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坚,袁 玥,孙有智,王 媚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城镇居民快速增加。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在这个背景下,城镇广场作为市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和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地,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一个愉悦身心、维持心理和生理健康平衡的处所,成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群众进行各类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1]。据相关调查,城镇广场休闲活动多由各项目业余爱好者协会或民间志愿者组织,活动灵活性强,可以满足各种有休闲体育健身需求的居民。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县域城镇的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制度还不够完善,在较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县域城镇居民对城区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2]。基于此,笔者拟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域城镇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更多地从需求侧着手,找出制约县域城镇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发展的因素,以便提出适合县域城镇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策略,为进一步开展全民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更多的参考。
以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浙江省等省市部分县域城镇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2.2.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县域城镇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及组织相关的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体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选取了湖北省秭归县、兴山县、远安县、巴东县、建始县、来凤县;四川省西充县、南部县、三台县、盐亭县;重庆市奉节县、云阳县;浙江省长兴县、德清县为研究对象。在以上县城及其乡镇的广场上,随机选取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城镇居民发放问卷调查。随后对问卷调查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0份,回收有效率高达96%,满足了研究的需要。
2.2.3访谈法对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城镇居民进行访谈,并适时询问,从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
2.2.4数理统计法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7.0软件(汉化版)和Excel2003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处理。
2.2.5逻辑分析法通过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逻辑学方法,对调查、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经验和事实进行归纳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场已成为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被誉为城市的“起居室”和“客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3]。居民在广场空间中进行交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广场上进行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城市管理者也有意识地在广场上增设一些休闲体育健身器材,以满足休闲体育健身者的运动需要。
3.1.1广场整体环境对休闲体育健身者的影响广场环境直接影响休闲体育健身者参与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与欲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的被调查者认为广场自然环境很重要,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提出了广场休闲体育健身设施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人很在意广场的色彩照明和空间设计。由此可见,县域城镇广场的整体环境对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力比较大。
图1广场整体环境对休闲体育健身者的影响(n=960,下同)
3.1.2对广场面积及基本设施的需求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休闲体育健身者认为其所在城市的广场面积和基本设施无法满足其休闲体育健身的需要。虽然这仅是休闲体育健身者的主观感受,但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县域城镇广场的供给侧还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侧。由此可见,县域城镇广场基本建设还存在一系列亟待改进的地方,而扩大广场面积、增设休闲体育健身器材成为当务之急。
图2广场面积及基本设施满足休闲体育健身者需求的情况
在“县域城镇广场需要增设的休闲体育健身设施”选项中,很多人选择应该增设舞蹈活动场地、羽毛球场地、踢毽子活动场地、乒乓球台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他们对广场基础设施提出的不同要求,需要引起广场管理者的重视。针对县域城镇人口相对较少、比较集中、经济不如大、中城市发达的特点,在县域城镇广场增设乒乓球台等休闲体育健身设施,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因为若能发挥好广场的综合性功能不仅能使其更亲民、更接地气,同时也能对专门的体育设施场地(如:乒乓球场馆等)形成有益补充。
图3广场需要增设的休闲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情况
