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博宋虎杰冯涛珍袁 嫣郑怀林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薪火传承·
浅探西岐名医张文焕先生治疗小儿腹痛经验*
孙宇博1宋虎杰2△冯涛珍1袁 嫣1郑怀林2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张文焕为西府著名中医,陕西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师从第一代创始人王秀春先生。其尤擅儿科,特别是小儿脑病、脾胃病。本文就张先生现存的处方存根中选出其治疗小儿腹痛的38个处方,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对其治疗小儿腹痛的临证经验进行探讨。
张文焕 名医 小儿 腹痛 经验
西府著名中医张文焕先生(1934-1995年)是“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2012年12月28日颁布)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张文焕先生临床中擅长于小儿脾胃病的治疗,他勤学悟道,注重经典。张文焕先生儿科学术思想受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及李东垣《脾胃论》影响最深,其治小儿疾病特别注重固护根本,以小儿脾胃尤甚,他常谓“小儿治脾,首抓惊疳食积四大杂症”[1-2]。小儿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本就容易为各种病邪所干扰,加之小儿不知节制饮食,一些家长缺乏育儿知识喂养不当、冷暖失调、疾病用药不当,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更给邪气提供了侵袭机体的机会。邪气伤脾胃,造成其受纳、腐熟、精微化生传输方面异常,产生脾系疾病,进而造成其他脏腑的濡养不足。腹痛作为小儿常见脾胃系疾病证候,可见于任何年龄和季节。其疼痛部位主要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及耻骨以上,此当与胃脘痛鉴别,胃脘痛的疼痛部位专指心下胃脘部。其病机关键是脾胃肠腑气滞,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素问·举痛论》[3]曰“痛而闭不通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医宗金鉴》[4]“伤损之证,血虚作痛”。二条行文均说明了六腑以通降为顺,经脉以流通为畅。荣则通,通则不痛,因而脏腑虚寒,不能荣养,也是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故腹痛病理性质一般有寒、热、虚、实4大类。在治疗上,一方面要明了小儿娇嫩容易发病、病后易于传变的规律,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其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做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寒温得宜,攻补适时。
张文焕先生[5]仅保留下来的1500张处方存根中有405张儿科处方,脾胃病处方大约150多张,其中小儿腹痛处方存根约38张,笔者对这些处方进行录入与整理,总结出张先生治疗小儿腹痛的一些经验及组方用药特点,现分类介绍如下[6-7]。
由于缺乏适当的护理,使风寒之气有机可趁,又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夹湿夹痰化热化火,或因过食生冷,邪气直中。风邪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常携诸邪气相兼为病,且病位波及甚广,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寒性凝滞,主收引,感之则气机收敛,经脉拘急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痛,表现为发热恶寒,痛处拒按,得温痛减,遇寒则痛剧,或伴有便溏腹泻,面色发白或发青,寒重者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若入里化热,则会出现咽干口燥,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等;若遇暑天夹湿邪,则会有呕吐、泄泻、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表现。
1.1 治疗 健脾燥湿理气,暖胃止痛,解表截疟。处以加味平胃散《医宗金鉴》或柴葛平胃散《症因脉治》加味。呕吐者加半夏散寒止呕;泄泻者加肉豆蔻祛寒止泻;腹胀者加砂仁、枳壳理气消胀;有疳热、湿热者加胡黄连、银柴胡清热除疳。若有暑湿者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或加香薷散。
1.2 病案举例 案1:患某,女性,12岁,以消化不良、发热、腹疼为主要表现就诊,伴口臭,大便黏滞,查体:体温38.2℃,上腹部疼痛拒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滑,处加味平胃散加减,处方如下:苍术6 g,陈皮6 g,厚朴6 g,大腹皮9 g,沙参9 g,香附9 g,枳壳6 g,砂仁5 g,神曲4 g,山楂9 g,麦芽6 g,鸡内金9 g,胡黄连5 g,龙胆草5 g,甘草3 g,大枣5个。
按:《医宗金鉴》中用加味平胃散化积消滞,治疗小儿饮食失节,积滞内停,腹部胀满,大便不畅。本病患儿腹痛拒按、舌苔黄腻、大便黏滞,均为饮食不当,伤于脾胃,运化失调,饮食积滞所致,食积于腹部肠胃之处,通导功能受阻,故而内热自生。用加味平胃散健脾消积,肺与大肠相表里,积去,大肠得通,发热自除,并加以胡黄连除食积疳热,龙胆草入肝胆经,清热利湿。张先生治疗消化不良发热均以健脾助运化积除滞为宗旨,釜底抽薪,其热自除,又固护了小儿脏腑虚弱之本。
