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库切小说《福》中传统叙事的解构

2016-01-31 19:03马乃华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笛福库切巴顿

摘  要:库切小说《福》将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解构。在充满解构意识的小说中,作者对于传统叙事方面的解构尤为突出。本文从对宏大历史叙事的解构,叙述者的自我实现两个角度着手,分析《福》对于传统叙事的解构,把握库切的独特的叙述风格。

关键词:福;传统叙事;解构

作者简介:马乃华,女,汉族,1990年4月出生,山东济南人,为山东师范大学2013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

《福》是南非荷兰裔作家库切在198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与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存在互文性。库切小说《福》的英文名为《foe》是取自Defoe(笛福)中后半部分,而小说中也充满了关于执笔者福先生的直接描写。

一、对宏大历史叙事的解构

库切质疑的声音首先来自于对宏大历史叙事的解构。在库切早期论文中写道:“语言就是无尽的拆分与合并,没有任何魅力,不会带来财富与拯救,只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游戏。”库切认为语言具有欺骗性。这种观点直接影响到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历史叙述中,将旧的历史结构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库切笔下的荒岛是这样的:“小岛上的天气就是风、雨、风、雨。要说这当中有什么原因让我无论如何要逃离这里,不是因为孤独,不是因为生活不便,更不是因为粗茶淡饭,而是大风。”风代表着一种文明化的人类无法在未开化的土地生存下去的意象,这种单调无休止的风会摧毁已建立逻辑的理性世界。库切笔下的克鲁索是这样的:“离开的欲望已经在他心中枯萎,他一心想做这个小岛的国王并在此终老一生到最后。”与笛福笔下的克鲁索不同,《福》中的克鲁索不需要繁多的工具,更不需要耕种。没有雄伟的抱负,这样的克鲁索可能离现实近一些,离伟大的殖民英雄远一些。《福》完全抛弃了笛福所创造的世界秩序,只是一个无聊的荒岛,一个固执年老的荒岛“国王”,一个顺从的会吹笛子的黑人奴隶以及一个被不幸的命运送来的女性。

二、叙述者的自我实现

《福》与《鲁滨逊漂流记》最大的不同之处苏珊·巴顿这个女性叙述者的出现。苏珊·巴顿作为女性叙述者身份引发的思考是《福》核心问题之一,在苏珊的潜意识中一直有一种写作的冲动。

首先苏珊·巴顿她建议克鲁索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现在你的记忆里还保留多少?难道就无法制作纸墨以便留下记忆的痕迹,让它们在你身后依然存在?”苏珊对于他们会离开荒岛怀有无比坚决的信心,她认为克鲁索应该将自己的荒岛生活带到文明的国度,将真相告诉广大的读者。随后救她的船长让她将故事写下来,她回答道:“我完全不懂写作的技巧,明白自己写出来的拙劣文字,会将本来很迷人的东西弄得黯然失色。任何东西一写出来就会失去一些鲜活性,这种损失只有艺术(art)才能弥补,而我对艺术(art)一窍不通。”这里第一次提出了art。苏珊委婉地拒绝了船长的要求,这里可以看出苏珊具有一定的写作鉴赏水平,她知道如果没有掌控文字的能力,写作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但是不具有这种能力的苏珊找到了传闻中可以将她的故事创作出来的福先生。

从这里开始的第2章就是苏珊关于如何创造小说的自我辩论与自我开发的过程,以苏珊写给福先生的信的方式进行。苏珊提出里一个重要的诉求:“return to me the substance I have lost。”那么什么是叙述者的substance,她又为什么丢失了她的substance。“你或许会喃喃自语道:‘最好只有克鲁索跟星期五,最好不要有女人。但是哪里能没有女人?克鲁索会自愿来到你这里吗?你能编纂克鲁索、星期五、以及岛上的跳蚤、猿猴和蜥蜴的故事吗?”在这里苏珊进行了一次自我的否定与肯定的交织过程。这里苏珊是借福先生的口说“最好不要有女人”是一种大环境下女性写作的自我否定。但是苏珊紧接着推翻了之前的否定,她认为自己——这个被忽视的女性角色带来真实的故事。库切许多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要人物来创作小说,女性书写往往更加细腻。

苏珊·巴顿关于叙述者实体的需求到底指什么,联系《鲁滨逊漂流记》会有所感悟。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没有苏珊·巴顿,只有克鲁索,星期五,甚至还有丹尼尔·笛福,如果福先生最终写出了苏珊·巴顿的故事,一个寻女的艰辛历程,那么苏珊的身份将从叙述者变为故事中的人物,在成文中会成为一个虚拟的,被动的看客,这次身份的转变将彻底埋葬苏珊叙述者的身份,荒岛的经历会使她成为另一个传奇的英雄,更值得世人津津乐道的是主人公还是一名女性。福先生会在扉页上写道感谢苏珊·巴顿女士的倾力支持,如果为了让故事更趋完美,福先生也许会将叙述者彻底的隐藏。那么这是苏珊想要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苏珊一直在向福先生要求“substance”,其实substance的意义,库切在文中就已经告诉我们substance of the truth。苏珊的这种愿望就是库切在他小说创作中的愿望,并且一直在实践中,一种叙述者在文本中的自我实现,带有一种间离的效果,进而带来故事真实的触感。一种对于传统叙事的解构思想充满在《福》这部作品中。

参考文献:

[1]王敬慧.永远的流散者——库切评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J.M.库切.福[M].王敬慧译.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笛福库切巴顿
库切《耻》中的空间政治书写
复魅与拯救:库切“耶稣三部曲”的现代性危机和后世俗希望
库切《耻》中的凝视之耻
巴顿(上)
巴顿(下)
有“情”之士的无“情”之作:库切的卡鲁情怀与文学生产
巴顿(下)
巴顿(上)
鲁滨孙之父在欲海漂流
语言之轭——笛福与斯威夫特时代的政治、偏见与印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