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旭,何仙童,王浩中
(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 621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075)
“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医疗的启示意义*
唐 旭1,何仙童1,王浩中2△
(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 621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075)
道家思想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但关于其中“无为而治”思想运用于中医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参考中医学“正邪相搏”引起人体“阴阳失衡”而致病的思路探讨“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可以发现很多疾病可以采取“无为而治”的应对策略。在现代医疗环境下,研究和推广“无为而治”思想对于促进大众合理养生保健、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引导患者尊重医务人员和医疗行为、防止过度医疗和不必要医疗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
无为而治;过度医疗;医患关系
中医学理论大多源于道家思想,并善用国家治乱规律说明人体规律,生理如“心为君主之官”、“脾为谏议之官”,病理如“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疾病治疗如用药讲究“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无为而治”作为道家治国的重要观念,对现代医学的启示意义最近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但其价值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盲目养生保健、过度医疗、医疗纠纷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探讨“无为而治”思想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无为而治”的观点最早见于道家经典《道德经》,包含“治国”与“治身”两个方面,其原意是国家或人体作为自组织系统,本身即具有强大的协调、平衡、自理的机制和能力,管理国家者或个人不能主观妄为,干扰和破坏国家或人体这些机制和能力,而是应顺其自然,充分尊重、调动并利用这些机制和能力以实现国家或人体的治理,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淮南子·原道训》对“无为而治”思想进行了总结和阐发,进一步提出了“不先物为”、“因物之所为”、“不易自然”、“因物之相然”、“顺物之情”等具体原则,使“无为而治”发展成为一种较为全面、系统并具有普适性的思想体系。
中国历史上“无为而治”思想被道家奉为治国的金科玉律,中医经典虽未明确提出“无为而治”与医学的关系,但正如《黄帝内经》所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可用于以人为对象的医学目的。
中医学治“未病”与“已病”的总原则均为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参考“正邪相搏”引起人体“阴阳失衡”而致病的思路,可以“无为而治”的疾病至少包括如下几类。
2.1 正将胜邪,不需治疗
对于如普通轻症感冒、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肩周炎等在病理规律上本身就具有自限性、自愈性的疾病,只需要调理饮食起居,不需要一切医疗行为。我国著名医学家纪小龙在其编撰的《不治就能好的病》[2]一书中,对这类疾病进行了系统介绍。
2.2 祛邪伤正,不应治疗
中医学强调“治病留人”,因此在祛邪的同时应注意顾护正气,尽量避免医疗行为对正气的损伤,特别是应杜绝对正气虚弱患者使用虎狼之药造成“二次打击”。如胃癌患者应禁用损伤胃气的药物;伴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禁用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当然这并非排斥一切医疗行为。
2.3 祛邪促邪,放弃治疗
传统的抗癌手段以消灭癌细胞为目标,但最近数年的研究发现这些治疗本身可能促进残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甚至加速病情恶化。以肝癌为例,化疗[3]、放疗[4]、姑息性手术切除[5]或结扎肝动脉诱导缺血[6-7]等抗癌手段尽管短时间内可以杀伤癌细胞使其数量减少,但都能促进残留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些手段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观察结果,因此这些手段的使用是否具有必要性已引起学术界的反思。2009年《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改变抗癌策略”的文章,提出了“与其消灭肿瘤,不如控制肿瘤;消灭肿瘤促其抵抗和复发”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观点[8]。放弃会促进“抵抗和复发”的抗癌手段可谓与“无为而治”同声相应。
2.4 多种疾病,轻者晚治
临床常见同一个体同时罹患2种或多种疾病,可能某一种很严重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另一种或一些则相对较轻。在这种情况下,前者作为主要矛盾急需治疗,后者则不一定。如果针对后者的治疗可能影响对前者的治疗,则应暂时放弃,直至前者情况好转或被治愈后再考虑治疗。古人早有“心腹大患”与“疥癣之疾”的比喻,即是对这类情况最好的说明。
2.5 无害生活,不必治疗
一些所谓的“疾病”,其存在对个体生活和生存各个方面均无不良影响,如无症状的蚕豆病和大多数霰粒肿,这些“疾病”实际上也无治疗的必要。此外,生理性“变蒸”等生命自然现象因无病理性意义更无治疗的必要。
2.6 邪必胜正,治疗无益
终末期的患者病情不可逆转,抛开其他方面的考虑,就疾病本身而言任何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治疗措施都没有意义。在某些情况下,放弃治疗进行临终关怀是表面消极实则积极的现实策略。
总之,至少上述六类疾病都可以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予以应对。当然临床情况千变万化,究竟是“无为而治”、“有为而治”还是两者的有机结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对疾病病情和转归的准确判断,核心是遵循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
3.1 健康人应理性养生和保健
我国社会的发展提升了大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但受自身医学知识的局限和不良媒体的误导,不少健康人群忽视人体自身固有防病抗病能力,盲目扩大养生保健、免疫预防的范围,对各种保健品、补品过度追捧而滥用、误用,对各种养生技术狂热崇拜而违背正常运动规律,往往适得其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临床幼儿过服补品致使早熟,中年男性滥用性保健品导致前列腺炎、性欲亢进甚至不育,老年人补钙过度诱发骨质疏松、骨折、结石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所谓的“文明病”案例屡见不鲜,都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在“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教育大众“不先物为”,在尊重人体生理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养生保健刻不容缓。
3.2 避免过度医疗及不必要医疗对患者造成伤害
过度用药、过度治疗和过度检查是过度医疗的3种主要形式。滥用抗生素损害人体器官、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耐药致病菌产生,过度化放疗造成癌症患者医疗性伤害甚至促进患者死亡,都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过度的有害性检查如CT等造成的人体伤害也日益突出。心脏支架安放数量过多、不必要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剖腹产以及滥用输液技术等都是典型的不必要医疗。“无为而治”倡导的“因物之所为”、“不易自然”等原则,对于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检查和治疗、避免过度医疗及不必要医疗对患者造成的身心伤害具有警示意义。