案2:患某,男性,9岁,肚疼,呕吐,呕吐物酸臭,夹杂不消化食物,查:舌红苔白腻,脉濡数。予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6 g,法半夏6 g,紫苏 6 g,槟榔6 g,使君子9 g,柴胡9 g,黄芩6 g,葛根9 g,苍术6 g,陈皮6 g,香附6 g,枳壳6 g,神曲9 g,紫豆蔻3 g,生姜3 g,生甘草3 g。
按:患儿于夏月发病就诊,天气本炎热,小儿易贪生冷,脾与长夏之气相通应,长夏又多暑湿,湿为阴邪,性黏滞,易困脾,阻碍其发挥运化食物、水湿的功能,故而呕吐不消化食物,舌苔白腻,脉濡数;暑为热邪,与湿邪合而为病,胶着难除,郁热自生,下焦污浊之气受热熏蒸,不降反升,脘腹痞胀、纳呆呕恶避之不及,故见腹痛,呕吐物酸臭。故而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外除表邪,内理气化湿和中,用诸芳香化湿之药燥湿除满,辟秽化浊,降逆止呕。
小儿脾胃发育未趋成熟[8-9],运化力弱,乳食不知节,故易伤于食。如护理不当,饥饱失常,伤于脾胃;过食辛辣香燥、油腻厚味,滋腻碍胃,阻滞气血运行,聚湿生热,肠中缺津少液,致燥热闭结,传导失常而腹痛;又因小儿精神情志发育不完善,相对脆弱,情志易于波动,所愿不得,所欲不遂,均会造成脏腑气机紊乱,强进乳食、多食即卧或误食不洁之物,致乳食停滞,气机壅塞,痞满腹胀腹痛。
2.1 治疗 消食导滞,行气止痛。处以香砂平胃散《医宗金鉴》或保和丸加味。食积蕴郁化热,大便秘结不通,或泻下不畅者加大黄、黄芩、黄连清热通腑,荡涤肠胃之积热;饮食不洁,虫积腹痛或积滞泻痢者加槟榔、使君子杀虫消积截疟;情志不畅,气机壅滞胀痛者加香附、枳壳、厚朴、木香、莱菔子等行气导滞止痛。
2.2 病案 罗某,女性,5岁,腹痛,哭闹不止,大便偏稀,日3~5次,夹杂不消化食物,有矢气,臭秽,查: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予香砂平胃散:苍术5 g,陈皮5 g,厚朴5 g,香附9 g,枳壳6 g,砂仁5 g,神曲6 g,山楂6 g,槟榔6 g,麦芽3 g,牵牛子5 g,桑白皮6 g,杏仁6 g,柴胡6 g,黄芩5 g,紫苏5 g,生甘草3 g,木香3 g。
按:《医宗金鉴》香砂平胃散原方即专用于小儿伤食腹痛。患儿哭闹不止,情绪易激惹,泄泻,矢气,脉弦数,均为肝气郁滞,横犯脾土之证;腹痛,苔黄腻,大便臭秽,夹杂不消化食物,为气机不畅,宿食停于腹中化热,热迫大肠所致。本病选此方亦用其行气消食导滞之功,加以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桑白皮、杏仁入肺经,止咳平喘,表里经同治,紫苏解表宽中,木香、香附疏肝行气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素体脾气亏虚,气血化生无源,脏腑经脉失于濡养,气血运行缺乏动力,停滞不前,即所谓不荣则痛,表现为隐痛、疼痛部位喜揉喜按;脾气虚弱,其运化水湿能力减弱,水湿停聚于腹部,又阻滞气机,是为病理产物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疼痛特点为闷痛;素脾阳虚弱,脏腑虚冷,或寒湿内停,阳气虚损,不能发挥温煦作用,阴寒内盛,腹部绵绵作痛、冷痛。此外,脾虚均会导致运化乏力,饮食易于积滞,常伴有食积之弊。
3.1 治疗 健脾消食,理气和胃。常以健脾丸(《证治准绳》)或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加减。此两方均有消食化积的作用,也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消补兼施,不伤正气,若患儿以脾虚表现明显,予健脾丸,以补气健脾为主;若以食积表现明显,予枳实消痞丸,以理气消积为要。若阳虚寒湿明显,加以砂仁温脾化湿,丁香、沉香温中降逆。
3.2 病案举例 案1:患某,女性,1岁,腹痛腹泻,泻下不消化食物,无酸臭之味,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予健脾丸:党参5 g,白术5 g,茯苓5 g,苍术5 g,陈皮5 g,山药6 g,莲子6 g,柯子5 g,车前子3 g,白芍6 g,滑石6 g,神曲5 g,焦山楂5 g,生草3 g,木香2 g,大枣3个,葛根6 g。
按:本案患儿腹痛腹泻,脾虚症状显著,其年仅1岁,脏腑形气未充,选用《证治准绳》中健脾丸(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消食和胃,健脾止泻,攻补兼施,以补为主,固护娇嫩之脏腑,加诃子涩肠止泻,葛根升阳止泻,车前子利湿止泻,利小便以实大便。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腹痛[10-11],脾胃功能均已失调,必然影响其正常运化功能,因而都会有消化不良的表现。“稚阴稚阳”和“纯阳”两个观点,是用来概括小儿机体生理功能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小儿机体柔弱,阴和阳两气和成人相较均属不足,后者则是指小儿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干生机蓬勃,往往阴液相对不足,水谷精微需求相对要多而言。两者代表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这也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12-14]。病理特点往往具有易于发病、易于变化、易于康复等特点[15]。又小儿脏腑娇嫩,不耐攻伐,因而张文焕先生治疗小儿腹痛用药均较平缓,祛邪的同时更加注意扶正,以达祛邪不伤正之效。经统计,张文焕先生治疗脾胃病白术、茯苓、焦三仙的用药频率非常之高,几乎每一处方存根中均有应用,三者或补气健脾,或健脾化湿,或健脾消食,正是他强调要始终固护正气的体现。另外槟榔(原方中以玉片出现)、柴胡出现频率也较高,槟榔的功效是杀虫截疟、行气消积,对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食积兼发热常加以用之,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与黄芩配伍既可调肝胆之气机,又可清泄内蕴之湿热,两药常相互为用。小儿心智脆弱,不耐打击,常易受情绪影响,所欲不遂、食时责骂、思虑伤脾均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到抑制,饮食积滞,因而常配伍行气解郁之品,如枳实、枳壳、木香、青皮、香附之类。用药量上遵循中药常规用量,且剂量相对固定。总之,张文焕先生苦心钻研,活用经典,德艺双馨,治疗小儿腹痛攻补兼施,祛邪与健脾并用,补气与行气并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注意固护脾胃,用药方简力专效显,急患者之所急,苦患者之所苦,无愧于“苍生大医”之称号。
