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熙
(大理州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大理 671000)
关于大理州乳扇加工环节原料奶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曾国熙
(大理州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大理 671000)
乳扇作为大理白族人民的特色美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包装技术的不断提高,已远销全国,甚至国外。为保证乳扇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乳扇作为白族人民的特色品牌形象,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近期大理州卫生监督所通过实地走访大理州内乳扇加工作坊及县市生鲜乳监管部门,对全州乳扇加工环节使用原料奶现状展开了调查。
生鲜乳 乳扇 畜产品 质量安全
乳扇作为大理白族人民的特色美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包装技术的不断提高,已远销全国,甚至国外。为保证乳扇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乳扇作为白州人民的特色品牌形象,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近期我所通过实地走访乳扇加工作坊最密集的大理市上关镇海潮河村和其他县市生鲜乳监管部门,对全州乳扇加工环节使用原料奶现状展开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全州涉及生鲜乳8个县市都不同规模加工乳扇,规模最大的属大理市和洱源县,所需原料奶主要是生鲜乳收购站或散奶收购点提供,特别是大理市上关镇海潮河村,据海潮河村委会主任李超介绍:“海潮河村有768户,加工乳扇有382户,占48.8%,目前连外出打工的都回村做乳扇,基本形成乳扇产业,我们村消耗的生鲜乳,不亚于一家乳品企业,旺季每天将消耗生鲜乳80~100t,平时消耗30~60t”。当前原料奶收购现状如下:
①无《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明》,未向交售方索要《生鲜乳交接单》,从业人员无有效的健康证明。
②无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
③未建立生鲜乳收购、销售、检测、留样、不合格奶的处理、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的记录。
④站点内卫生条件差,环境卫生差。
据不完全统计,大理州乳扇加工所消耗生鲜乳平时每天达120t,旺季每天将消耗生鲜乳200t以上,所消耗生鲜乳量不亚于一个乳品企业。
2.1 主体资格达不到办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条件
所有乳扇加工都是以小作坊加工,而申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主体资格依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因此,达不到办证条件,对此就很难加以监管。
2.2 乳扇加工作坊(收购站)软硬件设施设备达不到办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条件
大多数乳扇加工作坊设施设备简陋,点多面广,无相关的痕迹资料,无法保证生鲜乳质量,特别是近年来,生鲜乳价格低迷,乳扇加工作坊自身的条件无法检测生鲜乳的质量好坏,将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
3.1 如何将用于乳扇加工的生鲜乳收购行为纳入合法化监管
积极呼吁上级主管部门以食品药品监督局牵头协同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大理州乳扇地方标准;倡议乳扇加工户积极成立乳扇加工专业合作社,努力使乳扇加工行业走上合法化路子,各级各部门做好相关监管工作,使大理乳扇产业走向全国,甚至走向全世界。
3.2 如何规范用于乳扇加工的生鲜乳收购行为
各乳扇加工专业合作社按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要求建设生鲜乳收购站,统一收购所需达到国家标准的生鲜乳,认真做好痕迹资料的记录、管理。
3.3 加强部门间合作,积极发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技术支撑的关键作用
应积极发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技术支撑的关键作用,加大对所需生鲜乳抽检力度,使乳扇真正成为大理特色小吃的排头兵,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大理乳扇的魅力!
3.4 加大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切实履行地方政府对乳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职能,整顿和规范原料奶收购行为,原料奶收购者是乳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原料奶收购者应加大对乳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投入,保证乳品质量,禁止收购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生鲜乳。俗话说“有好的原料才能产出好产品”,努力把我州的乳业特色产业真正成为“舌尖上”的美味佳肴。
曾国熙(1978-),男,兽医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就职于大理州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大理州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