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如何在古诗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6-02-01 02:46:23王桂兰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素质教育

王桂兰

(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甘肃 746300)



素质教育下如何在古诗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王桂兰

(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甘肃746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使得创新能力的培养日渐成为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改背景下,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怎样开展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上,应立足于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全面系统地对学生创新思维加强训练,最终使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就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古诗鉴赏;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对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将各种定势思维的干扰一一排除,结合储存信息,触发联想、敏捷思辨,再加上科学推断,最终得出独创性结论[1]。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开拓型人才。

一、当前古诗鉴赏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中,教师仍然占据了主体位置,且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大多都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而这种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毫无兴趣可言。除非是对文学、古诗鉴赏非常有兴趣的学生,否则大多数学生都把古诗鉴赏学习当做一门学习任务来完成,根据教师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考取满意的分数,要知道,教师中心主义将会让学生对古诗鉴赏学习缺乏兴趣,不能积极参与其中,最终影响语文课堂古诗鉴赏的教学质量[2]。

(二)教学偏重工具性有失人文性

古诗鉴赏教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传承了五千年中华灿烂文化,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古诗鉴赏教学和历史教学有所不同,我们不能把名家、名作和前人对名家名作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不能让学生只简单地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学习而不多加思考,若教师只参照教参或者标准答案展开教学,而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学生也只能被局限于传统的知识教学中,难以获得进步[3]。若一个民族连反省革新自己文化的能力都不具备,这个民族势必会很难发展。当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汉字、生词以及语法的语文工具性教学,人文性培养目标的重要性远高于工具性目标,当然我们并不能说工具性属性并不存在于高中语文教育中,对某些文学知识的学习仍需进行且不断加深。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并推动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只有愿意参与高中语文古诗鉴赏学习,才能将强大的学习热情充分表现出来,有了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展开思考,才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便是在课堂教学之中,其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应将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发挥出来,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学生在一个氛围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对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予以培养。

比如,我们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求知欲。多媒体包含了丰富的文字、图像与声像,可形象地表现出抽象的知识,借助视频、图像等表现出问题文字所蕴含的信息,成功将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出来。同时其也能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更加容易。学生也能够享受到大量直观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加工和整理感性材料,从而最终以理性认识代替感性认识,对文本的体会也更加多元化。

(二)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对语言实践的情境性做进一步加强,最终达到发散学生思维、对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创设情境不但能将诗词内容以直观、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有助于学生利用想象、联想情境展开迁移思考,既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从而与“简约高效”的课堂要求相符。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除了人文性,还有一定的工具性,因而学习价值非常高。但是高中学生拥有繁重的学习任务,知识学习也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学习比较机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长期下来,也就慢慢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重现生机与活力。比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节内容时,我们先为学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或者利用短片、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描绘的场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想象周公瑾当时的无限风光,感受作者的怀才不遇,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动态内容代替了静态内容,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全身多个器官均被调动了起来。同时这一方式也便于学生理解诗词描绘的意境,赋予高中语文课堂更多新意。

(三)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古语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4]。问题是学生智力的窗口,其可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其进行创新。同时问题也能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且创新思维能力有时也会通过想象能力表现出来。因而,教师在古诗鉴赏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要兼具趣味性、艺术性和挑战性,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进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古诗鉴赏产生探索欲望,以此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开训练,使他们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学习更具创造性。教师自身的见解要独特,摒弃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为基础,以“阶梯式”问题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对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及各种信息的反馈都主要通过有效提问来体现,教师要将提问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展开探究。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在学习之前我们可先向学生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遇到下雨,当你在途中遇雨时,你会怎么办,你会作何感想?”当学生完成思考后,再智慧分析学生的回答,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将学生带入《定风波》的学习中,一同体会苏轼是怎样面对人生风雨的。

(四)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若要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就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对老师存在的问题敢于质疑。同时老师应将全部的有利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以精心设疑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进而提出新的见解与命题。设疑既可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中,也可在阅读、写作教学中。若学生们针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不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予以尊重。就算学生的见解稍显稚嫩,教师也要热情的鼓励他们,注意评价恰当,用以将学生的创造情感激发出来,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最终培训学生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每位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在古诗鉴赏教学中应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个性特长充分结合起来,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高中古诗鉴赏教学相融合,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引起重视,运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让学生有更多成功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但可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增加教学互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建新.诗歌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2):30-33.

[2]周建新.诗歌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3(1):23-25,63.

[3]宋坚.在文艺作品的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文学鉴赏”课的教学设想[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5):29-31.

[4]蔡先地.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古诗教学中[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70-72.

[5]周晓曦.古诗词鉴赏中的语感培养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0(1):26-2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素质教育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19:22
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