除了休闲体育健身设施,居民还对广场的配套设施提出了要求。绝大多数休闲体育健身者认为广场要增设雨天休息室,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要增设阅览室等。他们希望在休闲体育健身之余,能看书读报,以补充“精神食粮”。事实上,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县域城镇广场的综合性优势会更加凸显,城市的“会客厅”功能尤其突出。因此,在县域城镇广场周围增设阅览室和棋牌室等,不仅能解决目前县域城镇社区大多数缺乏相关文化娱乐场所的问题,而且还是尽快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路径。此外,每逢节假日,广场可能会出现卫生间拥挤的现象。因此,合理增设卫生间也是要解决的问题。
图4广场需要增设的配套设施的需求情况
3.2.1参与者性别情况根据收回的960份有效问卷发现:男性有400人,占41.67%;女性有560人,占58.33%。女性略多于男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广场休闲体育健身项目中,具有一定对抗性的项目比较少,这使得中青年男性不会将广场作为休闲体育锻炼的首选场所,而占据了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主流的秧歌、健美操、广场舞、交谊舞等具备较强韵律性的项目,比较适合女性的要求,而且这些活动在组织管理方面比较完善,能满足女性朋友的休闲体育健身需要。
3.2.2参与者年龄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者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60岁以上老年群体有388人,占40.42%;41~60岁的中年群体有291人,占30.31%;20~40岁的青年群体有179人,占18.64%;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群体有102人,占10.63%。其中,老年群体和中年群体是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主力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年群体基本已经退休,空余时间较多,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比较方便,而且无须经济负担,满足了他们的活动需要;另一方面中年人的家庭、事业已趋稳定,所以休闲体育娱乐的欲望比较强烈。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和儿童群体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并不多。这可能是因为青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以学校体育为主,加上广场体育设施不够多样化,无法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或是学业过重,没有时间参与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此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域青年群体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人也较少,这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青年在外打工或他们更喜欢时尚的运动项目所致。
3.2.3参与者职业情况参与者职业的划分依据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但是在研究中为了方便,采用“大类”进行统计。调查显示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首先是以刚进城的“农民”(注:刚进城的“农民”指曾经长时期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近年来在县域城镇买有住房,平时住在城镇,忙时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居多;其次是自由职业者;再次是教科文工作者。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无须承担经济负担,能吸引更多的低收入阶层群众;二是因为自由职业者的空余时间比较多,但是他们的休闲体育健身时间并不固定,所以人数没有刚进城的“农民”多;三是因为教科文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较高,现有的广场体育建设设施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休闲体育健身需要,他们比较青睐的是专业休闲体育健身场所。
图5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者的职业情况
3.2.4参与者学历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人群中,小学学历者最多(349人)占36.35%;初中学历者262人,占27.29%;高中/中专学历者178人,占18.54%;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97人,占10.10%;其他74人,占7.70%。由此可见,县域城镇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人的学历结构呈现“金字塔”特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学历较低的人收入也较低,人们更愿意去“免费”的地方参与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故这部分人人数较多;而学历较高的人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他们更喜欢去专业休闲体育健身场所。
3.2.5参与者月收入情况在接受调查的参与者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人数量最多,有330人,占34.38%;其次是501~1 000元,有262人,占27.29%;再次是1 001~2 000元,有187人,占19.48%;第四是2 001~3 000元,有97人,占10.10%;人数最少的是3 001元以上收入者,有84人,占8.75%。可见县域城镇经常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人以低收入阶层为主。他们的月收入为500元以下,处于低收入水平,但健身意识比较迫切。
3.3.1休闲体育健身动机情况调查中发现,对自己参与休闲健身动机选择“有益身体健康”的人数量最多;其次是看中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再次是基于塑形瘦身的动机,还有人选择 “调节生活、缓解心理压力”“学习体育技能”等。这说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自出现以来,确实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总能在休闲体育健身活动中找到乐趣,享受人生的快乐。而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以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来释放压力,宣泄负面情绪、调剂生活,体现了城市广场休闲体育活动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
图6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者的休闲体育健身动机情况
