋齿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龋齿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53颗患牙,患儿的龋洞数量均在2个及以上,且龋洞的直径超过1 mm,但腐蚀尚未累及牙髓部分。将其按照充填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0例。
对照组患儿中,男33例(66颗患牙),女27例(60颗患牙),患儿的年龄在2~10岁,平均年龄为(6.1±1.7)岁。按照其患牙的腐蚀程度分,浅龋、中龋、深龋分别有31、79、16颗,邻颌面洞、颌面洞患牙分别为54、72颗。观察组患儿中,男32例(65颗患牙),女28例(62颗患牙),患儿的年龄在2~10岁,平均年龄为(5.9±1.6)岁。其患牙的腐蚀程度分布:浅龋、中龋、深龋各30、81、16颗,邻颌面洞、颌面洞患牙分别为55、72颗。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患牙数量、患牙腐蚀程度、龋坏位置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充填术治疗,通过高速手机对患儿患牙内外层的龋坏牙本质进行充分的清理,使得龋洞变成有一定抗力型及固位型的窝洞,经常规消毒后,对窝洞实施充填处理,充填使用光凝单组份复合体进行,敏感性极强的患儿可先行局部麻醉。观察组患儿则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先按照龋洞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提挖匙对患儿的龋洞、窝沟进行充分的清理,彻底去除龋洞中的腐蚀物质,然后采用清洁液对患牙进行涂布、清洁,以清水冲洗、干棉球隔湿,将水分吹干之后,以1∶1的比例配制玻璃离子粘固剂,填入龋洞中,压实之后,清除多余填充料,并对咬合进行调整,治疗完成。
1.3观察指标:观察治疗结束后后患儿牙齿的填充效果及视觉效果,以填充效果好,无脱落或者有部分脱落,但患儿未见自觉症状,且患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为充填成功,以充填物大部分或完全脱落、折裂,出现明显的牙髓症状,或者出现继发性龋病为充填失败[3]。同时,按照患儿治疗中的配合程度将其分为强制型、畏惧型和配合型三种,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的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8.3%(59/60)和96.7%(58/6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中,强制型、畏惧型和配合型分别占1.7%(1/60)、5.0%(3/60)、93.3%(56/60),对照组患儿中,强制型、畏惧型和配合型分别占10.0%(6/60)、21.7%(13/60)、68.3%(41/60),观察组患儿的配合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认为,小儿龋齿的发生与儿童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特别是各种酸性食物、糖类物质以及零食、饮料的过量摄入,都是引起龋齿的重要原因。儿童时期,属于咬合关系建立的重要时期,龋齿发生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牙齿健康,因牙痛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与学习,还会对其上下颌牙齿对应关系以及牙的排列情况造成影响。
本文分别比较了常规充填技术和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效果,结果可见虽然两组的充填成功率并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程度明显更高。作为一种新的龋齿治疗技术,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主要是通过手用牙科器械将发生龋坏的牙体组织进行有效去除,并使用高强度的玻璃离子材料实施受损牙体的修复工作。已有调查研究证实,龋坏组织清理过程中,手用器械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且对牙体的损伤程度也是最低的,因而,能有效提高患儿的配合度,这与陈丰[4]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对两组患儿治疗时的疼痛发生率进行了比较,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患儿(16.7%)也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41.7%),效果十分显著,其还对比了治疗后1、2、3年两组患儿的充填成功率,虽然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中玻璃离子 材料的应用具有阻止龋病进展的优点,对于提高治疗患儿的远期治疗效果也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生梅,许雪静,张晓,等.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青海海东地区85例儿童龋病防治的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0,30(2):126-127.
[2] 黄莉莉.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5,31(21):73-74.
[3] 严俊.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健康必读,2013,4(4):272-273.
[4] 陈丰.小儿龋齿应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治疗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19):77-78.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