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岩(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10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张 岩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了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 100例患者,开颅手术23例,保守治疗77例,治愈80例,占80%,好转15例,占15%,死亡5例,占5%。结论 通过严密观察和细致周到的护理,可有效的控制了颅脑外伤患者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命质量。
颅脑外伤;护理
颅脑外伤较为常见,并且也会有着较多的后遗症以及后遗症,同时患者的致残率较高,我院脑外科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00例,现总结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共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5~67岁,车祸致伤68例、车祸致伤68例、高处坠落伤15例、殴打伤17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重型颅脑外伤42例,合并骨折8例,胸腹损伤9例,其他41例。治愈80例,好转15例,死亡5例。
1.2方法
1.2.1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对于患者而言,意识状态与病情之间有着较大关系,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呼喊,并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刺激以及肢体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判定患者的意识障碍成都是否严重。若患者始终出现昏睡以及安静的情况,则说明患者可能使用过镇静类药物或病情恶化,对于昏迷情况较重的患者容颜,若出现吞咽反射,则说明病情可能好转。意识状态的改变提示病情的轻重,用格拉斯(GCS)评分法评定伤重情况,本组GCS评分<8分42例,9~13分58例。若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吞咽反射,则说明患者可能病情好转,但患者若突然安静,可能病情加重。
1.2.2严密观察瞳孔变化:瞳孔是反映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的窗口。急性期患者通常在15~30 min内进行一次观察,同时也需要对于每一次的观察情况进行相应的记录,而对于发生了脑疝的患者,则会在一段时间后的损伤后出现小段时间的瞳孔缩小,但是很快就会出现患者的一侧或两侧的瞳孔散大,并且对于光反射的反应变得迟钝或是没有相关的反应。但在此过程中,若患者的一侧瞳孔发生进行性散大、血压升高、脉搏以及呼吸变慢或是患者的肢体发生了瘫痪,则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了脑疝以及颅内血肿。在本次研究过程中,4例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侧瞳孔散大的情况,但患者在发生后及时告知医师,在进行了急诊的CT检查后,将患者迅速的送到手术室中,并使用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这种方式拯救了患者的生命,通过随访发现预后较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但在患者伤后出现了一侧瞳孔散大但患者的神志较为清晰,同时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可以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了视神经损伤、外伤性散瞳以及动眼神经损伤的情况[1]。
1.2.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对GCS评分8分以下及手术患者应持续心电监护每10~30 min巡视1次并做好记录,观察中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缓慢而深,提示病情加重,立即通知医师。但在此过程中若患者的脉搏减慢、血压升高的情况,患者则极有可能会出现有颅内高压的现象,但患者的呼吸次数若变得缓慢,同时患者出现叹息以及鼾声,则患者极有可能出现病危。
1.2.4颅内压监测:重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以往的研究中会有5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颅内高压增高的情况,对于昏迷的患者需要加强相关检测,同时在手术后的3 d内对患者进行实际的护理。
2.1环境要求: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环境必须较为安静,同时光线柔和,避免对患者造成光线以及声音的相关刺激,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保证走路以及说话的轻柔,并且需要尽可能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相应的护理,给患者较多安静休息的时间。
2.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头高位,床头抬高15°~30°,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痰液黏稠,可雾化吸入。定时翻身叩背,一般2 h一次,为了保证患者不会出现坠积性的肺炎,需要对呼吸道梗阻以及呼吸较为困难的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手术,并且需要对患者加强气管的相关管理,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吸痰处理,但在此过程中需注意动作的轻柔以及吸痰的彻底。每次吸痰前后给予气管内滴药并加盖双层湿盐水纱布,保持气道湿化防止灰尘、异物吸入。
2.3使用脱水剂的护理:颅脑外伤后,在早期对患者及时的使用脱水剂治疗尤其重要,20%甘露醇250 mL应30 min内输完。因甘露醇遇冷易结晶,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并防止液体外渗引起组织坏死。
2.4降低体温:术后凡体温高于39 ℃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必要时给予人工冬眠以降低脑的耗氧量,减轻脑水肿。
2.5加强生活支持:加强昏迷患者的口腔和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要作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对排尿功能紊乱,给予留置导尿的患者,应观察尿液性状及颜色,防止泌尿系感染。
2.6加强心身护理:指导患者及早康复锻炼,病情平稳后,就应进行肢体大小关节功能的被动活动,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态度,共同配合,达到早日康复。
100例患者,开颅手术23例,保守治疗77例,治愈80例,占80%,好转15例,占15%,死亡5例,占5%。
针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其主要特点为病情严重、起病急、变化较快以及病死率相对较高。所以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治疗和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成为了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重点[2]。伤的患者的病情迅速地做出判断,抓紧一切世间快速而又准确地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对患者进行吸痰、吸氧,必要时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包扎止血,并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以及病情的发展变化,及时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4]。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态度,共同配合,达到早日康复。本组开颅手术23例,保守治疗77例,治愈80例,占80%,好转15例,占15%,死亡5例,占5%。通过严密观察和细致周到的护理,可有效的控制了颅脑外伤患者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命质量。
[1] 赵丽静.小儿颅脑外伤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14 (2):90.
[2] 乔玉环,曲晓红.135例颅脑外伤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4,33 (3):148-149.
[3] 邓小玲,王卫.1例特重型闭合性颅脑外伤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2,8(2):144-145.
[4] 甘丽芬,李冬梅,肖妮妮,等.1例哺乳期重型颅脑外伤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53-155.
R473.6
B
1671-8194(2016)23-0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