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下《水浒传》中潘金莲与《坤昌坤平》中婉通的人物形象对比

2016-01-31 19:03熊来湘曹凌静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浒传

熊来湘 曹凌静

摘  要: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背景,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创作也都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泰两部文学作品《水浒传》与《坤昌坤平》,来对比时代背景下潘金莲与婉通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坤昌坤平》;人物形象对比

作者简介:熊来湘(1977.12-),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讲,主要研究方向:泰语教学、泰语言文学等;曹凌静(1986.10-),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讲,主要研究方向:泰语教学、泰语言与泰国文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及班级管理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2

一、 作品的时代背景

《坤昌坤平》是泰国阿瑜陀耶时期(大城王朝)开始出现的文学作品,属于古代的文学名著,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许多普通百姓和民间艺人参与创作,一些文人墨客进行整理和修改工作。《坤昌坤平》这一作品的艺术成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泰国古代文学作品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作。此外,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接近现实生活,塑造的人物均有原型,时代背景即是阿瑜陀耶王朝到曼谷王朝初年,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

《水浒传》之潘金莲与西门庆,故事发生在宋徽时代,即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受时代文化背景影响非常大,包括人物的命运结局都与时代文化背景有着非常大的联系。《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并直接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展示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同时,小说还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肯定并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

二、作品的内容简介

《坤昌坤平》是一个泰国很有名的民间故事,发生在泰国的Supanburi府。一提及坤昌、坤平,首先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女人,叫婉通。婉通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她和坤平真心相爱,后来做了坤平的老婆,而坤平和坤昌是朋友,但是两个人的个人情况却大相径庭:坤平英俊帅气,却一贫如洗;而坤昌长得差强人意,且大腹便便,却富可敌国。在婉通嫁给坤平之后,原本二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可是后来发生了战争,坤平被征入伍,一去无期,而此时婉通已经怀了坤平的孩子。 战争打得异常艰苦,坤平也一直杳无音讯,于是就流言四起,传说坤平已战死沙场了,婉通听说后伤心欲绝。而此时,一直对婉通念念不忘的坤昌,向婉通表达了爱意,可婉通坚持要苦等坤平回来,俨然拒绝了坤昌的求爱。然而,婉通的妈妈却是个见钱眼开的女人,为了得到坤昌的钱财,就极力逼迫婉通嫁给坤昌。婉通势单力薄,手无缚鸡之力,形势所逼,只能顺从母亲嫁给了坤昌。嫁给坤昌后,婉通生下了自己与坤平的儿子,而坤昌则把这孩子当成亲生孩子来对待。由此看来,坤昌也并非十恶不赦,只能说在这个时代里,人人都有难以言喻的苦衷。

时光荏苒,当婉通和坤平的孩子长大后,坤平也凯旋而归了。当坤平意识到自己已经妻离子散,伤心欲绝也万分愤慨,决心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婉通和儿子。坤平曾经和一个老巫师学过养鬼的法术,于是运用法术召唤所养的鬼把婉通从坤昌的家带了出来,一番争吵解释之后,二人又重归于好,于是又一起生活在森林里。而失去了妻子的坤昌则十分着急,不知道妻子去了哪里。此时,坤平和婉通的儿子便独自外出去找自己的妈妈……总之,又是一波三折。最后,这段纠扯不清的三角恋情一直传到了国王耳朵里,国王很是震惊。于是把这几位当事人召唤起来,询问婉通她究竟爱的是哪一个。而婉通看着自己的先后两个丈夫,看着自己的孩子却流着眼泪不知道要说什么。国王大怒,最终把婉通处死,以此来警告天下水性杨花的女人,不要三心二意对待感情与婚姻。

《水浒传》之潘金莲与西门庆只是《水浒传》这一文学巨作中一章回的一部分。故事讲述了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所以被大户主人所缠,潘金莲去告诉了这个大户的主人婆,意思是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便以此记恨于心,却愿意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当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经常到武大郎家里调戏她。潘金莲也是喜爱风流之人,见武大郎身材短矮,人物猥獕,懦弱本分,就和那些浮浪子弟勾搭上了。因此街坊邻里都传说她:“无般不好,唯独爱偷汉子。”那些浮浪子弟还经常在武大郎家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武大郎在街坊邻里面前丢尽了脸,又是个懦弱本分的人,因此在清河县呆不住了,带着潘金莲搬到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潘金莲在阳谷县过了一段宁静的生活,后来武松在阳谷县做了都头,和武大郎相认之后搬来一起住,潘金莲见了武松又动了淫欢之心,多次主动勾引武松,武松不但不被她的美色所动,反而还说教了她一番。从此叔婶二人关系闹僵,武松因此搬出武大郎家,到县衙里去住。

