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芮(长春亚泰综合门诊,吉林 长春 130041)
临床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
张 芮
(长春亚泰综合门诊,吉林 长春 130041)
目的 研究临床静脉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 我院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诊治的134例静脉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上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抗感染药及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结论 临床需要足够重视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提升对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
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临床上均认为静脉给药是危险性最高的一种给药方式,通过静脉给药因没有首过效应,药物对患者疾病症状影响明显快速,假如应用的药物成分复杂,个体差异,输液操作不当等因素均会导致不良反应出现[1]。近几年,我国通过静脉给药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给临床的诊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对静脉给药方式进行总结分析非常重要。我院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诊治的134例静脉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诊治的134例静脉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68例为男性,66例为女性;年龄35~57岁,平均为(46.3±2.3)岁;疾病类型:36例为呼吸系统疾病,41例为胃肠疾病,26例为外伤,24例为心脑血管疾病,7例为其他疾病。
1.2方法: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静脉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其用药情况。
2.1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分类:所选的134例患者静脉用药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表现及类型进行分类,92例为过敏反应,占68.65%;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药疹、荨麻疹。16例为用药局部反应,占11.94%;患者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手臂出现风团;10例为肌肉骨折系统反应,占7.46%;患者主要表现为手脚发麻、周身疼痛以及肢体无力;6例为呼吸系统反应,占4.48%;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4例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占2.99%;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4例表现为外周和中枢系统反应,占2.99%;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口发麻。2例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反应,占1.49%;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
2.2不良反应转归:所选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22例治愈,112例好转;126例患者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6例患者病程延长,2例病情加重。
现今静脉给药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给药方法,我国通过静脉给药的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多。静脉给药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危险性更高[2]。临床上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抗感染药及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老年人因身体功能逐渐衰退,肾脏、肝脏的代谢能力有所下降,因而一次性大剂量用药容易导致药物积滞,这就会加重对肝肾功能的损害。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上的特点是症状较多、发病较快,涉及系统广泛等多个特点,因而每个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也并不相同。
我院在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患者为出现过敏不良反应,同时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例如瘙痒、皮疹等。这类不良反应相对来说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另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反应,症状轻的患者表现为呕吐、恶心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引起胃黏膜溃疡症状,但是我院所选的患者中未见有胃黏膜溃疡的患者[3]。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肌肉骨骼系统反应、用药局部反应、神经反应以及呼吸系统反应。用药局部反应严重的患者可出现静脉炎。肌肉骨折系统反应会引起患者出现肌无力的情况,甚至产生程度不等的后遗症。呼吸系统反应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假如患者出现严重呼吸抑制就可能一起呼吸衰竭症状,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
一些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发热症状主要是因输液器具、输液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污染或者处理不彻底。假如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寒颤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同时对其进行对症处理,严重时可选择地塞米松或异丙嗪进行治疗。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假如在进行皮试时显示为阴性,则多为延迟过敏,一般是因药物作为半抗原或者抗原输入体内所导致,例如生物药品、抗生素等[5]。这些患者也需要立即停止输液,症状较轻时可给予常规的抗敏治疗,假如患者存在休克表现需要立即补充血容量,提升体液循环。当患者出现栓塞症状时需要立即帮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停止输液,同时对其进行吸氧处理。如患者出现静脉炎或者局部皮肤症状时需要立即停止输液,同时外擦药膏以及湿敷50%硫酸镁来缓解患者的症状。胃肠道反应轻微的患者可不予特殊处理,假如患者的症状严重也应给予停药处理,同时运用奥美拉唑进行护胃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反应症状应在停药后运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总而言之,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输液情况,假如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
[1] 张红梅,邓跃碧.儿童门诊静脉用药不良反应1019例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4(20):145-146.
[2] 高辉.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致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30(4):489-490.
[3] 黄瑛,代翠婷,李春玲,等.患儿家长对静脉用药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2,14(16):741-742.
[4] 凌云,赵再召,李忠丽.小儿静脉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23(7):66-67.
[5] 卢觉英,韦全美,刘伟军,等.产科静脉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与纠纷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4(31):503-504.
R969.3
B
1671-8194(2016)23-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