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沈从文作品充满了人文精神,并蕴含着对生命本真的关怀。本文从沈从文作品的悲剧性与浪漫性两个角度阐述了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并论述了其作品生命本真的关注及其内在逻辑。
关键词:沈从文;人文精神;生命本真
作者简介:张承志(1979.7-),男,汉,吉林省长春市人,研究生学历,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2
沈从文在现代文学中举足轻重,其作品风格独特、意义深邃,历来受到读者的欢迎和研究者的重视,它们丰富着现当代文学景观,而其构筑的“湘西世界”是一片独具特色的地域,是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沈从文的多数作品写于五四后,因此以启蒙话语和现代性标准对其探讨十分必要,理解沈从文对人文精神和生命本真性是阐扬是解读其作品的重要视角。
一、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一)作品中爱与美的偶然悲剧
爱和美是沈从文极力关注的书写主题,正因如此,他对爱与美背后复杂难测的喜与悲也十分敏感,他这种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以及与之相伴的忧惧是主要是从沅河几百里农人与兵士的“不可言说的温爱”中得来的。爱与美对沈从文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喜爱将爱与美作为其伦理道德观念基础和文学诉求的原因,他解释道:“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对生命的敬畏使人产生悲悯,产生对爱与美的渴望,而残酷现实之上的爱与美又何尝不包含一些梦幻的成分,沈从文作品的悲剧性则根植于此梦幻之中,同时,对人生况味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又展现了其作品庄严性。关于《边城》,沈从文是这样说明其创作根由的:“一分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无疑,“过去”即历史,为过去负责即是为悲剧负责,这是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展现了沈从文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光晕。沈从文“不仅写到订婚又离婚,还写过恋爱就死亡”,写爱之不完美,是他对平凡的否认,以此为契机展现偶然之中的人性本真。例如《都市一妇人》中的女主人公不惜使丈夫目盲,而仅仅是为了不被抛弃,《月下小景》中主人公为情而死。或残缺,或死亡,或未知,这是沈从文作品中爱情的宿命,爱与美的悲剧性和偶然性在这一宿命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二)回忆与幻想中的浪漫叙事
关注自我、情感与想象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普遍特征,沈从文作品充满回忆与幻想,十分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质地,而沈从文也称自己为“最后一个浪漫派”。浪漫叙事在沈从文作品中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首先,沈从文作品的叙事是通过对湘西风土人情的回忆建构起来的,这一“湘西世界”充满了作者的个人想象,回忆和幻想则是构筑其精神家园的主要方式,它是现代文学史上启蒙话语下的另一种乡土文学模式。其次,沈从文作品是充满矛盾的综合体,浪漫与世俗对立之上产生的张力随处可见,亦即理想与现实、诗意与琐碎的对立。第三,在沈从文“湘西世界”的乌托邦家园中暗含着内在的挣扎与困惑,这是其浪漫叙事的另一层面。沈从文作品叙事富有幻想和梦的品质,这并不意味着其作品远离现实,相反,作者十分重视对客观的写实与再现,且能做到浪漫与写实浑然天成,相得益彰。一些作品改写于传奇故事,充满浪漫色彩,但诠释的人性直指人心,如《月下小景》、《神巫之爱》等;一些作品以看似客观的写作技巧使作品成为了一种想象中的真实,如《夜》、《边城》等。一方面,这些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传奇、浪漫色彩,其包含许多幻想与虚构;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过程时津津有味,将其视为湘西的真实生活。事实上,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作者构筑精神乌托邦的根本途径。
二、沈从文作品中的生命本真性
(一)原始性
沈从文作品常常从人道主义出发,赞扬充满原始意味的淳朴民风,展现下层社会人们的生活。充满着对生命本真的阐扬,而原始性是其生命本真的首要方面。从人物塑造上看,天真清纯的少女和饱经世事的老人是其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少女如《边城》中的翠翠,《阿黑小史》中的阿黑,《长河》中的夭夭等,老人如《边城》中的爷爷,《长河》中的老水手等。湘西世界远离现代都市文明,充满诗情画意,在自然山水的养育下,这里的人们也充满淳朴和原始生命力,这里少女如花、不仅外貌清秀,且心灵纯净,活泼、聪明、善良,没有沾染世俗社会的纤尘,继承了人类天性中的优点;而老人则饱经沧桑、刚强如石,善良慈爱,其淳朴本性不为世俗争斗所移,展现了人性美好的另一面。无疑,自然塑造了这些人物的性格和灵魂,无疑,他们是沈从文人性理想的外化。沈从文致力于展现这种富有原始性的“优美人性”,而这一展现主要是通过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实现的,翠翠与傩送的悲剧,媚金与豹子纠葛,以及神巫的感人肺腑,无疑不展现着充满原始性的生命本真。
(二)蒙昧性
在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身上,伴随原始性的是蒙昧性。一方面,他们的心灵中保留着难能可贵的善良,真诚和淳朴,另一方面,传统的宗法关系以及现代城市文明使这些人物不知何去何从,因此,面对自己的命运,他们因无知而无能为力,“信天守命”是这些人物的主要行为原则,听天由命、不勉强、不反抗是他们的人生哲学,这是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在湘西世界,三三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这对她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个突然到来的异性会搅乱她的心绪,勾起她的情思,母女二人会不断地对三三的命运以及都市文明产生遐想。在想到城里的生活时,母女二人能够坐下来好好谈谈,但是说到女儿的未来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这母女就沉默了”。男人想吃鸡蛋,母女二人就马上送鸡蛋给他,直到有一天,那个男人死了,一篮子鸡蛋被提回家。在整个事情中,三三的心事始终藏在心里,没有向任何人诉说过,她始终默默地忍受着现实,安于自己的生活现状,“信天守命”,朦胧的情愫为何埋藏于内心深处发人深思。她的不幸并不像其他小说中的人物那样惹人注目,她的幽怨难以言表,即便是面对自己的母亲,她也依然无话可说。由于原始和蒙昧,三三和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擦肩而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延续性造成的悲剧,以她微弱的充满蒙昧的力量是无法抗争的,这个宿命难以挣脱。
(三)生命的真与美
纯净的人生,纯真的民风,纯正的自然风光是沈从文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与抒情相融合,充分展现了人性本真中的真与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构成了一幅幅意境高远的水墨湘西风俗画。《边城》是沈从文作品真与美的集中体现,在这部作品中,湘西世界的风物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美丽、透彻,而且蕴含着自然的灵气。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是由于作者注重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把握,沈从文的美学观念和文学观念也是其重要原因。沈从文自幼生活清苦,目睹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思想境界的开拓,他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日常生活的诗情表达上,在其作品中很少见到复杂人物关系和剧烈的社会动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天人关系得到突出展现。
结束语:
真、善、美是沈从文作品的核心诉求,通过对自然美、风俗美、人物美的湘西世界的描述,展现了沈从文的精神乌托邦。在此乌托邦中,人文精神和生命本真是其两大支柱,它们不仅反映了沈从文作为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自觉的担当意识,也体现出他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湘西世界”的缔造者在文学创作上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徐敏慧.沈从文小说英译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3:220-225+241.
[2]周银.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方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刘靖子.梦与沈从文小说的抒情[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胡梅仙.自由主义话语与人文精神——关于沈从文[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07-112.
[5]杨珩.论沈从文作品与人文精神之关系[J].芙蓉,2013,05:171-174.
[6]程海权.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88-189.
[7]牛利英.论沈从文情爱作品中的生命存在及其缺失[D].东北师范大学,2007.
[8]雷雨.浅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D].浙江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