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妍妍唐万鹏(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辽阳 000;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辽宁 辽阳 000)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特性与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时妍妍1唐万鹏2
(1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特性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12例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标本,运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其病理特性,并就其组织发生、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巨检见10例包膜完整;镜检所有肿瘤均具有黏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般特点,8例为B小细胞性淋巴瘤,4例为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见12例均呈LCA阳性,CD20阳性,CD79α阳性,4例Kappa阳性,8例呈Lamda阳性。结论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甲状腺;淋巴瘤;鉴别诊断;病理分析
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甲状腺的比较少见的肿瘤,而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占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5%[1-2],多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本组收集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2例,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就其组织发生,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52.3岁。患者入院时主要症状均为颈部无痛性肿块,且其他部位未见肿瘤。病史最长者1年,最短者为1个月。术前诊断均为甲状腺腺瘤。
1.2 标本及染色方法:本组12例均来自2009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病理科病检及会诊标本。组织均经石蜡包埋,4 µm连续切片,分别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其中LCA,CD20,CD79α,Kappa链,Lamda链,TG(甲状腺球蛋白),CK和SP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制品公司。
2.1 巨检:12例肿块均位于甲状腺内,肿瘤最大者9 cm×5 cm×3 cm,最小1.5 cm×l.5 cm×l.0 cm。其中10例包膜完整,2例与周围分界不清;切面大多灰白、灰褐色,其中1例呈鱼肉状,2例并囊性变和出血坏死。
2.2 镜检:所有肿瘤均具有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一般特点,由弥漫一致的瘤细胞构成,异型性明显。其中8例为B小细胞性淋巴瘤,瘤细胞略大于正常淋巴细胞,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有的可见轻度不规则核沟;胞质淡染,宽窄不一,并可见特征性“淋巴上皮病变”,即瘤细胞浸润甚至破坏甲状腺滤泡,并填塞滤泡腔,部位可见残留的甲状腺滤泡结构。4例为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瘤细胞核大,部分瘤细胞具有圆形空泡状核,核仁明显;胞质嗜双色性;个别瘤细胞可见浸润甲状腺滤泡,但尚没有形成“淋巴上皮病变”。12例均可见包膜及血管的侵犯;其中8例合并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2.3 免疫组化染色:12例均呈LCA阳性,CD20阳性,CD79α阳性,4例呈Kappa阳性,8例呈Lamda阳性,而CK及TG均呈阴性。
3.1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发生:继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常来自淋巴结淋巴瘤的播散[3-4],而本组病例无淋巴结及其他部位淋巴瘤存在,故均为原发性肿瘤。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有关[5],多数患者血清可发现甲状腺自身抗体。主要由于甲状腺部位无黏膜组织,本身亦无淋巴组织,只有在自身抗原刺激下,血管中的淋巴细胞在甲状腺部位反应性增殖,进而发展为淋巴瘤,故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多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6]。在WHO的建议分类中,本瘤属黏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7]。有文献认为甲状腺淋巴瘤多为B细胞表达,仅少数为T细胞表达[8]。国内雷承宝和张玉婷分别报道了甲状腺淋巴瘤2例,均为B细胞源性[9-10]。本组12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无T细胞淋巴瘤。
3.2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本瘤好发于老年女性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2.5,平均年龄60~65岁[11-12],而本组平均年龄略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因此易误诊为甲状腺瘤,最终确诊须依靠病理检查。光镜下:瘤细胞弥漫,核深染异型,可见特征性的“淋巴上皮病变”。而在免疫组化染色下可见:肿瘤表达LCA阳性,CD20阳性,CD79α阳性,CK阴性。
在鉴别诊断上,需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小细胞未分化癌相鉴别。本组中,8例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而低度恶性甲状腺淋巴瘤往往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基础上恶变而来,故二者鉴别尤为重要。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增生具有多样性,但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有多少不等的浆细胞存在,不具有淋巴瘤的单一性及异型性;免疫组化染色CK等均阳性。另外,甲状腺小细胞型未分化癌具有成巢倾向,网状纤维分布于肿瘤细胞巢周围,而不是单个瘤细胞周围,且不具有特征性“淋巴上皮病变”;在免疫组化染色时未分化癌表达CK阳性,TG阳性,LCA阴性[13]。
近年来有学者利用PCR技术通过对Ig基因重排的检测,在DNA水平判断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可辅助临床病理诊断。但是由于PCR检测技术影响因素较多,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存在,因此Ig基因重排检测结果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仍然是诊断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龙官保,苏畅,满江红.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病理特性与病理学研究[J].中华病理杂志,2015,44(3):163-166.
[2] 范郎娣.王德延肿瘤病例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9: 1577-1585.
[3] 龙洋,边彤,郝运来.甲状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价值与临床病理学研究[J].诊断病理杂志,2015,22(8):66-68.
[4] 谭郁彬,张乃鑫.外科诊断病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33-339.
[5] 叶玉玲,董郡.外科病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311-1317.
[6] 梁国权.淋巴瘤与瘤样增生病理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238-243.
[7] Christopher D,Fletcher M.肿瘤组织病理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8:630-637.
[8] 雷承宝.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原发性腺非霍金淋巴瘤1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5,44(1):11-12.
[9] 陈杰,吉林海,艾仁静.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鉴别诊断价值与病理学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31-33.
[10] 张玉婷.甲状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7):52-53.
[11] 李华丽,尚正平,张雅文.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病理诊断价值与病理学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4):253-255.
[12] 杨琨,荣阳,荣根满,等.肿瘤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6):2155-2156.
[13] 魏玉娜,车丽娟,吴静.甲状腺炎伴原发性腺非霍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研究[J].中华病理杂志,2014,43(2):93-96.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