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六针疗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5例
杨振宇张良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中医院,0675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发生发展,是以膝关节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发生变性、破损、代偿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关节内外侧髁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伴有硬化和囊性变,边缘呈现唇样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伤科常见病,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后期出现关节变形为特点,是导致老年人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1]。
本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肥胖:体重的增加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肥胖亦是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体重下降则可以减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②骨密度:当软骨下骨小梁变薄、僵硬时,其承受压力的耐受性就减少,在骨质疏松者出现骨性关节炎的几率就增多。③外伤和力的承受:异常状态下的关节,当关节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压力,就会出现软骨的退行性变。④遗传因素:不同种族的关节发病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如髋关节、腕掌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在白种人多见,但有色人种及国人中少见,性别亦有影响,本病在女性较多见。资料表明患有Heberden结节的妇女,其母亲和姊妹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远比无此病的家属要高2~3倍。我国50岁以上群体中,KOA发病率为9.56%,60岁以上群体中,KOA发病率为78.50%[2]。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采用膝痛六针疗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5例,并与口服布洛芬、鹿川活络胶囊药物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10例,女35例;年龄22~78岁,平均(41.28±10.25)岁;病程1.3~15.6年,平均(8.6±3.6)年;对照组45例,男11例,女34例;年龄20~76岁,平均(39.17±9.46)岁;病程1.2~16.3年,平均(8.8±3.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有关痹证的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关节炎概要》[4]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且能配合坚持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治疗观察未满两周或未按规定用药或各种原因中断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②继发于创伤、感染或内分泌性疾病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③治疗前1月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④妇女妊娠期、哺乳期。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右旋布洛芬胶囊(苏州第四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75)0.3 g,每日3次口服。鹿川活络胶囊(河北万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659)1.35 g,每日3次口服。
治疗组:膝痛针针刺疗法治疗,主穴:梁丘、血海、膝阳关、犊鼻、内膝眼、大杼;配穴:膝关节内侧痛配阴陵泉、足三里;膝关节外侧痛配阳陵泉、飞扬;膝关节后侧痛配委中、委阳、承山。操作手法:患者视病情取健侧卧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取30号1.5寸毫针,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得气后,采用小范围滞动捻转手法,及将针柄向前捻动使针体轻轻滞住得气,手捏针柄做提插操作9次,每次留针25 min,每日1次。针刺治疗期间自拟膝痛膏外敷,处方组成:透骨草12 g,伸筋草12 g,独活10 g,川牛膝10 g,川芎10 g,川续断6 g,鸡血藤10 g,威灵仙10 g,千年健10 g,红花10 g,桑寄生6 g,杜仲6 g,补骨脂12 g,骨碎补12 g,炒五灵脂10 g,海桐皮6 g,血竭6 g,木瓜6 g。使用方法,上药碾粉去粗渣,用饴糖或炼蜂蜜调成糊状备用。于每次针刺治疗2 h后,取适量药膏摊于油纸上,上覆薄绵纸,敷于患处,绑带缠绕固定。同时用TDP加热30 min。留药5 h后自行取下。每日1次。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7 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宜制动,清淡饮食,保持乐观情绪,加强患肢无负重功能训练,注意关节保暖。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仅在劳累情况下出现轻度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或改善,关节功能有一定限制。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有所加重,关节功能受限[3]。
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论
膝关节痛是患者常见的主诉。其早期症状为上下楼梯时的疼痛,尤其是下楼时为甚,呈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关节肿大,多因骨性肥大造成,也可出现关节腔积液。严重者出现膝内翻畸形。关节软骨的变形最早发生,具有明显特征性病变。软骨基质内糖蛋白丢失时关节表层的软骨软化,在承受压力的部位出现断裂,使软骨表面呈细丝绒状物。软骨逐渐脱落使软骨层变薄甚至消失。软骨下的骨质出现微小的骨折、坏死,关节面及周围的骨质增生构成X线上的骨硬化和骨赘及骨囊性变。关节滑膜可因软骨和骨质破坏,代谢物脱落,关节腔而呈腔轻度增生性改变。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的关节囊壁有纤维化,周围肌腱亦受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对关节炎病因病机的阐述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邪气留恋经络,经气通行不畅是导致痹证经久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5]。除此之外,《素问·痹论》还认为“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说明痹病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饮食起居以及生活环境有所关联。而在《素问·评热病论》中曰“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概括地说,风、寒、湿、热邪是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诸虚内存,正气不足才是其发病的内在原因。所以在治疗上常采用舒筋活络、消肿散结、散风除湿,补益肝肾等方法。针刺取穴梁丘、犊鼻为足阳明经穴,主治膝肿痛,疏调阳明经络气机,健运脾胃而化湿;血海为足太阴经穴,有活血养血之功效;膝阳关、阳陵泉为足少阳经而阳陵泉穴又为八会穴之一的筋会,合用共奏理血养筋之功效;大杼为八会穴骨所会之腧穴,有强壮筋骨之功效,诸穴合用,共奏舒筋活络、消肿散结、补益气血之功效。再配合以中药外敷,其中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千年健、海桐皮疏风散寒、祛风除湿;川芎、川续断、红花、鸡血藤、炒五灵脂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川牛膝、寄生、杜仲、补骨脂、骨碎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独活为治疗下肢痹证之要药;木瓜舒筋活络;血竭以增强活血破瘀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散寒除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药物外用后,通过透皮吸收,不经消化系统消化酶的分解和破坏,直接通过皮肤各层组织将药效释放而循环吸收,使得局部组织器官内药物浓度明显升高,比内服更能直接地起到治疗作用[6]。针药结合应用秉承中医学之理念,针法疏通经络,中药外敷调理气血,补益筋骨故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膝痛六针疗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采用布洛芬、鹿川活络胶囊口服药物治疗,具有注重中医整体观念,治标顾本等特点。避免了口服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而且对老年人的基础治疗无任何影响,达到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郭磊,白希壮,张世亮,等.关节镜下关节灌洗清理术对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5):584-586.
[2]曾庆馀.加强骨关节炎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2):75-7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399.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63.
[6]付桂梅,高希言,李鸿选.实用中医外敷验方精选[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
供:脐疗及穴位用空白胶贴
本公司提供具有良好粘贴性和透气性的医用胶带[注册号:豫安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1640002号](即空白胶贴),适用于贴脐疗法和穴位贴药疗法固定药物。
凡购胶贴200元以上者,赠送一本《偏方研究与应用》和其他中药外治资料,欢迎联系。
联系方式:0372-2588505 18623828505
QQ:1352341939 微信号:zhengbenwaizhi
安阳市康尔寿健康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号:410592100008169(1-1)]
(收稿日期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