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 张洁 张月红 王景利 梁亚男 高海建 杨红琛 陈雪 辛慧斌 吕薇薇
摘 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木材供给将减少5 000万m3,国内木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木材安全形势更加严峻。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储备林基地,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工林资源,逐步弥补木材缺口,实现由采伐天然林到采伐人工林的历史性转变。
关键词:天津市;储备林基地;思考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1.032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Base in Tianjin City
LIU Shan1, ZHANG Jie1, ZHANG Yuehong2, WANG Jingli2, LIANG Yanan3, GAO Haijian3, YANG Hongchen2, CHEN Xue4, XIN Huibin4, LYU Weiwei4
(1.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Tianjin 300074,China; 2. Jixian County 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city, Jixian, Tianjin 301900, China;3.Baodi District 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City, Baodi, Tianjin 301800, China; 4.Tianjin City Forest Seedling Demonstration Base, Tianjin 300074, China)
Abstract: After a total cessation of commercial logging of natural forests, the supply of timber will be reduced by 50 000 000 cubic meters,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domestic wood supply and demand is more prominent, and the safety of wood is more seriou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number of high level of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base, to provide more and better artificial forest resources, and gradually make up for the timber gap, to realize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cutting natural forest to cutting forest.
Key words: Tianjin City; reserve forest base; considerations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这是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后,木材供给将减少5 000万m3,国内木材供需矛盾势必更加突出,木材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1 天津市林业资源情况
1.1 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天津市森林资源消长统计报表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22.6万hm2,灌木林面积0.46万hm2,未成林造林地1.45万hm2,苗圃地0.89万hm2,采伐迹地0.007万hm2,四旁树2 923万株,折合林地面积2.32万hm2。以全市农村土地总面积109.27万hm2为基数,全市农村林木绿化率为23.2%。
1.2 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分析
同2013年相比,2014年天津市森林资源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具体变化情况分析如下。(1)有林地面积:本年度新增有林地面积0.72万hm2,其中林分占0.62万hm2,经济林占0.1万hm2;本年度减少有林地面积0.28万hm2,其中因林业经营活动减少2.77万hm2(林分改造更新0.05万hm2,经济林更新0.05万hm2),非林业经营活动减少0.17万hm2(属于工程采伐)。本年度实际净增有林地面积0.44万hm2。(2)林木绿化率:全市农村林木绿化率为23.2%,较上年度增加了0.4个百分点,实现了天津市政府提出的阶段性目标。
2 建设国家级储备林储备基地意义
2.1 天津市发展现代集约高效林业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林业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单纯的数量增长已经变得不可持续,要求数量与质量并重。一方面继续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另一方面,保护好现有林业资源,尤其是天然林资源,提高森林的质量成为首要选择。随着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和确立,建设京津冀区域(环首都)国家储备林基地,不仅可以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推动林业集约化、规模化和科学化水平,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增加木材供给,提高我市森林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2.2 增加森林蓄积—解决木材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为89.79 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而我国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更低,仅为52.76 m3。由于立地条件等原因,天津市北部与东南部林木资源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北部山区植被茂密,蓟县林木绿化率最高,达到43.4%;东南部沿海地区由于土壤盐渍化,植被稀少,滨海新区塘沽森林每公顷蓄积为56.7 m3。天津市森林中,中幼龄林比例偏大,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6.67 m3。
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储备林基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积极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工林资源,才能逐步弥补木材缺口的实际情况,实现由采伐天然林到采伐人工林的历史性转变。