3.3 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
医务人员为避免过度医疗及不必要医疗,首先应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确保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识别上述各类可以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进行应对的疾病,然后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必要医疗。此外,还应时刻牢记古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警语,杜绝为扩大自身影响、提升自身形象而进行过度医疗及不必要医疗。“无为而治”虽然更多地强调操作层面的原则,但贯彻其思想对于医务人员提高诊疗水平和调整执业心态具有推动作用。
3.4 引导患者尊重医务人员和医疗行为
临床常见患者方面认为医务人员未采取必要医疗措施而导致疗效不显,医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被动地按照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对患者进行过度医疗及不必要医疗等情况。因此,整个社会应普及“无为而治”的医学思想,宣传可以“无为而治”的疾病,同时教育患者明确自己在医疗行为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要引导患者及家属尊重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医疗经验,不能颠倒医患关系,将“知情同意权”混同于“医疗处置权”,导致患者及家属成为医疗行为中事实上的主导者。注重发挥媒体正面引导作用,避免使用倾向性舆论绑架医患双方、激化医患矛盾,对于“无为而治”的实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度医疗和不必要医疗及其导致的医患关系恶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显示,2002年到2012年全国医疗纠纷案件在10年间增长了10倍。同时,我国医疗资源总量的20%~30%用在过度使用药品和无实际意义的医疗服务上,且普遍存在着终末期患者“人生最后一年甚至一个月花掉一生80%医药费”的状况,这种浪费与我国卫生资源的匮乏极不相称。无疑,在“无为而治”思想指导下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必要医疗是改善医患关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怎样根据中医学的特点,继续从道家等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完善中医学的理论及实践,推进现代医学在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值得深入研究。
[1]孙静.刘大新教授“无为而治”思想在医术中的体现[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3):3-4.
[2]纪小龙.不治就能好的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3]Xiong W,Ren ZG,Qiu SJ,et al.Residu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oxaliplatin treatment has increased metastatic potential in a nude mouse model and is attenuated by Songyou Yin[J].BMC Cancer,2010,10:219.doi:.1186/1471-2407-10-219.
[4]Li T,Zeng ZC,Wang L,et al.Radiation enhances long-term metastasis potential of residu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nude mice through TMPRSS4-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J].Cancer Gene Ther,2011,18(9):617-626.
[5]黄修燕,黄自丽,许永华,等.姑息性肝切除促进肝细胞癌侵袭潜能的实验研究[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479-481.
[6]Liu L,Ren ZG,Shen Y,et al.Influence of hepatic artery occlusion on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in a human orthotopic hepatoma nude mouse model:relevance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J].Cancer science,2010,101:120-128.
[7]Liu L,Zhu XD,Wang WQ,et al.Activation of beta-catenin by hypoxia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ntributes to enhanced metastatic potential and poor prognosis[J].Clin Cancer Res,2010,16(10):2740-2750.
[8]Gatenby RA.A change of strategy in the war on cancer[J].Nature,2009,59(7246):508-509.
Significance of The“Govern by Doing Nothing That Goes Against Nature”Thought in Modern Medical Clinic
TANG Xu1,HE Xian-tong1,WANG Hao-zhong2△
(1.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ianyang 621000,China; 2.School of basic medicine,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75,China)
Most TCM theory originated from the theory of Taoist in ancient times.However,little literature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of the thought“Governing by Noninterference”to TCM.In TCM theory,struggling between healthy qi and pathogen induces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 in human body,which further causes diseases.Thus,a large number of diseases could be trea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ought.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hought in modern medicine may be helpful to improve reasonable health management and medical services,instruct the patients to respect medical personnel and their medical practice,avoid excessive and unnecessary treatment,and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harmonic.
Governing by Noninterference;Excessive treatment;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228
A
1006-3250(2016)09-1184-03
2016-03-13
四川省科技厅课题(2014JY0060)-基于Notch信号通路调控的高血压病肾阳虚证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唐 旭(1970-),男,四川绵阳人,副教授,医学硕士,从事肿瘤分子机制与分子靶向治疗研究。
△通讯作者:王浩中(1978-),男,四川苍溪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温病理论与感染性疾病的证治规律研究,Tel: 18908048327,E-mail:haozhong1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