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猪疫病的发生情况

2016-09-20 08:59:02徐文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8期
关键词:死亡数病死率毒素

徐文虎

(江苏金坛区儒林畜牧兽医站,江苏金坛 213225)

地区生猪疫病的发生情况

徐文虎

(江苏金坛区儒林畜牧兽医站,江苏金坛 213225)

2006年夏季-2014年末,我区生猪疫病在各地大面积爆发,病因复杂,发病急,传播快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到2014年,疫病有所好转,地区疫病表现较为平稳。通过对600多例猪病的诊治与调查分析,指出当前猪流行的主要疾病有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主要寄生虫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 临床表现

病猪高热稽留,体温一般为40℃~42℃,精神极度沉郁,倒卧,嗜睡;厌食,甚至绝食。病猪全身发红或发紫,尤其以下颌、腋下、耳根部为甚,大便干燥,后期拉稀;呼吸急促,喘气,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病猪出现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为特征。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而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猪群发病率50%~100%,而死亡率20%~100%,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较大的差异。

2 生猪疫病发病率

发病率与死亡率2006年底开始爆发该病,仅2个月的时间,全区生猪发病93515头,发病率24.98%,死亡生猪20971头,病死率22.43%。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严重打击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并一度引起了恐慌,市民不敢吃猪肉,统计2006年全年发病11963头,发病率10.2%,死亡数2107头,病死率16.9%。2007年局部个别猪场发生,特别是原来没发生过的小规模猪场,有零星死亡,发病头924,发病率0.15%,死亡数107头,病死率11.6%。2008年发病头2924,发病率0.8%,死亡数807头,病死率27.6%。2009年发病头15078,发病率11.7%,死亡数3426头,病死率22.7%。2010年,2011,2012年,2013年都较为平稳,没出现疫情。

表1 近年来生猪疫病发病情况

2 往年疫病发生规律

年后的疫情呈现新的特点:表现季节性,但不拘泥于季节,爆发于夏天炎热,气温较高的时间,但疫情并没有与往年一样在秋冬气温下降时熄灭,仍向北蔓延,似乎不受气温的影响;传播面广,发病率、死亡率极高,在中小型猪场的发病率高达50%~90%,死亡率达20%~50%,有的甚至达到80%,母猪死亡率和淘汰率达到15%~30%,许多猪场因此倒闭;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大量使用抗生素及疫苗紧急接种反倒加重病情,死亡率更高;从整个疫病的流行情况分析,这次的高热病具有明显的爆发流行性和传播性。疫情呈现“谷”的波形,2006年疫情发生后,我区兽医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广泛宣传认清疫情,安民心不恐慌;确实指导疫病防治,遵循“早,快,严,小”方针,严格采取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措施;追根溯源,查清疫情的发病情况;进一步强化免疫、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多措并举,上下齐心,2007年初有效控制疫情;而在之后的2~3年时间里,生猪饲养周期到来,新的易感动物大量出现;加之,在这段时间里,病原也在适应新的环境,不时地变异;加上个别养殖户的麻痹大意,最终导致了新的流行。

3 当前危害加大对疫病

2010年爆发,2011年~2012年进一步扩大,2013年逐渐减少,多发于1~10日龄的仔猪,高发病、高死亡,发病率100%,病死率80~100%。一般10月份开始流行,4月中下旬结束。流行性腹泻(70%以上的检测率)、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伪狂犬和大肠杆菌。天气转暖、湿度加大会加速饲料的发霉,对母猪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

4 防控生猪“高热病”的主要对策

猪“高热病”由于病情复杂而严重,高死亡,治疗难度大,该病的防控工作中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本病发生的高危季节和高危地区要封闭切实加强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疫病地点的管理。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有效隔离,猪场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防护、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做好猪场废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切实做好圈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消毒药可以选择对病毒效果较好且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复合醛类消毒剂。

5 科学合理控制发病猪病情

发生后,针对发病猪只,不要一味地用药治疗,要理性地区别对待,要把握原则。症状严重及明显神经症状的猪只,不仅难以治愈,愈后不良,并且排毒,造成环境中病原密度加大,危险加重,没有治疗价值,应作安乐死后,无害化处理。症状较严重猪只应从群体猪剔除,采取集中治疗,一方面减少对健康猪的接触传染,另一面有利于用药,饲养管理。治疗原则为保证水盐代谢平衡补充维生素、糖与蛋白质,保证基本生存需求,尽量饮水和拌料给药,避免注给药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增加死亡。

6 结论

2006年至2014年生猪疫病的流行病原主要是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同时继发圆环病毒,随着疫病的升级,以及圆环病毒疫苗的使用,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随后,疫病呈现新的态势,目前2014危害最大的六种疾病:奶猪腹泻,霉菌毒素,蓝耳病毒,伪狂犬,呼吸道综合征,猪丹毒。鉴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这两种疫病的特效药物,因此预防免疫就成为控制奶猪腹泻,霉菌毒素,蓝耳病毒,伪狂犬,呼吸道综合征,猪丹毒发生的唯一措施。

[1] 陈健雄.华东某地区发生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控制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06,(10):25-27.

[2] 邵国青,金星方,陈建民,等.南方夏季猪高热性疾病调查与回顾[J].养猪,2007,(1):21-22.

[3] 文利新.湘赣豫猪蓝耳病为主的呼吸道混合感染[J].中国兽药杂志,2008,44(3):81-82.

猜你喜欢
死亡数病死率毒素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台湾新冠死亡数破200,增速全球第二
环球时报(2022-06-10)2022-06-10 21:16:07
2015年中国PM2.5相关超额死亡数集成评估
What Makes You Tired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Kingsman:The Golden Circle: Mankind Is the Virus, and I Am the Cure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中国猪业(2016年1期)2016-04-21 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