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陈进
【摘 要】本文作者在深刻分析初中生数学探究活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探究活动效能进行了粗浅试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活动;问题;表现;对策
一、引言
自然规律、社会现象的本质,需要人类通过深入而又艰辛的实践探求。教育实践学认为,动手探索,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利“助力”之一。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离不开主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对象探索技能,是学科讲解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之一。在教师有序指导下,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得到深入开展,数学实践技能切实提升。但在数学探究中,初中生受到学习素养、智力水平以及探析能力等方面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让初中生消除数学探究活动“缺陷”,开展深入、高效数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重要教研课题,等待初中数学教师深入实践和探索。
二、正文
1.数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表现
1.1互动特征不明显。众所周知,教学是具有双边特性的互动活动。学生的探究实践,表面看似个体的自主实践,实际是教学结合的协作“劳动”。有不少初中生探究活动习惯于个体自身“单打独斗”,不能听从于教师的有序引导,游离于教师的指导“活动圈”以外,固守己见,跟着自己“感觉走”,与教师交流沟通少,与学生讨论互动少,容易导致初中生探究“偏离”航线,事倍功半。
1.2探究主动意识不强。探究活动需要学生主体身与心的深度“参与”。但笔者发现,有少部分初中生主动参与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意识薄弱,面对教师所设置的探究任务、提出的探究要求“毫无兴趣”,不能实时的做出积极反应,并落实于实际行动上。同时,在探究活动教学中,经常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身”在数学探究活动之中,而“心”却在探究活动之外。此种不良现象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经常出现,教师应足够重视。
1.3探究方法技能较低下。笔者发现,有部分初中生对探究解决数学知识或问题的方法内涵及其本质,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其自身探究数学素养较为低下。同时,在运用和实施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正确灵活的使用,导致出现探究方法使用“张冠李戴”,运用不恰当,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效能。
2.有效解决的教学对策
2.1搭建生动探究教学情境。情感是最好的“催化剂”。学生在积极情感下开展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效果更为显著。教师要注重初中生适宜探究教学情景的营造,利用数学教材所具有的现实应用美、数学发展美以及生动趣味性等显著特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器材,为初中生营造一个形象直观、动态生动、声色兼备的教学场景,让初中生在积极情感的“包围“下,产生主动探究欲望,提高探究数学的主动意识。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讲解中,教师为保证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深度,抓住轴对称图形应用之美,利用教学软件、电脑、电视等多媒体教学器材,将电脑和电视进行连接,播放“一个小朋友照一面镜子”的场景,并用特写镜头,显示“镜子中有一面钟表此时表示的时间”,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钟表现在的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在形象生动的场景中,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情感,提高初中生的探究精神。
2.2重视探究过程有效引导。由于初中生学习能力、智力发展、解题技能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学习活动,需要教者的有序、科学指导。教师在初中学习对象探究数学知识点、推导数学问题的进程中,要发挥自身指导功效,做好对他们探求推理进程的指导。要做到“收放有度”,既要相信初中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自主推导的时间和机会,又要在初中生自主探究进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点拨,针对出现的探究困难或难题,进行实时的讲解和引导,提出合理化探究建议,推动初中生深入探究实践。如“已知: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EF⊥AB,EG⊥AD,AB=6,AE∶EC=2∶1,求S四边形AFEG。”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学教合一教学方式,初中生阅读案例条件,分析问题条件关系后,指出:“需要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以及等量替换思想”,然后再引导初中生思考探究:“我们已经对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内容有了一定掌握和理解,面对这一解题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什么途径,抓住什么重点内容解答?”初中生针对教师的所提问题和要求,开展师与生之间的合作分析推导解题的思路活动,在相互讨论,集思广益活动下,明晰该问题的解题途径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比,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教者对学生的所探思路进行评讲,明确指出:“要根据相似比的性质,构建相似三角形”。在推导思路中,教者“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问题条件,同时,有序“指教”推动学生群体探究实践进程。
2.3强化探究活动反思辨析。反思是学生所必备的良好学习素养之一。学生应养成“主动回顾”和“深刻检查”的良好习惯,对探究活动进程进行“回看”和“梳理”,认真反思自身在探究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和过程,特别是在探究方法的运用、探究过程的表现以及探究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深刻检查、深入剖析,并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形成更为良好的数学探究习惯和素养。
三、结束语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初中生在数学探究活动出现问题及不足,不可避免。只要初中生正确认知、及时改正、深刻反思,其数学探究活动一定能够深入推进,探究技能及素养一定能够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洪霞.数学问题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N].学知报,2010年
[2]邵潇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