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有明
(四川省荣县来牟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荣县 643117)
犬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范有明
(四川省荣县来牟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荣县 643117)
犬胰腺炎是犬常见的一种胰腺因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酶消化胰腺自身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以突发前腹部剧痛、腹膜炎、休克为特征,其发病类型有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型。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的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症变化,临床上以呕吐、腹痛、黄疸、脂肪泻、糖尿病为特征。
1.1 急性胰腺炎
多数患病动物表现严重呕吐和腹痛,病犬采取以肘及胸骨支地而后躯高起的“祈祷姿势”,有的则找阴凉地方,腹部紧贴地面躺卧。其中患水肿型胰腺炎的犬只通常没有特定的症状,多见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有时症状不明显。而患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犬只则表现不同程度的昏睡,呕吐,剧烈腹泻乃至血性腹泻,腹部有压痛、腹壁紧张,饮水后立即呕吐。重者血压下降,黏膜干燥,体重减轻,意识逐渐丧失和痉挛而陷入休克状态。当犬患急性胰腺炎时,触摸犬腹部胰区,病犬表现剧烈腹痛。
1.2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持续性呕吐和腹痛。常见症状是排粪次数增多,粪便发油光,呈橙黄色或黏土色,有酸臭味,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由于吸收不良或并发糖尿病使动物表现贪食。因粪中含脂肪较多,使尾毛和会阴部污染呈油污样。生长停滞,明显消瘦。
临床对犬胰腺炎,可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确诊必须结合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常用以下几种诊断方法。
2.1 生化检查
2.1.1 清淀粉酶检查 血清淀粉酶通常在发病2~3h内升高,多在3~10d后恢复正常。
2.1.2 血清脂肪酶检查 血清脂肪酶的升高通常与淀粉酶相平行,但可持续一周左右的高峰值。一般的,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升高会超过正常值的2倍甚至更高。
2.1.3 血清尿素氮检查 血清尿素氮增多。
由此可见,若生化指标中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清尿素氮明显升高,则可基本判定犬患急性胰腺炎。
2.2 血液检查
犬急性胰腺炎多伴有白细胞数增多,同时伴有嗜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及核左移。
2.3 像学检查
2.3.1 检查 若X光检查中发现右前腹部密度升高、左右腹部对比度模糊、粗糙,胃左移、降十二指肠右移,幽门和十二指肠近端的夹角变宽,横结肠后移则说明该犬患有急性胰腺炎。腹部X线检测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检测方法,如发现胰腺钙化则可确诊,但是此时已是中后期病变,X线无法检测早期慢性胰腺炎。
2.3.2 B超检查 正常胰腺很难被看到。发炎的胰腺区回声密度低或有斑点状回声。胰周脂肪的炎症使胰周形成高回声。胰腺的炎症可导致十二指肠明显加厚。胰腺假性囊肿或脓肿,可见囊肿团块。急性胰腺炎时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胰腺的血量减少,形成微循环障碍。
2.3.3 CT检查 CT检查是发现胰腺钙化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而胰腺钙化是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改变,但CT难以发现小的胰管和胰腺实质早期病变。
胰腺炎的治疗,应采取禁食禁饮、静脉补液、抑制胰腺的分泌、抗感染休克、止痛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3.1 胰腺炎
3.1.1 液体疗法 对急性胰腺炎的患犬,应及时静脉补液,以矫正脱水、抗休克。对于呕吐、拉稀较严重的患犬,为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可给予乳酸林格氏液、5%葡萄糖、0.9%氯化钠,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直到脱水、呕吐和机体恢复正常。
在治疗时应注意氯化钾、氯化钙的补充,患犬在禁食3d以上必须补钾,因机体中钾是多进多排,不进也排。在补钾时,先输入生理盐水较先输入葡萄糖液为好,因葡萄糖有带钾向细胞内转移的倾向,先输入葡萄糖可使血清钾更低,大量输入盐水,则从尿中大量排钠的同时,又可加重钾的丢失,故经输液后,尿量适宜,即应开始补钾。但补钾不能企图在短时间内一下补足,而应经过几天的时间,逐渐地补充到正常水平,可将氯化钾加入0.9%氯化钠中。静脉滴注时,要稀释成不高于0.3%的溶液,输钾时应注意患犬的肾功能,钾的剂量不应超过0.5mg/kg。当患犬拉稀严重时,应输入5%碳酸氢钠调节酸碱平衡;若患犬便血时,可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等进行止血;若犬发生呕吐,可使用溴米那普鲁卡因,避免作为长时间限制食物和水来抑制呕吐的方法。如果持续呕吐,可使用甲氧氯普胺,副作用小,一般用于早期止吐;若犬腹痛明显,可选用阿托品加异丙嗪肌注;如不能止痛时,可用杜冷丁或吗啡。
患犬若出现严重血液蛋白不足时可给予新鲜犬血浆治疗。这不仅可以增加血浆渗透压,而且有助于阻止水肿的形成、腹水渗出、肺水肿和肾衰等。所以治疗重症胰腺炎的同时应用血浆等胶体制剂治疗效果会更好。当患急性胰腺的后期会出现严重代谢紊乱,故患犬出现严重消瘦甚至休克,输入新鲜犬血浆、白蛋白、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可扩充血容量、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对机体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3.1.2 抑制胰腺分泌 抗胆碱的药物有抑制胃酸和胰分泌作用,能解痉止痛和改善微循环,对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有利,但使用不得超过3d,因为这类药可以引起肠蠕动减退和肠麻痹,故不宜长期使用。止酸剂及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咪替丁等,可以减少胃酸分泌,也可减少对胰酶分泌的刺激,又可防止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
3.2 慢性胰腺炎
3.2.1 食饵疗法 应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少食多餐,每日至少饲喂3次。
3.2.2 外科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外科治疗的术式种类繁多。手术疗效的优劣取决于选择的术式能否纠正导致临床症状的病理改变。手术主要的适应证有:严重的胰腺囊肿及脓肿;合并十二指肠、结肠梗阻等。常规的术式有胰管减压手术、胰头切除术及远侧胰腺切除术。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时,术前需要进行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对一些并发症做出全面的判断,必要时需联合应用术中胆管、胰管造影及术中超声检查,才能减少或避免遗漏病变,手术效果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宠物临床胰腺炎的外科疗法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