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凯(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大连 116100)
美多巴停用致恶性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杨 凯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大连 116100)
目的 探讨恶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了解导致恶性综合征的诱因。方法 报道1例帕金森患者停用美多巴导致的恶性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长时间服用美多巴突然停药可导致恶性综合征,感染和低钠血症会诱发和加重恶性综合征的发生。结论 恶性综合征是帕金森患者较重的急症,神经内科医师应高度重视。
恶性综合征;美多巴;帕金森病
患者女性,63岁,2001年因运动迟缓、双上肢震颤诊断为帕金森病,近2年规律服用美多巴3/4片日三次,症状控制良好,平日双手轻微震颤,正常生活。入院前2 d出现肢体抖动及动作迟缓加重,不能行走,1 d前出现发热,考虑感染性发热,院外给予头孢呋辛1.5 g日2次抗炎治疗,症状无改善,体温最高达40.5 ℃,渐出现意识不清。入院查体:T 40.1 ℃,P 110次/分,R 20次/分,BP 130/70 mm Hg,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腹平软,无压痛。神经系统检查:嗜睡状态,脑神经(-),四肢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四肢肌力5级,双上肢及右下肢可见静止性震颤,双侧病理征(-)。入院后生化检查示:钠117 mmol/L,氯85 mmol/L,钾3.61 mmol/L,钙2.03 mmol/L;磷酸肌酸激酶:1949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101 ng/mL,血常规示:白细胞14.95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81%,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270× 109/L;双肺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大致正常。头部MRI未见异常。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150 mm H2O,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涂片未见异常。入院后追问病史,患者3 d前因无药,自行停用美多巴,诊断考虑为帕金森病,恶性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低钠血症,给予美多巴3/4片日3次鼻饲,同时静脉及鼻饲补钠、抗感染、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患者第2天病情明显好转,神志转清,体温最高仍达39 ℃,肌酶下降,磷酸肌酸激酶:758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134 ng/mL,能自行下床行走。入院第3天患者体温逐渐降至37.5 ℃,磷酸肌酸激酶:106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6.53 ng/mL,入院第5天体温正常,复查电解质和肌酶正常,入院第7天好转出院。
恶性综合征又名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由法国精神病学者Delay[1]于1960年首次报道,是一种与抗精神病药应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多见于抗精神病药更换、加量过快,其主要表现为肌强直、高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意识障碍以及肌酶升高[2]。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尿蛋白阳性、肌红蛋白尿、磷酸肌酶活性明显升高、血铁镁钙降低等,病程持续数小时至1周,严重者死于肾衰竭、呼吸衰竭。恶性综合征临床上比较少见,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20%~30%,容易引起误诊、漏诊[3]。以往认为NMS的发生是因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如酚噻嗪类、丁酰苯类等)阻断了脑内多巴胺受体,导致多巴胺结合受阻,使黑质一纹状体系统及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传递紊乱所致[4]。治疗上可停用抗精神病药,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对症治疗。近年研究发现,除抗精神病药物外,其他一些具有抗精神病药特性的药物也可诱发NMS,如胃复安、异丙嗪等,影响多巴胺传递的药物也可引起类似反应,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经常出现恶性综合征,第1例抗帕金森恶性综合征是1981年由Toru等首先报道[5]。改良的Levenson的NMS诊断标准[6-7]可作为帕金森病患者撤药导致的NMS诊断参考。标准将临床表现分为主要表现和次要表现。主要表现有3项:①高热;②帕金森原有症状恶化;③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次要表现有6项:①心动过速;②血压异常;③呼吸频率加快;④意识障碍;⑤泌汗异常;⑥血白细胞增多。帕金森患者停药后临床上具备以上3个主要表现或2个主要表现和4个次要表现即可诊断。患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变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是帕金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生化基础,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增加多巴胺含量、改善症状,治疗中突然停药,体内多巴胺活性迅速下降,乙酰胆碱系统功能亢进、中枢及外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功能紊乱,脑内各种神经递质间的平衡紊乱,导致中枢控制失调引起,产生NMS[8],除原有的锥体外系症状加重以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持续性高热。目前认为急性低钠血症会导致以基底节区、大脑皮质和下丘脑为主的脑组织弥漫性水肿,而上述区域可能也是NMS的主要病变脑区[9]。在多巴胺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钠离子紊乱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热和精神异常[10]。抗帕金森病撤药所致恶性综合征的提示为下丘脑、黑质纹状体系统和中间皮质多巴胺能系统传递减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加重,主要原因是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系统功能减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病早期患者体温不断升高)与下丘脑多巴胺能功能低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导致中枢性高热。必须采用物理降温,退热药物疗效差。及时补充美多巴,纠正紊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恶性综合征症状可迅速恢复。目前,口服抗帕金森药物的患者明显增多,如果帕金森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加重,高热不退,应该考虑抗帕金森病撤药所致恶性综合征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少昂贵的医疗费和患者的病死率。帕金森患者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该逐渐减量,不能突然停药。
[1] Delay J,Pichot P,Lemperiere T,et al.Unneuroleptique majeurononphenothiazine et non reserpinique,ikaloperidol,dans le traitement despsychoses[J].Ann Med Psychol,1960,118(1):145-152.
[2] Lazarus A.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J].Hosp Community Psychiatry,1989,40(12):1229-1230.
[3] 鲁玲,游咏,陈敏.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1):56-57.
[4] 汪洋.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3):358-360.
[5] 孙振晓,于相芬,孙波.恶性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6):41-42.
[6] Leenson JL.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J].Am J Psyc hiatf y,1985,142(10):1137-1145.
[7] 董宁,陈秋惠,张颖,等.帕金森病相关恶性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527-3528.
[8] 董宁,陈秋惠,张颖,等.帕金森病相关恶性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527-3528.
[9] Arieff AI,Ayus JC.Pathogenesis of hyponatremic encephalopathy. Current concepts[J].Chest,1993,103(2):607-610.
[10] Lenhard T,Ktilkens S,Schwab S.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in a patient with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J]. Arch Neurol,2007,64(1):122-125.
R742.5
B
1671-8194(2016)22-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