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琳 陈思雅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广东 惠州 516003
儿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罗晓琳陈思雅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广东惠州516003
【摘要】儿科急诊护理工作因性质特殊,患者入院时间短,病情进展快,医护职业风险因素更多。笔者通过分析儿科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等防范对策。
【关键词】儿科急诊护理; 风险因素; 风险防范
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儿科急诊护理具有风险水平高、不确定性强、复杂多变以及后果严重等特点。儿科急诊是医院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地方,一是因为就诊病患均为儿童,大多需家属陪护;二是因为患儿就诊时间相对集中,人员过于拥挤,秩序混乱。再加上儿科急诊工作繁重,护理人员不足,难以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增加了护患纠纷发生的概率。如果风险意识不强,管理不力,很容易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给医院及当事人带来经济、法律及人身风险,因此,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将对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风险护理行为、护理缺陷、纠纷及投诉等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探析儿科急诊护理风险的因素和防范措施。
1急诊护理风险因素
1.1外部因素
1.1.1社会因素医学社会的特殊性,使患者及家属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而社会心理普遍倾向于弱者。再加上媒体和舆论的一些负面报道,严重损害了医护人员的形象,使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下降,这种护患间的信任危机,增加急救护理的风险性。
1.1.2患者因素儿科急诊病人多为突然高热、病情突然加重或抽搐、误吞异物等突发事件, 必须紧急采取急救措施,此时病人与家属的情绪反应要比普通病人更为迫切,对救治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另一方面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使他们时刻带着戒备的心理,容易向医护人员宣泄怨气,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尤其是老人带小孩就诊时沟通难度较高,不能准确提供病史。
1.2内部因素
1.2.1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士是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中,既要面对拥挤嘈杂的环境、情绪激动的家属,还要承担繁重的急救护理工作,由于时间仓促、干扰多,护理人员不能准确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也不能进行详细的沟通,容易导致投诉和纠纷。目前,我国抢救工作大部分都是开放式抢救,家属在旁边目睹对患者实施的一切救治,当被告知抢救无效时,往往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另外,由于在家属目视下进行紧急实施,对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如小儿静脉穿刺多次、动作慌乱等,最后不可避免地引起纠纷或给患者造成生命伤害。1.2.2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现实中护理人力缺乏,护患比不合理,在患者就诊相对比较集中时会出现护士观察病情欠细致,执行医嘱不够及时,影响了患者接受治疗的安全性。而夜间护理人员更少,护士既要承担患者的接诊分诊、救治和护送工作,同时还要承担留观、夜间输液的工作,容易因工作和服务不到位、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而引发纠纷。人员的缺编导致夜班轮转频繁,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的应激状态,体力、脑力极度消耗,使工作效率下降。当遇到突发的群体灾难事件时,更凸显出急诊服务需求量和医院儿科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
1.2.3儿科药品管理不足儿科急诊患者在用药方法及剂量上不同于成年人,对药品使用有着更加严格、细致的要求。加之小儿年龄、体质等的影响,对某些药物的敏感程度也大于成年人,因此,药品管理已成为儿科急诊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
1.3护理人员存在的风险
1.3.1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举证责任倒置”让护理人员独立负担着护理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地解决病人的病痛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其实护士在日常护理行为、文书书写中均存在法律风险,遗憾的是儿科急诊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自觉学习法律的意识,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在护理工作中忽视患者的权益。证据意识滞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旦发生纠纷或被起诉,无法提供有利证据,使自己处于被动而导致护理风险。
1.3.2护理队伍年轻化,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足目前,医院为了更好地培养年轻的护士,大多实行轮岗制度,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流动性大、护士趋于年轻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吕菲[2]等认为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水平及临床经验不足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至关重要的因素。如对病情评估能力差,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应变能力差,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默契的配合能力等,导致大部分低年资护士无法在预见性的指导下,选择使用正确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实践,一般都是按照医生的要求来执行。由于年轻护士的能力不足,让患者及家属对其护理行为不信任,产生质疑。这些不安全的隐患,使护理风险上升。
1.3.3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自律性不强在临床护理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 一旦违反操作规程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护士自律性不强表现在: 当工作量大时,为了尽快完成工作,抱着侥幸心理,以不良惯性动作进行护理操作或自作主张简化操作流程或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出现发错药,输错液体等[3]。当工作轻松时又放松警惕,态度散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如工作时聊天、打电话、玩微信等,导致不该发生的差错发生。
1.3.4缺乏患儿沟通技巧小儿急诊护理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儿童和成人家属,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只意识到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却忽略了患儿本身,导致患儿在护理过程中不配合。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儿童心理教育辅导,因此在与患儿的沟通方面普遍缺乏沟通技巧,因不了解患儿心理特点而不知如何与之沟通,导致患儿出现抵触情绪,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防范措施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我院建立有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实施护理质量监控, 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护理现状的分析,找出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最后制定符合实际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防范细则,如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制度、转院制度等。每月进行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2.2加强用药管理针对儿科急诊患者的特殊用药要求,应当将用药管理作为儿科急诊的一项常规护理工作加强重视。用药前需仔细询问患儿有无药物过敏史,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用药方法及剂量,叮嘱患儿家长做到谨慎和注意义务,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护患纠纷。此外,要妥善管理和保存急救药品,做到专人专管、班班清点,保证儿科急诊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3改善医院条件,保障硬件和软件水平