3.3.2休闲体育健身时间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选择在晚上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有573人,占59.60%;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在清晨进行休闲体育健身锻炼,有291人,占30.31%。这是因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人中,大部分还在上班,只有在晚上,他们才有充裕的自由时间来参加锻炼,以缓解一天的压力,放松心情;而老年人习惯早睡早起,加上早晨光线比晚上好,空气清新,所以老年朋友会选择陀螺、练太极拳等节奏较缓慢的休闲体育健身锻炼项目;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其他时间段进行休闲体育健身活动,这部分人倾向于滑板、篮球、足球等项目,所以选择在广场上人数较少的时间来进行运动,有96人,占10.00%。
3.3.3休闲体育健身频率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每周在广场上参与5次以上的健身活动,还有一部分每周要进行3~5次的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这与石振国[4]的调查相比有显著增加。事实上,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经常参加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已经习惯于每日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每天到广场上放松身心、活动筋骨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而每周进行3~5次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人,主要是由于平时要忙于工作、学习,只有在周末才有时间走进广场参与活动,这部分人数占比比较多;那些每月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低于2次的人,主要是以青年人为主,他们来这里是陪伴家人进行锻炼,本身并不抱有太强烈的休闲体育健身欲望。
图7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者的休闲体育健身频率情况
3.3.4休闲体育健身形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选择在广场上进行健身走或慢跑活动的人数最多,主要是因为这种运动方式比较随性,较易进行,既不超出身体负荷,又能达到运动目的;其次是选择广场舞之类的活动。近年来,广场舞欢快的节奏,简单易学的动作,富于变化的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大有超越其他健身项目的趋势;再次是选择应用广场健身器材进行健身活动;此外,还有人选择在广场上打羽毛球、踢足球、打陀螺、滑板等活动。这说明广场健身活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健身项目,说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已经形成一种文化[5]。
图8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者的休闲体育健身形式情况
3.3.5休闲体育健身消费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县域城镇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月消费在0~100元之间的有476人,占49.58%;在101~300元之间的有301人,占31.35%;在301~500元之间有130人,占13.54%;在500元以上有53人,占5.53%。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本身就成本低廉,组织形式自由度高,广场面向所有人开放,所以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比较实惠。另外,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基本是低收入阶层,他们对体育服装、鞋帽的要求比较低,觉得“能穿就行”,这与张雨婷[6]、陈沉厚[7]调查的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健身消费相比,还有相对大的差距。从参与者的休闲体育健身消费内容调查结果看,主要以运动服饰、鞋帽以及小型体育器材为主,详见图9。
图9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者的休闲体育健身消费内容情况
3.3.6专业指导需求情况虽然广场休闲体育健身运动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但是刚从农村进入城镇的新“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参与者反映他们非常需要专业的体育指导员来帮助其制定科学有效的健身计划(592人),占61.67%。还有一部分参与者是基于休闲体育健身动机进行体育锻炼的(242人),占25.31%。从目前来看,广场上的休闲体育健身活动除健身走、慢跑外,主要以广场舞和太极拳为主,这些运动项目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为了求得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其参与者从内心是希望能得到与休闲体育健身相关的专业技术指导的。另有一部分参与者明确表示不需要专业指导(126人),占13.13%。这部分参与者认为,他们常年都在进行休闲体育健身运动,已经熟练掌握了休闲体育健身技能,他们能够自主进行休闲体育健身,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他人进行休闲体育健身锻炼。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但从深层次角度看,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3.4.1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观意识有待增强从目前来看,县域城镇居民主动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仍显薄弱,且男性对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重视程度不足。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男性的工作压力略高于女性,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内,他们更愿意将闲暇时间投入到社交活动中。令人堪忧的是,最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的青少年,却主动、被动地将大把时间放在上网、学习方面,没有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主动意识。另外,还有一些年轻人认为广场是中老年活动的场所,在深层意识上就产生了抵制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错误观念[8]。
3.4.2广场休闲体育健身设施数量不足虽然县、乡镇政府在广场设施方面加强了建设,但仍然无法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首先,休闲体育健身器材数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们要想在广场上健身,需要自带小型健身器材,或者只能进行广场舞、散步等不需要器材的运动项目;其次,广场上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不少居民反映广场周围的座椅数量不足,希望能多添置一些供锻炼者休息的公共设施;再次,广场上现有的休闲体育健身器材年久失修,许多已经损坏,直接影响到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