[1] 傅沛藩,姚昌绶,王晓萍.万密斋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74-475.
[2] 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3-118.
[3] 孙洽熙.黄元御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剂的抗炎、解热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4): 473-475.
[5] 元.滑寿著.难经本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4.
[6] 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9.
[7]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64.
[8] 河北中医学院编.伤寒论简明释义[M].河北人民出版社,1963:28.
[9]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组.中医方剂临床手册[M].上海中医药出版社,1973:163-164.
[10]钟赣生,刘树民,宋捷民,等.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1.
[11]刘华.芪风建中口服液配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72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9): 1323.
[12]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53.
[13]张仲景著,柳术早编译.伤寒杂病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80.
[14]田林,傅春升,张学顺.中药配伍中的药对原则及依据[J].中医研究杂志,2009,14(3):51-52.
[15]赵远昇.中药药对临床运用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3,9(3):61-62.1997:87-88.
[4] 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61.
[5] 李芳芳.张文焕先生150张小儿脾胃病处方整理及用药特点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2):206-209.
[6] 郑军,田书瑞,丁丹丹.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745-1747.
[7] 薛征,刘小渭.贾六金主任医师治疗小儿腹痛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19-1720.
[8] 范梅红.香砂六君子汤合乌药散加减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小儿腹痛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5):408-409,449.
[9] 赵丽红.疏肝止痛散治疗肝郁气滞型小儿功能性腹痛56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6):33-34.
[10]钱进,李建.小儿腹痛的中医证治[J].中级医刊,1998,33(5):51-52.
[11]杨玉良,刁本恕.刁本恕老师治疗小儿急性腹痛1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5):460.
[12]刘春如.试论中医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1,4(3):120-124.
[13]俞景茂,玉伯岳.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各家学说及我见[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3,7(2):44-48.
[14]廖华标,陈敏时.浅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临床[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S1):12-13.
[15]徐荣谦,刘玲.“少阳学说”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4):10-11.
·薪火传承·
R249
A
1004-745X(2016)10-188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0.0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LPGZS2012-58)
△(电子邮箱:13909231298@139.com)
(2016-04-28)
(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