2.3.1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急诊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各诊室均设有醒目的标识和指引箭头;增加护工的配置力度,保持就诊环境整洁,干净;及时处置医疗废物;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保障绿色通道畅通;简化就诊流程;倡导“一站式”服务,方便病人,提高急诊整体服务水平。2.3.2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针对目前护理人员缺编,儿科急诊工作量大,医院除了改善夜班护士的待遇及休息条件外,还优先满足儿科急诊护理的人员配置,特别是增加夜班人员的配置,实行弹性排班,做到空时有人休息,忙时有人顶班,科学合理的排班,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隐患。
2.4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4.1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国家有关医疗的法律法规,了解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不定期对医疗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吸取教训,强化安全意识,保持谨慎地工作态度,关注护理细节,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把安全护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4.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更需要及时更新和掌握护理新知识和新技术。每月组织由高年资护士主持的业务学习和护理三基考试;对轮岗的护士安排资历深、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规范所有的急救技术操作,每季度进行单病种急救模拟应急演练。要求每位急诊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操作的同时,还具备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专业素质。针对护理对象的心理特点,应当进行相关儿童心理教育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患儿的心理特点,熟练掌握与患儿的沟通技巧,保证在护理工作中能够正确的理解患儿的意思表达,从而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配合度。
2.4.3落实规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严格的制度落实是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保证[4]。急诊护士除了熟悉和落实查对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外,还制定了具有急诊特色的抢救、转运及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各种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为使制度落实不流于形式,实施班班负责制,不定期抽查制度执行情况,同时加强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增强“自律”能力,提高“急救”意识,真正把制度落实到位。2.4.4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护患关系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 医护活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才能使护患关系从一开始就有良好的基础[5]。针对护理队伍相对年轻化,我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服务,规范使用文明用语,态度和蔼,说话语气和缓,在护理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察言观色,因人而异,进行良好的沟通,消除护患之间的抵触情绪,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2.5职业风险的防范在护理活动中,护士时刻要做好自我防护,接触性治疗前要带好无菌手套,口罩,加强手的消毒卫生。在工作中护理部及护士长要保持公平原则,关爱护士,经常与护士进行交流谈心,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其安心工作。在面对有暴力倾向或表现出不理智行为的患者和家属,不能独自解决时,立即通知总值班,保卫科或相关领导,进行协调,妥善处理。同时,医院把整个急诊中心纳入监控范围,实行24h监控,以及时发现情况,留存监控资料,以备举证,给护士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3小结
护理风险防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6]。急诊护理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儿科急诊护士更应明确护理风险预防的重要性,把风险管理理念完全渗透到每位护士的思想理念里,体现到各项急救护理操作流程当中,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薛靖琼.儿科护理急诊安全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4(23):68-69.
[2] 吕菲,钟惠如.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识状态和应对策略[J]. 上海护理,2010,10(1):36-38.
[3] 赖秀珊.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 护理研究,2015,3(9):229.
[4] 沙潜.浅议急诊护理风险及风险防范管理措施[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12):158-160.
[5] 马勇波.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6):91-93.
[6] 吴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9,7(33):3097-3098.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ing Risk Factors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LUO XiaolinCHEN Siya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516003,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its special properties in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ing, patients' in-hospital time is short,rapid in case development, more risk factors in medical profession, the writer analyzed the risk factors in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ing, and puts for ward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like strengthening nursing risks education and perfecting nurs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Pediatric Emergency Nursing; Risk Factors; Risk Preventions
作者简介:罗晓琳(1984-),女,本科,主管护师,从事儿科急诊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6-02
(收稿日期: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