3.4.3广场休闲体育健身形式比较单一调查结果显示: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形式略显单一。大多局限在散步、慢跑,广场舞和太极拳这三大类方面,适合年轻人的运动项目少之又少,导致年轻人对广场健身活动缺乏兴趣,认为广场是“老年人的乐园”[9]。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的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内容来看,广场上不仅有广场舞、太极拳、慢跑等,还有跑酷、街头篮球、街舞、滑板等项目。相比之下,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形式确实比较单调。
3.4.4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组织不足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在组织方面也明显不足。虽然广场舞、太极拳等项目已经有改进,但是广场的整体管理仍较混乱,直接影响人们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10]。
(1)县域城镇居民普遍重视广场的整体环境,他们对自然环境、空间设计和色彩照明都提出了一定要求。 目前县域城镇广场的休闲体育健身设施和配套设施明显不足,亟待增设舞蹈活动场地、羽毛球场地、踢毽子活动场地、乒乓球台以及阅览室和棋牌室等。这不仅是满足人们体育文化生活需要的举措,也是解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措施。
(2)县域城镇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群体特征包括:女性多于男性;以中老年群体居多;农民阶层占据较大比例。“有益身体健康”是居民参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第一动机,其次是看中广场上良好的休闲体育健身锻炼氛围。
(3)大部分居民选择在晚上进行休闲体育健身活动,且很多人一周参与5次以上的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由于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成本低廉,所以得到了广大低收入阶层的青睐,他们在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上投资的金额不超过100元;慢跑、健身走、广场舞和太极拳是县域城镇居民选择最多的广场休闲体育健身形式;为数不少的人希望能得到专业的体育指导,以求事半功倍地提高锻炼效果。
(4)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在组织方面明显不足,管理稍显混乱。
(1)加大对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宣传。建议选拔优秀社会体育工作者走进广场,对广场上参与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锻炼者进行健康宣传和指导,与他们进行互动与交流,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益处,通过他们的力量吸引更多的人进行广场休闲体育健身锻炼;在各个广场设置休闲体育健身咨询站点,普及相关的休闲体育健身知识;可通过广场上的LED显示屏向社会大众直接展示休闲体育健身锻炼的正确方法和重要作用,强化人们的休闲体育健身锻炼意识,提高他们的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技能。
(2)加强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设施的合理化建设。首先,合理规划广场上的娱乐与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区。鉴于广场上经常出现太极拳、健美操、广场舞音乐互相干扰的情况,广场管理者应合理分配资源,由政府部门提供音乐播放设备,简单将其进行“分片”管理,开展活动;其次,增设年轻人活动区域。年轻群体比较倾向于参与对抗性强的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广场管理者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还要为他们增设小型足球网、篮球架、羽毛球网、网球网等体育器材和设施。总之,要充分发挥县域城镇广场的综合性作用,使之成为真正的城市“会客厅”。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县体育局以及相关文体部门,应该加大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人数,促使他们在发展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进程中“发光发热”;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主动走进广场,为广场运动锻炼者提供帮助和指导,提高广场休闲体育健身锻炼者的锻炼水平和能力。
(4)加强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组织的管理。县以及乡镇城管部门、消防队、城镇广场管理部门等,要加强对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各项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应有组织地进行,并服从管理,使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县域城镇广场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更有序、更健康地发展。
[1] 喻坚.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4):45~48.
[2] 喻坚,向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与政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14(7):114~117.
[3] 薛庆云.新兴广场体育对大众休闲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5(4):39~42.
[4] 石振国.我国五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84~90.
[5] 杨欣海.全民健身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9):108~111.
[6] 张雨婷.武汉市居民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调查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4.
[7] 陈沉厚.南宁市公园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2.
[8] 刘丽,王瑞芳.宿州市市区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7):69~72.
[9] 王一乐.我国中小型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1~124.
[10] 赵伟强,王志强.影响城市广场健身舞发展的综合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