2.3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的重要举措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然而目前我国森林有效供给,既难以满足国家生态安全需求,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木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生态产品与木材供给都短缺,木材消耗量与进口量日益增长,基于这一形势,大力推进国家级储备林建设,保障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刻不容缓。国家级储备林基地建设是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区域,通过集约人工林培育、抚育、改造等措施,营造的速丰林、珍贵大径级用材林等,并由国家层面制定统一储备政策的高质量森林,是配合全面天然林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3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原则、布局和培育方式
3.1 原 则
围绕建设美丽天津和实现生态城市的定位,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我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优化。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要坚持集中连片、集约经营,发展具有当地特色、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达到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大的效果。成片建设森林,有利于京津冀(环首都)区域生态建设,实现生态领域重大突破。要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通过完善金融、财税、采伐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参与。
3.2 布 局
以建设高效集约木材生产示范基地为主线,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业生产能力。增加木材供给,储备培育乡土大径材,带动林农增收。增加木材资源储备,强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3.2.1 滨海新区区域 可在独流碱河储备林区、官港储备林区和北三河储备林区规划范围内,开展储备林造林绿化。
3.2.2 蓟县区域 可在北部山区、于桥库区、通道两侧和罗庄子、出头岭、孙各庄等11个乡野公园区发展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珍稀树种、特色经济林树种。
3.2.3 宝坻区域 可在津蓟铁路两侧、待建的京唐和京滨城际铁路两侧、潮白河两侧、青龙湾河两侧、京哈高速两侧、津蓟高速两侧、宝坻新城和京津新城连接带、天津青龙湾固沙林自然保护区外延以及牛家牌青南生态林区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
3.2.4 武清区域 可在港北森林公园、国省干线公路铁路路网和一、二级河道水网发展具有特色的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
3.2.5 宁河区域 可在塘承高速、塘廊高速、宁塘快速、滨玉路、芦宝路、京津塘高速、津蓟高速、滨保高速、津宁高速、七里海大道、芦汉路、海清路两侧及一般农田范围内,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
3.2.6 静海区域 可在边界生态林(静海西部与河北省交界处)、京沪高速两侧、南部示范生态林、唐津高速公路两侧、子牙河两侧林带、黑龙港河两侧林带、用材林基地、林海(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静陈路绿化、新104国道北延绿化、静海外环、独流碱河(独流碱河堤外绿化部分,长35.8 km,林带宽100 m)及水库周边、西双塘生态园,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
3.2.7 东丽区域 可在外环线外侧500 m、高速公路两侧、主要功能区周边,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
3.2.8 西青区域 可在外环线外侧500 m、高速公路两侧,新造与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
3.2.9 津南区域 可在北部外环线津南区段两侧绿化带、中部地区津南郊野森林公园、路网绿化;环城片林绿化、南部经济林以圃代绿产业带,发展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
3.2.10 北辰区域 可在外环线和外环线建设通道绿化、在永定新河进行堤内河道绿化和公园、郊野公园绿化,发展乡土优质大径材树种。
3.3 培育方式
根据国家储备林基地培育目标和培育方式不同,基地建设可采用3种模式:现有林改培、集约人工林栽培(新造林)、定向抚育及补植补造。
4 开展国家级储备林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统筹协作
天津市政府成立储备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基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基地建设成效。
4.2 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科学规范管理工程
出台制定储备林基地种苗、财务、科技推广、检查验收、信息档案等管理办法,推行质量监督体系、成本管理体系、报账支付办法、竣工评价等方法,规范建设环节,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基地建设质量。
4.3 全面推行森林保险制度
参照公益林补贴政策,对利用开行贷款投资建设的国家储备林基地,力争全部纳入政策性森林保险。建立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机制,引导保险公司建立基本森林保险制度,完善保险险种,创新基地保险机制。对于不可抗拒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县级林业部门、融资担保机构会同借款人,采取减免债务和资金补贴等措施,扶持用款人灾后重建。
4.4 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采伐管理制度改革,采伐管理与还款挂钩。用款人需依据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合理安排采伐数量、采伐树种和采伐方式,所需限额单报单批,由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4.5 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建立基地科技支撑的组织体系,开展技术咨询,推广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组织技术管理培训,建立科技支撑效果的监测与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1] 甘剑伟.储备大树——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纪实[J].广西林业,2015(2):8-11.
[2] 许传德.关于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几个问题的探讨[J].林业经济,2014(9):36-39.
[3] 蒋琪.全国今年划定国家储备林1500万亩[J].党政干部参考,2014(13):3.
[4] 任金喜.民权林场着力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J].中国林业,2012(9):45.
[5] 周根土.以培育珍稀大径级材为抓手构建木材战略储备安全体系——安徽省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1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