无巧不成书,有一天傍晚时分潘金莲到窗前叉帘子时,一失手叉杆就不偏不正,正好打在西门庆头巾上,再经王婆撮合,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后来因被武大郎撞破,潘金莲遂与王婆、西门庆合谋毒死了武大郎,自古以来,杀人总是要偿命的,潘金莲、西门庆最终被武松为兄报仇而被杀死。

三、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对比

两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有着很大相似性,故事里的人物也有着相似的命运,尤其故事里的两位女主人公:《坤昌坤平》里的婉通和《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同为旧社会的女人,两个女人的一生充满波折,生活、命运、爱情似乎都由不得自己,最后落得一样的结局,世人和旁人的评价也是如此的相似“水性杨花”,“红颜祸水”。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关系并非是潘金莲一人促成的,丈夫的丑陋和无能是促使她出轨的重要因素,西门庆在小说里就是以一个帅气,多金,风流倜傥的形象出现,正是潘金莲内心真正渴望的良人。王婆受西门庆的托付极力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想尽办法拉近他们的关系,最终潘金莲没能耐住闺中寂寞,与西门庆发生了关系。婉通对自己的丈夫也算是忠贞,两人是真心相爱在一起,而婉通之所以成为了坤昌的妻子,更多的是由于欺骗,误解以及婉通母亲的逼迫。相比之下,潘金莲的出轨更像是你情我愿,而婉通的则显得被逼无奈。但是在旧社会女子地位低下的背景下,她们都被视为不忠的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导致她们悲剧的一生,但最终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潘金莲被武松杀死,而婉通则被国王处死。

婉通和潘金莲,她们是时代的悲剧产物,也许还有很多人和她们一样,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处于身不由己的年代,人物的形象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现实。在中国和泰国男尊女卑旧时代里女人地位低下,不容许女人侍奉二夫,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守妇道,伤风败俗,被社会唾弃。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男尊女卑说成是一个自然法则,尤其在婚姻家庭地位方面尤为突出,一夫多妻成为古代的通例,平民可以买妾,贵族可以娶妻置妾养妓,而帝王更是妻妾众多,导致女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同时,在行为规范方面,女子必须以“三从四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除此之外,妇女还必须恪守贞洁观:一女不侍二夫,须从一而终;丈夫死后,女子要为丈夫守节,寡妇不能改嫁,否则被视为“淫妇”。有的女子在丈夫死后,甚至要作为殉葬品以死殉节。正如作品中潘金莲,水性杨花,不恪守妇道,这在当时社会是犯了大忌,所以最终也是悲惨的下场,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坤昌坤平》里的婉通就是真实的写照,由于嫁了两个丈夫,所以被视为对婚姻不忠贞,在当时的社会是容不下这样的女子,所以被处死也成为了必然。像潘金莲即使找到了心中所爱,也会遭到社会的阻碍,被视为水性杨花,不知廉耻的典型。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女子只能一心一意的侍奉丈夫,无论生活是否幸福,无论贫富贵贱,女人必须从一而终才是娴德女子,才能在社会里生存。中国有句古话,自古红颜多薄命也说明了女子即使是迫于无奈侍奉多夫的下场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人类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因此婉通和潘金莲两人的悲剧也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四、结语

文学是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是来源于时代并反映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 时代变迁、历史的演变必会反映于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一部作品的创作,是作者的阐述,是某些情感的寄托,也反映了作者的想法和对社会现实的认知。文学作品里的人物也来源于现实,形象或真或假,也许是现实写照,也许是虚构创造,但是人物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社会。作品人物、文学作品,作者与社会、时代,几者相互联系,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又影响文学创作。所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其实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之第二十四回——第二十六回[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修订版).

[2]顺吞蒲.坤昌坤平[M].泰国Thaiqualitybook出版社,2012(修订版).

[3]廖宇夫.泰国《坤昌坤平唱本》女性形象对现实社会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6.

[4]张兆雪.浅析《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悲剧形象[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8).

猜你喜欢
水浒传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歌川国芳的水浒传绘画作品特征分析
半斤八两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德译《水浒传》——欧洲最早、最奇、最经典的译本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