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倩茹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1、动量是什么
动量即动作的量。有关动词重叠的动量,也是众说纷纭,大多学者把它解释为“短时”、“少量”、“轻量”。直到朱景松先生做出了新的阐述:“所谓动作的量不能仅仅理解为动作时间长短、次数多少,而应该包括动作、行为、变化的各个侧面、各个环节可以有广义量的意义的因素。朱景松先生对“量”含义的拓宽无疑对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动词重叠的动量包括动作的时间长短、力度大小、难度高低、语气强烈与缓和等。
2、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减弱动量
既然动量包含诸多因素,那么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的短时说、动作轻量说、委婉语气说等就可以概括为减弱动量。具体到不同语境,每个句子的动量的侧重点会不一样;也可能同时弱化几个因素。所以应该从具体事件着手分析动词重叠语法意义。
2.1 缩短动作时间
动词重叠式最常见的效果是缩短动作时间。
(1)a你先坐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b你先坐一会儿,我去就来。
句(1)是最典型的短时的例子。重叠式“去去”体现说话者离开时间较短,让听者容易接受,且“一会儿”已经缩短了动作的时间,有限定作用,后半句只能使用重叠式。类似的还有“你等等我”,不仅很有礼貌,还能缩短动作行为“等待”的时间,让请求更委婉。而基本式“你等我”就没有这种短时的作用,且不如重叠式委婉、礼貌。
(2)他看看表:“已经10点了!”
(3)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了,只能洗洗衣服,铡铡草,喂喂牲口。
看表是为了知道时间,一般1、2秒足以。例(2)中“看看表”正好符合这样的语言环境,比基本式“看表”更加贴切。例(3)强调动作时间不长,如果使用基本式“洗衣服”“铡草”“喂牲口”就不能体现动作的短时。
2.2轻化动作力度、难度
动词重叠式的减弱动量还常表现在动作力度、难度的轻化上。
(5)a孩子敲敲门进去了。
b孩子敲门进去了。
例(5)重叠式“敲敲门”就体现了力度轻,如果换成“敲门”就不能体现动作力度轻,还显得没有礼貌。动词重叠式明显轻化了动作的力度。
(6)a你给我讲讲这道题。
b你给我讲这道题。
例(6)重叠式“讲讲这道题”表现“讲题”的任务没有难度,听者可以轻易完成,因此也易于接受 “讲题”的要求。上述例句分别反映了动词重叠式降低力度和难度。
2.3 缓和语气
前面提到,语气强烈与缓和也属于动量。那么动词重叠减弱动量就应当包括语气的缓和,也属于动词重叠基本语法意义的范畴,而不仅是表达功能。动词重叠式在缓和语气的同时有委婉的效果。
(7)a这个字很难,您给我们写写。
b这个字很难,您给我们写。
可以感到使用重叠式的a组均比非重叠式的b组语气缓和,也更有礼貌。缓和语气的重叠式一般出现在表示未然的祈使句中,起到委婉地表达主观愿望的作用。
缓和语气不是孤立的一种减弱动量的情况,而是经常与缩短时间或轻化力度、难度同现的。如例(1)的“我去去就来。”,缩短时量,也显得委婉、有礼貌。和基本式“你先敲门。”相比,重叠式“你先敲敲门。”轻化力度的同时让要求更委婉、礼貌。
把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归纳为减弱动量,扩大了动量的范围,弥补了“短时说”“少次说”等现有观点的不足,概括了现有观点不能解释的句子。减弱动量是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一种更全面的说法。
3、动词重叠减弱动量具有主观性、模糊性
3.1主观性
动词重叠对动量的弱化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上动量减小。很难说清“我每周五晚上跑跑步”和“我每周五晚上跑步”事件主体所作的动作的量在客观上具体差多少。“请你讲讲这道题”和“请你讲这道题”,两句的动量客观上一致,只是心理上觉得前者动量减小,从而使请求带有委婉语气。
(8)以前说“顶顶风就可以混过去”的造纸污染企业老板经理们,这次是躲不过去了。
例(8)中“顶风”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第三个义项是:“比喻公然对抗现行的政策法律等。”,“顶顶风”相比基本式,分量明显减轻,反映说话者主观上认为某行为难度不大。所谓减弱动量,仅指说话人的主观意识,动作行为则不一定有客观具体的动量减弱。
动词重叠的主观性还体现在对施事者的选择上,它常用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句子,而不出现在第三人称里。如:
(9)a我明天去逛逛公园。
b你明天去逛逛公园。
c他明天去逛公园。(逛逛)
因为第三人称不是对话当事人,c句是客观的表述,无法体现施事者的主观情感。而b表达的是说话人对第二人称对象的要求,是一种主观态度。所以a和b可以重叠。
3.2模糊性
动词重叠的动量弱化还具有模糊性。首先,不能明确动量具体减轻了多少;其次,难以确认具体弱化了哪个方面的动量。比如:
(10)a他每天晚上跑跑步,打打球。
b他每天晚上跑步,打球。
使用重叠式后主观上感觉时间减少,但是不能明确说明“跑步”“跑跑步”分别是多长时间,“跑跑步”比“跑步”具体少了多少分钟。弱化动量,具体是程度减弱,还是时量减少,量减少了多少,都不能准确地讲出来。这些都是动词重叠式减弱动量具有模糊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05):378-386.
[2]杨平.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05):8-15.
[3]陈立民.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2005(02):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