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微”语素

2016-01-31 21:18周辉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期

周辉

摘  要:自微博兴起以来,微调查、微时代、微平台等进入日常人们的生活用语中,这种“微X”结构产生的新词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本文在搜集和整理新词语的基础上对“微”这一现代汉语构词语素进行类词缀的判定,并简单分析“微X”结构新词语兴盛的语言学因素。

关键词:“微”;类词缀;“微X”结构新词语;语言因素

[中图分类号]:H1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1、引言

“微”字组成新词语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这些词语大多以“微X”的结构出现。在古汉语中“微”是一个单音节字,可单独成词,而后在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浪潮中成为构词语素,不再单独成词。在现代汉语词语研究中语素和词缀是类属关系,早有学者将“微”这一构词语素与“裸”、“后”、“门”等列为新兴的类词缀。本文试从类词缀研究中常见的四个判定标准来论证“微”是否具有类词缀的特征,并简单探讨其对“微X”结构新词语的重要意义。

2、“微”的类词缀的特征

真正的词缀一般来说,位置固定、意义虚化、构词能力强、功能类化。而一些构词能力强复现率高,构词时位置相对固定,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虚化但并没有完全的构词语素,不能算是真正的词缀,只能算类词缀或准词缀,例如“裸”“后”等。下面从这四个方面一一对“微”进行类词缀的判定。

为了论证“微”语素在新词语结构中的位置,即在词首还是词尾,位置是否相对固定,首先借助于现代汉语新词语语料库。在高级检索栏输入“微”搜索到的了近百条词条。然后用“微”作为搜索关键词,并设置首字匹配,不限词长,搜索到的词条201条。而在设置成模糊匹配和尾字匹配时,分别搜索到217条和1条。由此可以看出“微”位置固定,基本上都在词头的位置。而且从所收入的词条来看,微的复现率高,构词能力很强。

然后再看在“微”在“微X”结构新词语中的意义。“微”是“micro”的汉语译介词,micro blog 被译成微型博客便是其中一例,其意义与中文中的“微”表示形状“细、小”的意义大致对等。“微X”结构新词语源于对“微博X”的缩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新词语已经不仅仅限于“微”的意义或者“微博”二字传达的意义,“微”的意义只有在组合中才能推断,而且在不断的组合过程中意义不断被虚化。

在“微X”结构中,X主要有名词,如“微电影”“微情书”,动词,如“微支付”、“微访谈”和形容词充当,形容词很少见。不管被加入成分X是动词还是名词,“X”接受“微”的修饰后,“微X”结构新词语大多具有体词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说“微”符合词性类化这一判定标准。从以上论证的可以得出 “微”的确具有的类词缀的特征。

3、类词缀“微”形成和兴盛的语言学因素

微博这一平台在当今社会各个方面影响愈深愈广,“微X”结构新词语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得到扩充和拓展。而“微”能在新词语结构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组合能力,从语言因素来看,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micro的译介

对micro有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意译成相对应的双音词语,以求取得意义的完整性。例如 micro blog微型博客(微博是其简缩形式)、microchemistry微量化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一种是直接译成微加名词或者动词,因为所接词语意义相对完整不会产生歧义,例如microclimatology微气候学、microwave微波、microbiology微生物学。还有其他的译介方式,如microphone通过音译方式译成麦克风,这一种不在讨论之列,故省去。Micro是英语从古希腊语中借入的词根,后在使用过程中成为词缀。因此对micro的译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微的类词缀化。

3.2类词缀的优势

王洪君、富丽(2005)认为类词缀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类词缀的新生类推潜能比词根和词缀都要强,能够随时创造新词语;其次在与体词的搭配上看,词缀的核心搭配限于单音字,而类词缀的核心搭配既有双音字又有多音节词和类词。进入“微X”结构的成分以双音节为主,少量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微能修饰的成分越来越多,微的搭配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最后类词缀的组配具有规则性,符合生成向和接受性的规则性,因此语义是透明的,其整体意义可以从成分意义和类词缀意义的相加来推测。微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十分丰富,可做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语义的包容性使得能被微修饰的“X”越来越多,所产生的新词语群体越来越大,最终将更进一步加深“微”的类词缀化。

在现代汉语中,派生构词法通过把不同的词根和词缀、类词缀组合,可以得到一组词语,有的有类属之分,有的表示同一事物或者同一概念。这一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而且对挖掘汉语词缀特别是类词缀的语义和语用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结语

“微X”结构新词语虽然源于对以micro为前缀的英语单词的译介,但是它是现代汉语规则下的产物。从微型博客到微博,再从微博到“微X”结构,现在“微X”结构新词语的词条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微”语素自身的语义和搭配能力是很大的归因,“微”在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消失仍将活跃在类词缀的行列中。与此同时,微的类词缀特征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微X”结构新词语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库,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萌.“微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流行用语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1998.

[3]吕叔湘.2005.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4]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