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双
(重庆市垫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 408300)
浅谈基层兽医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应对策略
程 双
(重庆市垫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 408300)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肩负着畜牧生产发展、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动物防疫、检疫及动物卫生监督及屠宰监管等重任,承担组织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动物防疫计划、公益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负责疫病防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养殖场监管及动物屠宰管理等繁重工作,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快速增长、农业农村稳定等“三农”工作和动物疫病防控、动物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兽医队伍素质,稳定基层兽医人才队伍,对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多年从事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工作,全程参与了垫江县基层兽医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工作,对基层兽医人才队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深感堪忧。笔者就垫江县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应对策略,以达抛砖引玉之效,建立健全基层兽医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1.1 兽医管理和公共服务人员基本情况
1.1.1 组织机构 县农业委员会是垫江县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既是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也是垫江县的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全县共辖2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也是通过县编办下文的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县动监所、乡镇畜牧兽医站均是全额拨款的独立的法人事业单位。
1.1.2 人员构成 ①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县农委,具有兽医相关专业的6人、畜牧相关专业2人、法律专业6人、其他专业27人。其中取得中级兽医师专业技术职称的4人。②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现有在岗职工25人,其中兽医相关专业17人、畜牧相关专业1人、法律专业2人、其他专业5人;其中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3人、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的4人;官方兽医共20人,均取得行政执法证。③乡镇畜牧兽医站。2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现有在编在岗职工138人,其中兽医相关专业60人、畜牧相关专业13人、法律专业14人、其他专业51人(学历多为高中及以下);其中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3人、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的1人;官方兽医共114人,其中106人已经通过县法制办组织的行政执法培训考核,正在申办行政执法证。
1.2 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兽医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主要有:符合调查条件的动物饲养场289家、生猪屠宰场(点)36家、兽药经营企业37家。
1.2.1 动物饲养场 全县289家动物饲养场共有360名专职人员,其中:具有兽医相关专业的35人,大学本科学历8人、大专12人、中专15人;畜牧相关专业1人;属已登记的乡村兽医25人;取得疫病防治员资格的52人。外聘专家共14人,其中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或退休职工12人、县疫控机构退休人员1人、其他1人。
1.2.2 生猪屠宰企业 全县36家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共有从业人员50人,其年龄结构:30岁以下的4人、31~40岁的4人、41~50岁的21人、51~60岁的21人;均无兽医相关专业和兽医专业技术职称和取得执业资格、职业资格的人员。
1.2.3 兽药经营企业 全县共有兽药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37家,从业人员37人,其年龄结构:30岁以下5人、31~40岁26人、41~50岁4人、51~60岁2人;专业结构:兽医相关专业37人,其中大学本科10人、大专20人、中专7人;具有兽医专业技术职称的18人,其中副高级2人、中级5人、初级8人;具有执业兽医师资格1人。
(1)兽医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中兽医专业技术人才较少,结构失衡。一是具有兽医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较少、比例较低。二是高中级兽医专业技术职称偏少。
(2)动物养殖场兽医服务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全县289家动物养殖场有专职兽医从业人员360名,年龄在41岁以上的有289人,占总数的80%,其中51岁以上的就有87人,占24%。具有兽医相关专业的只有35人,不足10%的比例,给全县动物防疫、动物食品安全等带来极大隐患。
(3)生猪屠宰点无兽医相关专业、执业资格从业人员。一方面垫江县生猪屠宰场(点)多为原乡镇食品经营站转制改建的屠宰加工点,设备落后、环境较差、污染较大,无法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另一方面生猪屠宰场是企业性质,实行自负盈亏,其从业人员多为原食品经营站职工,基本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职业素质较差。
(4)乡村兽医及村级防疫员年龄老化、学历普遍低。垫江县乡村兽医及村级防疫员存在年龄严重老化、学历普遍偏低等问题。乡村兽医、村级防疫员的年龄61岁以上的比例分别达38.6%、24.4%,51岁以上的更是高达64.9%、54.2%;学历在初中及其初中以下分别占79%、71%。年龄在40岁下的均不足10%,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不到2个百分点。
(1)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扶持政策。财政应适当加大对兽医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断改善基层兽医工作条件,进一步落实兽医队伍尤其是村级防疫员基本待遇等,有效解决基层兽医工作者养老等后顾之忧。
(2)进一步完善培养机制,强化技能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市、县应建立兽医技术培训基地(中心),有计划、有层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实用为先、技能为主的兽医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建立脱产培训与在职培养相结合、分类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兽医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动物防疫形势。
(3)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强化作风建设,增强责任意识。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兽医人才队伍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积极引导和激励基层兽医人员争先创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情服务,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守农业部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加强行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坚决查禁畜牧兽医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促进畜牧兽医事业健康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