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安全管理

2016-01-29 15:40孙振慧赵凤云彭显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3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

孙振慧 赵凤云 彭显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300)



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安全管理

孙振慧 赵凤云 彭显秀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300)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肿瘤化疗患者静脉化疗药物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 组织开展化疗护理人员参与专科培训,制定并实施化疗药物外渗针对性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实施预防性安全管理措施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仅为1.43%,未发生严重组织损伤,未影响化疗疗程。结论 完善化疗护理管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行为的规范性、预见性,有利于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

【关键词】化疗性损伤;化疗外渗;安全管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药物渗出或者渗浸至局部皮下组织之中,是化疗最为常见的一种安全问题。化疗药物外渗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周围组织溃烂、坏死等,严重时需要进行外科清创以及植皮处理,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医疗负担[1]。我院在化疗过程中,健全相关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及其危害,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住院化疗患者280例,均未使用外周静脉中心导管。其中,男171例,女109例,年龄12~88岁,平均为(49.85±3.21)岁;原发病类型:71例肺癌,78例恶性淋巴瘤,81例结肠癌,22例直肠癌,28例乳腺癌。21例为初次化疗,259例为反复化疗。

1.2 方法

1.2.1 组建专科护理小组:由肿瘤科护士长、护师、责任护士以及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及相关责任制度,由责任护士参与护理监督工作,由护师进行技术指导,由护士长进行随机抽查考评。

1.2.2 护理专科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化疗护理专科培训,包括化疗药物知识(刺激性药物分类、引起化疗药物危险因素、化疗外渗预防以及处理方法)、化疗给药注意事项(药物药理毒理性能、不良反应、给药先后顺序、联合用药注意事项、给药速度等)。加强化疗专业护理技能培训,包括化疗给药血管选择、穿刺技术培训等,避免穿刺性损伤。

1.2.3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患者的病情、有无手术史、静脉化疗史,完善过敏性检查以及各项辅助检查措施,确保患者的化疗安全性。化疗前评估患者对于化疗以及化疗渗漏的认知程度,完善健康宣教,包括化疗必要性、重要性、用药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措施等,提高其正确认知程度并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其治疗护理配合度。参与化疗护理的护理人员在经系统培训后,均经针对性考评,考评合格后方可上岗,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切实落实。

1.2.4 化疗过程监控:在化疗过程中,规范各项操作,合理选择静脉进行穿刺,通常选择管腔较大、走行较直、弹性较好且回流通畅的静脉,并避免关节周围血管,严禁在手术侧肢体进行穿刺。在输注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例如丝裂霉素、长春新碱以及换类药物时,禁止选择手背静脉注射,以减少化学性损伤风险。化疗给药前予以0.9%的生理盐水进行预输注,以确保静脉通畅。对于需要输注多种化疗药物者,在确保药效的基础上,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先输注,然后依次输注刺激性相对较强的药物,同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于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者,完成化疗药物输注后,应先以0.9%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10~20 min后再拔针。在化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巡视,密切观察穿刺局部皮肤的情况,观察有无复色改变、肿胀等,尤其是静脉周围有无红肿以及疼痛现象。一旦发现渗漏,立即停止输注化疗药物,并经原注射针头将残留药液回抽出。予以5 mg地塞米松加入5 mL生理盐水经局部注射以解毒。也可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化疗药物拮抗剂,以起到快速消炎、止痛和消肿等作用,然后再将针头拔除。拔针后12 h予以局部冰敷,以促进局部血管收缩,缓解水肿症状,并阻止药物的继续扩散以及吸收,注意避免冻伤。对于长春碱类以及草酸铂类化疗药物不宜采用冰敷。

1.2.5 化疗后监控:完成化疗后密切观察化疗局部肤色及静脉颜色变化,观察有无局部肿胀、发红及疼痛等症状,尤其是穿刺针眼部位有无隐性渗漏症状。对于主诉穿刺局部皮肤温高、红肿、疼痛者,如直径达3~5 cm,可予以20 mg地塞米松加入500 mL 0.02%的呋喃西林溶液局部湿敷,或者予以喜疗妥局部涂抹,同时嘱患者适当抬高患肢2~3 d,严禁进行局部热敷,观察到红肿消退以后,再进行局部功能锻炼。嘱患者避免患处受压,并适当进行肢体锻炼以及四肢血管末梢按摩,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

2 结 果

280例患者中,4例(1.43%)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其中,1例植物碱类外渗,1例蒽环类药物外渗,1例氮芥外渗,1例丝裂霉素外渗。所有患者均经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未发生严重组织损伤。

3 讨 论

化疗药物外渗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甚至相应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为防治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早期预防、发现和及时针对性治疗措施非常必要。

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通过组建化疗专科护理小组、组织系统护理技能培训、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可起到一级防控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药物渗漏防范力度;完善化疗前评估以及化疗过程中的监控,可实现二级防控作用,有利于从化疗各个环节全面预防药物外渗;开展化疗后监控,可实现三级防控作用,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外渗给患者造成的损伤。通过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全方位分级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化疗安全性,降低化疗药物外渗风险[2-3]。本组280例患者在实施上述安全管理措施后,仅4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经及时发现和处理得以控制,未造成严重组织损伤。总之,健全专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专科护理培训及加强化疗全程监护能够防患于未然,降低药物外渗发生风险及其危害性,确保化疗安全顺利地进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道萍,曹靖.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及一个新的化疗药物外渗风险评估表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9):1647-1649.

[2] 孙秋萍.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97-3298.

[3] 牛巧红,杨振亚.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及预防[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0,22(z1):72-7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286-02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
浅谈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