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6-01-31 06:18陈玉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反应蛋白小儿肺炎诊断价值

陈玉梅

(山东临沂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陈玉梅

(山东临沂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14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结果:入院时,A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例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B组与治疗后半个月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能够作为小儿肺炎细菌性感染类型的特征标志,也可伴随着患儿血清监测水平的不断改变描述肺炎患儿疾病的转归情况,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小儿肺炎;诊断价值

对于小儿肺炎来说,其是儿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而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支原体肺炎,一种是细菌性肺炎。血C-反应蛋白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于对这两者肺炎的区别,有着一定的效果。我院近年来将血C-反应蛋白应用于小儿肺炎诊断中,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14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

A组中,男71例(50.7%),女69例(49.3%),患儿平均年龄为3.3±0.71岁,平均病程为4.2±1.1天。患儿不论是白细胞的总数,还是中性粒细胞的分类都没有明显的升高,患儿的支原体抗体MP-IgM大于1:80,患儿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

B组中,男70例(50%),女70例(50%),患儿平均年龄为3.3±0.44岁,平均病程为4.3±1.2天。患儿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每升12×109,其中性粒细胞分类有着明显升高的趋势,患儿的支原体抗体MP-IgM小于1:80,患儿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有致病菌。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于患儿均进行对症治疗,保持患儿的稳定内环境和电解质平衡,加强对其的专科护理。对于A组的患儿进行口服阿奇霉素,服用三天后停药四天。对于B组的患儿进行静脉滴注头孢噻肟。

1.3 相关检测方法和观察内容

清晨,在患儿空腹的状态下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将血清进行分离,然后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采用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对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正常的参考标准为0到8毫克/升。观察两组患儿刚入院和治疗半个月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差别。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情况

在入院时,A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例率12/(8.57%)明显低于B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例率124/(9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11,P=0.0012)。

2.2 两组患儿刚入院和治疗半个月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差别

在入院时,A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7.56±1.44毫克/升,治疗半个月后为4.93±1.12毫克/升;B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38.26±7.21毫克/升,治疗半个月后为5.18±1.23毫克/升。在入院时,两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8,P=0.0015);而B组与治疗后半个月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显著(t=6.211,P=0.0214)。

3.讨论

对于血清C-反应蛋白来说,其是人体在进行病原体抵抗时和急性时相进行反应时产生的重要物质,目前,其已经作为一项炎症的标志物在临床中进行鉴别感染和非感染炎症的应用。其作为一个急性的时相蛋白,当人体伴随细菌感染的时候,不管是非特异性炎症,还是创伤等情况,都会伴随迅速升高的趋势,如果其情况有所改善,其又会呈现出很快的下降趋势。血清C-反应蛋白的来源就是人体肝脏的合成和分泌,其作为一个分子,具有高度保守的特性,属于正五聚体蛋白家族,呈环状的结构排列。

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通过和细菌的胞壁或者细胞膜的结合来产生作用,还可以通过磷脂蛋白上的Pch来发生作用。而因为Pch大都是存在于细胞膜的脂多糖或者是存在于病原体中,因而对于血清C-反应蛋白来说,其可以相对较好的对病原体的靶点进行识别,或者将那些受到损伤或者坏死的宿主细胞膜鉴别出来。如果伴随细菌感染的炎症时,其浓度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升高状态,当炎症进程4到10个小时后,就可以将此现象检测出来,到30到50个小时左右就能达到峰值;而如果进行了3到7天的有效治疗之后,就能够呈现出显著的降低。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早期的细菌感染中,CRP能够较为敏感和使用的将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情况鉴别出来。

在本次研究中,在入院时,A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例率明显低于B组,且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而B组与治疗后半个月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血清C-反应蛋白能够作为小儿肺炎细菌性感染类型的特征标志。而伴随着患儿血清监测水平的不断改变,也可以描述患儿疾病的转归情况。所以,在就诊肺炎患儿的过程中,积极配合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检测和对比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血清C-反应蛋白能够作为小儿肺炎细菌性感染类型的特征标志,伴随着患儿血清监测水平的不断改变可以描述患儿疾病的转归情况,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童超强.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临床肺科杂志,2014,(08):121-123.

[2]王琴,方昕.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外医学研究,2014,(16):184-186.

【中图分类号】R722.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23-0068-01

猜你喜欢
反应蛋白小儿肺炎诊断价值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复方丁香开胃贴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观察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