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华江赵兴蔡旭丽杨晓峰
(1.海门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海门 226100;
2.海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海门 226100; 3.海门港新区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海门 226100)
对乡镇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思考
姜 华1江赵兴2蔡旭丽3杨晓峰1
(1.海门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海门 226100;
2.海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海门 226100; 3.海门港新区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海门 226100)
基层乡镇的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将影响到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实施的效果。通过对乡镇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希望尽早实现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
乡镇小反刍兽疫疫病防控防控体系
农业部为了指导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工作,有效保障养羊业稳定健康发展,于2015年12月公布了《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要求免疫省份通过采取免疫、监测、扑杀、移动控制等综合防控措施,逐步达到免疫无疫标准和非免疫无疫标准。
根据该计划分阶段的防治策略,目前免疫地区的当务之急,先要达到“免疫无疫”的标准,为实现下一个 “非免疫无疫” 的目标创造前提条件。现在我国的动物防疫体系由中央、省、地、县、乡五级构成,乡镇的防疫是整个防疫工作的基础。乡镇的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是否有效开展,综合防控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将影响到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的能否顺利实施。
自2005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基层乡镇的防疫人员得到了充实,逐步建立了村级防疫员队伍,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应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与处置能力明显提高。根据各地的免疫方案,乡镇的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主要对象为羊,实行强制免疫。农村的散养羊、较小规模羊场的免疫一般由村级防疫员负责,并要求为每个养羊户建立详细的免疫台账。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防疫员负责对片区内的规模羊场防疫监管和村级防疫员的业务工作指导。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他们面对的是广大养羊户,经常会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问题,再加上自身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对小反刍兽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与防控效果造成了影响。
2.1 养羊户的防疫意识普遍不高
目前山羊养殖大多为一家一户的散养,即使是规模养羊场饲养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绝大多数从业者对小反刍兽疫这个传染病及其危害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预防意识普遍比较淡薄。防疫员进行免疫时经常会遇到不配合的情况,甚至个别养羊户认为羊是私人财产,不打疫苗即使死了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干扰了日常小反刍兽疫防疫工作的进行。
2.2 外购苗羊带来疫病风险
现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养羊户,一般都不养母羊,育肥用的苗羊都需要外购。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购来的苗羊育肥后,当年就能上市出售获得回报。但在购羊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疫病风险[1]。只要中间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购进病羊引发小反刍兽疫。
2.3 散养羊免疫工作难度大
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一般负责2个行政村内散养羊的防疫任务。尽管2个村内的养羊户不多、免疫数不大,但需要巡查的范围却不小,面积相当于原来6~7个老行政村的范围。进行免疫时,如果养羊户外出了,要跑几次才能免疫成功。而且村防疫员对本村养羊户的情况比较熟悉,对外村的情况大多比较陌生,加上山羊存栏数时有变化,给及时补免、准确记录免疫信息工作带来难度。
2.4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业务素质与待遇有待提高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中,村级防疫员普遍存在“两低一高”的现象。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一般是小学或初中文化,而且是“半路出家”,缺乏相应的疫病防控知识和操作技能;他们全年的劳动报酬一般数千元到万余元,比当地其他行业的收入要低。因此经常出现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的情况;村级防疫员的年龄普遍较高,基本上是60岁开外的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不如年轻人,工作中经常丢三落四。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防疫工作的质量。
本人认为,乡镇的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免疫、监测和消毒等属于预防性措施,可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需要动用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没有副作用,应该是我们的首选。扑杀、移动控制等属于强制性措施,那是有了疫情以后的无奈之举,需要动用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多。因此,乡镇在制订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方案时,应将平时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免疫、监测和消毒等预防性措施上。同时采取舆论宣传、学习培训、队伍管理等手段,提升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力争在2018年之前达到“免疫无疫”的标准。
3.1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多种媒体,大力开展小反刍兽疫危害性和防控意义的宣传。既要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又要增强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同时希望行业协会、消费者共同关注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工作。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多方参与、群防群控的态势。
3.2 强化队伍建设
强化村级防疫员的培训,重点做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结合现场指导、观摩学习等活动,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
强化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认真落实月月巡防的工作制度,将平时的工作业绩与年终收入挂钩。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
改善待遇,应根据村级防疫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业绩,适当提高劳动收入,人均收入应当不低于当地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
3.3 加强重点场所防疫管理
针对规模养羊场、活羊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重点场所,抓紧抓好日常防疫管理工作[2]。建立健全人员、车辆等防疫管理制度,屠宰场、交易市场也要像规模养殖场一样悬挂防控责任牌,不断规范生产和交易行为,加强对病死羊及其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定期开展清洗、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3.4 严格遵守引进制度和调运规定
规模养羊场应制订苗羊、种羊引进制度,严禁从疫区购买引进。需要引进时,应当到正规的交易市场或大型的种羊场凭有效检疫证明交易,同时签订质量保证合同,防范疫病风险。如果需要跨省引进调运的,必须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活羊跨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办医[2014]35号)》的规定进行引进调运。引进的苗羊、种羊必须再隔离观察21d以上,经检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3]。如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
散养农户在购买羊时,应当购买已佩戴耳标,有检疫证明的健康羊。一概不要贪便宜向羊贩购买来路不明的羊。
3.5 切实做好防疫与监管工作
一要抓好规模养羊场(户)防疫工作,明确养殖者的防疫主体责任,养殖者应自觉按照小反刍兽疫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和台账记录;二要破解散养羊免疫难的问题,抓好面上散养羊的基础免疫。防疫员可以印发名片,也可以利用短信、飞信或广播等方式,发布免疫信息,让养羊户支持免疫工作,并做好准备,确保免疫不留死角。三要强化检查指导,保证月月补防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平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要制订好本辖区的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监测计划,对群体抗体水平达不到省级标准的,要及时分析原因,做好补免,确保免疫质量。
总之,乡镇的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应当认真遵照农业部制订的《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要求,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争取提前实现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为养羊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 姜华,杨晓峰,俞晓荣,等.山羊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站文摘,2011,27(6):106-107.
[2] 尉新华.当前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5,(16):163-164.
[3] 刘长明.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与防控[J].养殖技术顾问,2014,(8):170.
姜华(1962-),男,籍贯:江苏海门,工作单位:海门市畜牧兽医站,大专学历,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江赵兴(1980-),男,籍贯:江苏海门,工作单位:海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本科学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防疫监管工作的研究与应用。蔡旭丽(1965-),女,籍贯:江苏海门,工作单位:海门港新区畜牧兽医服务站,大专学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