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刚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农牧技术服务站,甘肃张掖 734031)
肃南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取得的成效及建议
柴 刚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农牧技术服务站,甘肃张掖734031)
总结了肃南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建议。
草原生态保护成效建议
1.1 草原补奖政策落实情况
2011~2015年,肃南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面积为139.5万hm2,严格落实天然草地生态保护措施,从根本上实现草畜平衡,有效控制草地过牧行为,改善牧草生长条件,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促使草地生态向良性演替的方向发展。对保障祁连山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为促进肃南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1.2 主要成效
通过5年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肃南县生态逐渐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1.2.1 植被有效恢复,草原生态明显改善。通过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采取围栏封育、草地改良和合理利用等手段落实减畜任务11.23万个羊单位,有效控制了草地过牧行为,改善了牧草生长条件,草原植被盖度、草层高度、牧草产量、植物种类显著提高,尤其是禁牧区草地植被的覆盖度明显提高,使草地生态向良性演替的方向发展,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1.2.2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条件持续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农牧户依托退牧还草工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扶贫等项目加大了舍饲养殖棚圈、储草棚、饲草料加工机械等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1.2.3 政策性收入比例上升,农牧民经济收益基本保障。通过发放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资金,全县农牧民人均年受益6600多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牧民因禁牧和草畜平衡而减少的部分收入。
2.1 减畜难度大,超载现象依然存在
个别乡(镇)、村存在重补奖资金的分配使用,轻草原生态保护、监管的问题。对年度减畜目标任务重视不够,落实草畜平衡目标任务力度不大。部分农牧民群众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聚焦点集中在补奖资金的多少和何时兑现方面,而没有把其履行草畜平衡责任、出栏减畜义务、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作为重点,造成了农牧户只享受领取补奖资金的权利,而不承担减畜义务的责任。
2.2 后续监管难度大,草畜平衡落实不到位
由于在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部分重点生态区和重度退化草场分别实施了禁牧和休牧。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相互交错,造成村与村、户与户甚至一户的四季草场存在禁牧与草畜平衡共存的“插花草场”。担负全县草原监管责任的县草监所编制只有10人,乡(镇)一级没有专门的草原监管机构和监管执法人员,虽然各村都有1名防疫员兼职草管员,但由于防疫任务重、工资待遇低、责任意识弱等多种因素,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由于监管力量薄弱,使草原生态监管不到位,对超载过牧缺乏有效监管。
2.3 群众依赖思想严重,补奖资金作用发挥不足
目前,全县禁牧区域基本实现了5~10年的禁牧期,但畜牧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后续产业开发滞后,加之农牧民文化层次低,缺乏必要的转产就业技能,转型就业空间小,外出务工收入低,后续产业发展不足。部分群众不将补奖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方面,而是把补奖资金当做是生活补贴,依靠补奖资金生活的懒惰思想越来越严重,补奖资金在促进生产发展上效益不明显。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人草畜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到教育、文化、科技等影响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在即,应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各项工作。
3.1 大平衡小调整,着手衔接制定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基础调查摸底工作,按照群众意愿推行整村整乡禁牧,努力解决禁牧和草畜平衡“插花型”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及早制定既能贯彻中央、省市方案精神,又能充分结合县上实际的二轮补奖方案。
3.2 细化完善制度,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
针对第一轮政策落实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修订完善《肃南县禁牧监督管理办法》等四个配套管理办法,出台《肃南县草原生态管护员选聘管理办法》和《肃南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草原生态补奖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3.3 强化草原管护,不断完善监管核查办法
结合第二次草原资源普查工作和草原确权承包登记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草原监测体系建设,加强监测人员培训,创新监测方法,完善监测指标,定点适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发布监测信息,客观反映草原植被状况和适宜载畜量情况。
3.4 严格牲畜核查,规范落实草畜平衡责任
在第一轮补奖政策落实减畜任务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根据调查结果和草地监测数据,合理核定天然草原载畜量,将具体的减畜数量及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户,层层签订草畜平衡及减畜责任书。
3.5 推行舍饲养殖,推进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
一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同时,整合项目资金,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方式,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农牧户发展舍饲养殖,切实减少天然草场的牲畜饲养量,促进草原生态有效恢复,实现草畜平衡,真正达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标。二是拓宽经费渠道。在用足用活现有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草食畜牧业贷款、贴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支农资金贷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草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牧业基础设施抵押贷款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牧民舍饲养殖资金短缺的问题。
柴刚(1985-),男,本科学历,甘肃肃南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