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建锋 南进军 陈永辉 黄雯娟 成 燕
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 连州 513400
针对性治疗在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38例中的应用
禤建锋南进军陈永辉黄雯娟成燕
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连州5134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治疗在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共76例,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于鼻内镜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时,同期处理患者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术
鼻息肉、鼻窦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影响极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通常采取药物治疗,但其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根治,故手术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另一重要途径,但手术治疗的更优方案选择一直是手术治疗中需要思考的方向。本次选取38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作为对象,采取针对性手术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共76例,所有患者经鼻内镜检查以及鼻窦CT检查后确诊,患者均符合《耳鼻咽喉科诊断学》[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9.64±4.12)岁,病程1.5~19年,平均病程(9.69±2.01)年;对照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0.25±3.54)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8.54±2.14)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于鼻内镜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首先,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于鼻内镜指导下,先为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然后自前向后应用Messerklinger(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式,并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整手术范围。接着,对中鼻道及鼻腔内存在息肉的患者,采用电动切削器将息肉组织进行切除,并对中鼻甲或者鼻甲残端的鼻息肉样变进行修剪,将钩突及覆盖于颌窦口的钩突尾部组织进行切除,保障鼻额管的通畅性,并开放前组筛窦组织,将其额窦内脓液充分吸出。待其完全吸出后,认真检查中鼻甲基板的完整性,并开放蝶窦及后组筛窦。接着,对中鼻甲黏膜存在轻度水肿的患者可以不进行处理;对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者是息肉肥大的患者,将中鼻甲黏膜组织的外侧部位进行切除,同时对中鼻甲前下缘以及前端部位进行切除,保障下鼻甲的上缘低于中鼻甲的下缘;对于泡沫性中鼻甲气房的外侧壁,采用矢状方式进行切除,注意保留内壁组织;对中鼻甲弯曲的部位,采用骨钳进行矫正。最后,仔细查看患者上颌窦窦口周围情况,如果患者的下鼻甲呈现为息肉样变或者是肥大程度较为严重,则可以将患者下鼻甲黏膜的下部组织进行切除。术后常规填充膨胀止血海绵,并为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14)。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为患者进行麻醉,方式为全麻或者局部浸润麻醉,将患者的鼻腔息肉组织切除,对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实施鼻中隔粘膜切除。术后充分清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填充膨胀止血海绵。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情况。主要比较两组发生鼻腔粘连、中鼻道粘连、窦口粘连情况;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
1.4评价指标依据1997年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进行评定[2],将疗效评价分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治愈:患者的鼻塞、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鼻内镜检查患者的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且未出现脓性分泌物;好转:患者的鼻塞、头痛等症状有所缓解,鼻内镜检查可见窦腔粘膜部位存在水肿、肉芽组织等,且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患者的鼻塞、头痛等症状没有任何变化,鼻内镜检查可见术腔粘连,患者的窦口部位狭窄,形成息肉组织,且出现脓性分泌物。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优于对照组6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粘连总发生率为18.4%,低于对照组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近几年,鼻窦炎、鼻息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疾病与患者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存在一定关系。由于患者的鼻道窦口符合体阻塞,影响窦口部位的通气引流,导致患者的鼻腔、鼻窦出现增厚、血管增生及息肉样改变[1-2]。
目前,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一种常用手术方式,能够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还能够扩大患者的鼻窦开口部位,使患者的鼻窦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的鼻中隔、中鼻甲及下鼻甲进行了针对性处理:①鼻中隔处理:由于鼻中隔偏曲会影响患者鼻窦、鼻腔内的引流通气情况,往往偏曲的程度越大,患者的窦口部位出现鼻道复合体病变的机率也就越高,因此,对患者的鼻中隔进行通气矫正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的鼻中隔偏曲症状,降低术后复发率[3];②中鼻甲处理:以患者中鼻甲的解剖结构为依据,对患者的中鼻甲进行矫正,这样能够恢复患者鼻窦的通气功能,进而可以保障手术效果[4];③下鼻甲处理: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实施下鼻甲骨外移或鼻甲粘膜骨膜下切除术,能够改善患者的通气引流情况,降低粘连的发生率。
本次观察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优于对照组65.8%,观察组术后粘连总发生率为18.4%,低于对照组42.1%。提示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同期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而且降低术后粘连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时,同期处理患者的下鼻甲及鼻中隔,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oses RT,Keane WM,Andrews dw,et al.Endoscopic transseptal transphenoidal hypophysectomy with three-dimensional intraoperative localization technology[J].Laryngoscope,1999,109:509-512.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鬼精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4.
[3]阳玉萍,张华.鼻内镜下观察慢性鼻-鼻窦炎鼻腔结构异常与鼻息肉发病的相关关系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0,07:673-677+681.
[4]刘刚,屈银斐,刘志峰,等.功能性鼻内镜术同期处理鼻中隔及中下鼻甲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3:3560-3562.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18-02
(收稿日期: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