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6-01-30 04:02:40蔡敬国马元华江苏省沛县中医院江苏沛县2216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1期
关键词:皮下淋巴上肢

蔡敬国 马元华(江苏省沛县中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蔡敬国 马元华
(江苏省沛县中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目的 观察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原因并研究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并研究防治措施。结果 8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共发生术后并发症21例(24.14%),其中包括7例(8.04%)皮下积液、6例(6.90%)皮瓣坏死、3例(3.45%)出血、2例(2.30%)腋窝血管/神经受损、2例(2.30%)上肢水肿、1例(1.15%)上肢抬举受限。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出血及上肢症状等,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防治措施,可以进一步加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

乳腺癌是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出现逐渐上升及年轻化趋势[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改良根治术逐渐成熟、完善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该术式能够有效去除病灶、减少复发,且对机体及上肢功能损伤较小,能够保留胸肌及胸壁外状,符合女性对外观的需求,容易为患者所接受。但手术后仍会由于多种原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仅延误了患者的康复,也影响其近远期预后效果。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其原因并研究防治措施,以作临床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其年龄在29~65岁,平均为(49.35±8.21)岁;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均已证实确诊[2],病理分型包括60例浸润性导管癌与18例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3例,乳头状癌3例,髓样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临床分期包括38例Ⅰ期、40例Ⅱ期与9例Ⅲ期;未伴其他恶性肿瘤,术前机体状态良好、生命体征稳定,能够耐受手术治疗;排除伴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及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肿瘤边缘3 cm作皮肤切口并予以游离,在皮肤与浅筋膜之间分离皮瓣,并解离乳腺及胸大肌筋膜深面,对胸大小肌之间、腋窝及锁骨下的淋巴组织进行清扫、整块切除淋巴组织与脂肪,将胸背、胸长神经保留;创面止血后腋下、胸壁放置引流管,将皮瓣缝合后使用胸带加压包扎。

1.3数据处理:应用SPSS19.0进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 (%)],计量资料表示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8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共发生术后并发症21例(24.14%),其中包括7例(8.04%)皮下积液、6例(6.90%)皮瓣坏死、3例(3.45%)出血、2例(2.30%)腋窝血管/神经受损、2例(2.30%)上肢水肿、1例(1.15%)上肢抬举受限。

3 讨 论

对患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其原因并研究其防治措施。

3.1皮下积液:主要表现出手术位置皮瓣、腋窝腔内积存液体,该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有报道显示约15%左右乳腺癌手术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皮下积液[3]。皮下积液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创面出现渗血、渗液而未能得到充分的引流导致积存,本文患者均由于创面渗出引流不畅导致。而术中电刀应用不合理所产生的热损伤致脂肪液化、术中止血不良、皮瓣与胸壁间没有密切贴合均会导致创面在术后出现渗血、渗液等情况,同时术后包扎过紧、加压压力不均匀、引流管(孔)过细、引流管位置负压等异常或过早拔出等均会导致渗出液积存皮下。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以下防治措施,在临床操作中进一步重视术中彻底止血,对可查及的淋巴管道予以有效结扎,正确应用电刀,电凝功率不宜过大,电刀移动要快,避免热损伤,在术后于腋下及胸壁双管负压引流,进行负压引流时需要加强对引流管状况的监视,避免扭曲、位置不当等导致引流不畅,达到拔管指征后再行拔除,同时加压包扎要注意压力适中、均匀,局部积液可穿刺抽液,而后加压包扎。

3.2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亦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关研究显示创缘皮瓣坏死率通常超过10%,而全层皮瓣坏死率则约为8%[4]。皮瓣坏死会导致创口愈合延迟、继发感染,或导致上肢淋巴水肿的出现与加剧,进而使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康复[5]。导致皮瓣坏死的原因主要包括切口选择或皮瓣游离不当、缝合张力过大、包扎压力过大或皮下积液等。由于乳腺肿瘤通常体积较大需要大范围的切除皮肤,或所在位置不理想、游离不佳而导致皮瓣没有充分的滑动性、张力过大,进而造成皮下血管网不畅通引起皮瓣坏死。因此在临床操作中,需要注意对手术切口及皮瓣游离的选择,要保障皮瓣的充足血供,在此基础上兼顾美观;游离皮瓣时要走行在皮肤与浅筋膜之间,远离切缘超过5 cm,逐渐增厚、不要过薄,平滑、均匀的完成游离;切口注意根据所在位置控制大小,避免张力过大,如缝合时发现张力较大可改为转移皮瓣或植皮,以此来保证皮瓣的存活率及存活效果。

3.3出血:术后渗血、出血较为常见,通常由于术中未彻底止血、血管结扎不牢固、术后结扎脱落等原因导致胸骨旁、胸肌血管出血。由于乳腺癌根治术会造成较大的创面,对小血管损伤较多,尤其部分血管损伤后回缩未能及时结扎而在术后出血。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术中出血的观察,每个细微出血点都不要忽视,并且在冲洗创面后进行再次检查;同时应当注意止血措施,术中可以加强电凝止血并注意观察、及时结扎,对部分血管如内乳动脉穿支等压力较高血管,不能一味使用电凝止血,结扎或缝扎止血较为安全,为了保障止血效果可采用多种止血方式联合应用,以加强止血效果。本组患者有3例术后出血,经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均妥善处理,其出血量均未超过100 mL,未发生大出血。

3.4腋窝血管、神经受损:乳腺癌根治术需要进行腋窝淋巴清扫,其清扫的彻底程度直接影响到该病日后复发情况,因此在临床上通常较为重视该项操作,而腋静脉没有弹性且管壁较薄,在解剖该处区域、清扫淋巴结时容易伤及;且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等均容易受到淋巴结转移浸润,有时手术需要取舍并做必要牺牲而损伤相应神经,本文即有1例病例术中发现转移灶对胸背神经发生明显的浸润而需要将其摘除以避免复发。针对该类并发症,在手术中对腋窝区域进行解剖时应当提高警惕,尤其在分离时注意对腋静脉加强保护,同时注意其变异的细小分支通常会伴随主干平行走行,不可轻易切断。

3.5上肢淋巴水肿、抬举受限:此类并发症以往临床发生率较高,但随着术式的不断改良、完善,目前已经明显降低,本组患者中仅有2例上肢淋巴水肿、1例上肢抬举受限,发生率不到4%。主要由于手术对局部淋巴回流造成影响或静脉内形成血栓所致,包扎压力过大也会造成上肢的水肿,进而可能影响其生理功能。因此在手术中应当注意避免牵拉挤压静脉以防受损形成血栓,解剖时减少钝性分离避免损失组织、影响淋巴回流或造成扩散。术后患侧肢体抬高,以利于静脉淋巴回流。如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避免患侧上肢输液。引流管拔除后,早期锻炼行上肢抬举运动。

由此可见,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出血及上肢症状等,在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后,以此为基础研究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进一步加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1] 张军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6-47.

[2] 郭琳,王雪莹,王强,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2):90-92.

[3] 于永政,赵宁,赵辉,等.中心静脉导管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引流的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5):369.

[4] 郭琳,王雪莹,王强,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9):726-730.

[5] 王连东,亓军,孔亮,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河北医学,2013,19(10):1495-1498.

1671-8194(2016)21-0093-02

R737.9

B

猜你喜欢
皮下淋巴上肢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8:04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08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3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18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