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胆结石45例临床观察
张立欣赵海鸿许国
(河北省抚宁县中医院,066300)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2013年4月—2015年3月笔者采用传统中医中药疗法治疗胆结石45例,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45例胆结石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 d,最长20年(以首次B超发现胆结石之日开始计算);结石直径小于等于2 cm纳入临床观察对象。本组病例中,单发性结石16例,多发性结石24例,泥沙样结石5例;按结石部位划分:胆囊结石26例,肝内胆管结石10例,胆囊颈部结石9例;按胆结石的中医辨证划分:湿热壅阻型18例,胆火炽盛型16例,肝气郁滞型1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确诊为胆结石。
治疗方法
使用利胆排石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金钱草30 g,茵陈15 g,白芍15 g,柴胡15 g,黄芩15 g,郁金10 g,枳壳10 g,青皮10 g,大黄(后下)10 g,山楂10 g,川楝子10 g。湿热壅阻型加黄柏10 g;胆火炽盛型加龙胆草15 g;肝气郁滞型加延胡索10 g。以上中药每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甘甜之物,戒烟酒。10剂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两次以上B超检查结果显示:结石消失,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两次以上B超检查结果显示:结石数量减少或体积缩小到60%以上,且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两次以上B超检查结果显示:结石无论在数量及体积上均无明显变化,且临床症状无好转[1]。
结果:45例胆结石患者临床观察:痊愈21例,占46.7%;显效14例,占31.1%;无效10例,占22.2%。
典型案例
患者,男,46岁。于2014年11月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来我院就诊,后转入我科治疗。入院时查体见:面色暗黄,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右上腹部触诊压痛,墨菲征阳性,肝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阴性,肠鸣音正常,小便黄,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辅助检查: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1.0 cm×1.5 cm;生化检查示甘油三酯5.9 mmol/L,胆固醇9.5 mmol/L,余无明显异常。诊为胆结石(湿热壅阻型)。治宜清热利湿,利胆排石。采用利胆排石汤加减治疗,经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两次B超检查结果显示结石消失,临床各项检查指标正常。
讨论
中医认为,胆为奇恒之腑,在经络理论中与肝相表里,胆的主要作用为贮存与排泄胆汁,而肝贮藏血液,以疏为畅,肝的疏泄功能也同时影响胆汁的排泄。由于湿热熏蒸肝胆,或胆火炽盛耗损津液,或肝气郁滞气机不通,使胆汁不能正常进行代谢,郁结于胆囊化为结石。在西医学中胆汁的作用主要是促进饮食的消化,胆结石的成因则主要由于个体脂代谢紊乱所致。相关研究表明很多胆结石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利胆排石汤从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的角度出发,集清热、利湿、泻火、行气、止痛于一身,方中金钱草、茵陈清热利湿;青皮、枳壳疏肝理气、破气消积;郁金、延胡索行气止痛;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黄芩、大黄、黄柏清热燥湿;柴胡疏肝泄热;白芍疏肝理气、养血柔肝;龙胆草泻肝胆火、除湿热;山楂消食化积并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奏清利湿热,利胆排石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类中药能帮助机体改善胆道的功能,有扩张胆管的作用,从而增加胆汁排出量,一定程度上降低胆汁的浓度,使胆汁在胆道中沉积减少,促使结石排出、避免结石体积不断累积变大。另外,在众多结石病患者中女性居多,笔者认为原因主要为:许多女性日常生活中体力消耗少,其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胆汁排空时间延迟,易造成胆汁淤积,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过量食用富含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食物,可直接造成身体发胖,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因素;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再者为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胆结石发生的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发生率很高。
对于胆结石的预防,笔者简单总结几点: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饮食品种的多元化,少食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多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睡前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鸡蛋,可以使胆囊按规律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滞留时间。生活与工作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在胆结石各种治疗方法中,西药与手术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比比皆是[2],而中药有其安全、绿色、毒副作用小的独有优势。因此,利胆排石汤对于广大的胆结石患者来说是一副解脱痛苦的良药,有必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学勤.关幼波.肝胆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54-556.
[2]刘明凤,周世双.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J].中外医疗,2012,31(17):95.
(收稿日期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