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周啟萍(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李 艳 周啟萍(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180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妇科门诊阴道镜检查1800例中,158例因阴道镜图像异常在阴道镜指引下对异常区域行宫颈多点活检送病理学检查,138例确诊CINⅠ~Ⅲ,4例宫颈微小浸润癌,符合率达90%以上。结论 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阴道镜检查;宫颈癌前病变;临床应用
宫颈癌属于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对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宫颈癌病因清楚,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能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一种可预防、早期可治愈的疾病[1]。因此,CIN和临床前浸润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我院2013年因宫颈防癌筛查对1800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共1800例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38岁。158例因阴道镜图像异常者做活检。阴道镜检查指征:①宫颈癌筛查试验阳性:宫颈细胞学异常,TBS报告中≥ASC-US(巴氏涂片报告≥Ⅱ级)及≥AGC的腺细胞异常;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VIA/VILI(肉眼观察)阳性或可疑癌。②临床可疑病史和体征:临床可疑病史,如有接触性出血,阴道异常分泌物(白带或排液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等);妇科检查异常或可疑癌,如宫颈“糜烂”样改变,“糜烂”经久不愈,宫颈息肉、白斑、赘生物、菜花样或结节样肿物,颈管增粗或桶状宫颈。③外阴和阴道可疑病变。④下生殖道疣。⑤CIN和早期宫颈癌治疗前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及有无阴道受累。⑥CIN和宫颈癌疗后随诊。⑦高危HPV持续感染。⑧未治CIN的动态观察。
1.2方法:患者于月经干净3~4 d,月经期不宜检查,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出血者,任何时间均可进行。检查前至少48 h内不能阴道冲洗、局部用药、性生活、宫颈刮片及妇科检查等。宫颈、阴道急性炎症时应先抗炎治疗。采用深圳金科威电子阴道镜。阴道镜检查方法:由经过国家级阴道镜专门培训机构培训的医师操作,阴道镜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窥器暴露宫颈,拭去宫颈表面黏液初步观察,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和清洁宫颈及阴道,阴道镜下放大6~15倍在正常光线和绿色绿镜下进行观察,同时拍摄图片并储存,随后以5%醋酸涂宫颈30 s观察宫颈上皮变化,仔细观察3~5 min,醋酸试验判断有异常时或怀疑有有问题时需碘染色进行鉴别,根据阴道镜下特征及所有信息的综合判断确定活检部位,应在阴道镜检查可疑象限的病变最重部位取活检,同时在无病变的象限SCJ处随机活检活检+ECC(即5个点活检作为“黄金标准),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送检,并及时记录结果与追踪。
158例患者经阴道镜拟诊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HPV感染、CINⅠ)97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CINⅢ)61例。最后病理确诊CINⅠ~Ⅲ 138例,宫颈微小浸润癌4例,慢性宫颈炎合并扁平湿疣3例,慢性宫颈炎13例,诊断符合率90%以上。
传统的子宫颈病变,系指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各种病理变化,包括炎症、感染、损伤、癌前病变、肿瘤、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近年来,临床上更愿意将子宫颈病变限定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即宫颈非典型增生和或宫颈原位癌。子宫颈内瘤变(CIN)大多无症状和体征,即使高度病变有22%~40.9%无症状,20%左右宫颈光滑,微小浸润癌(宫颈癌Ⅰa期)也有20%宫颈光滑。CIN和临床前浸润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然而仅借肉眼检查无法识别,必须借助辅助诊断方法方能做到“三早”,其中阴道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早诊技术。
宫颈病变是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是防治子宫颈癌的中心环节。癌前病变是一个连续的慢性病理过程,一般需要8~10年,但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难以识别,取材带盲目性,常规4点活检阳性率不高。研究显示,如果采用传统标准的阴道镜下活检,有22.9%~37.4%的≥CIN2病变漏诊。与单纯阴道镜下活检比较,直接活检(阴道镜下异常象限活检)+随机活检(正常象限SCJ处活检)+ECC(宫颈管刮术),以最重的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检出≥CIN2的增加到94.5%~97.6%。提示:①宫颈四象限活检+ECC,5个点活检作为另一个“黄金标准”,增加≥CIN2病变的检查率,减少高度CIN漏诊;②阴道镜下直接活检的同时随机活检和ECC的必要性。文献报道,依据临床结局不同,组织学上HPV感染相关表现及CIN1被归为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这些疾病60%可消退,很少进展为浸润癌,约10%发展为CIN2、CIN3,而CIN2~3未经治疗会有33%~45%进展为浸润癌,因此CIN2~3被称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准确查找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及早期浸润癌的证据能有效阻断晚期宫颈癌的发生。本组阴道镜筛查宫颈疾病,阴道镜拟诊CIN158例,与病理诊断相比,符合率达90%以上,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近期一项研究显示即使由经过良好训练的医师操作,阴道镜检查仍有漏诊浸润癌的机会,病变本身的特点也影响阴道镜下宫颈病变的检出,如病变上皮较薄,没有形成浓厚的醋酸白上皮的解剖基础,不易识别。因此,四象限多点活检及必要时的诊断性锥切可能帮助及时诊断宫颈早期浸润癌。综上所述,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章文华.子宫颈病变的诊治要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50.
1671-8194(2016)21-0064-01
R737.3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