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博 冷佳俐 韩 玲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评价
于 博 冷佳俐 韩 玲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研讨护理干预在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及其对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自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骨关节置换术病例中选取82例充当试验对象,并以随机分配法为标准分两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41例在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感染情况,并对其平均住院日、术后下床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仅2.4%(1/41),相比对照组的17.1%(7/41)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占97.6%(40/41),相比对照组的80.5%(33/41)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与术后下床时间的对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有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恢复,并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荐。
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围术期;护理干预
关节置换术是利用外科技术将金属、高分子聚乙烯等材料制成的人工关节与损伤关节进行替换的一种疗法,对于恢复患者的关节解剖功能有关键作用。但围手术期间,患者往往容易因各种应激事件的影响而导致术后感染,严重影响到其生理恢复[1]。为此,本文在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干预和分析,旨在加强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提高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水平,现归纳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关节置换术资料来源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其中男有50例,女有32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43岁,平均年龄(58.7±4.6)岁;原发病型:骨性关节炎13例,股骨头坏死25例,创伤骨折36例,类风湿膝关节炎8例。入选患者均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表示能够全程配合本试验,排除伴严重肝功或肾功不全、精神异常与听说功能丧失者。以随机分配法为标准分成两组对比,组间性别、年龄等普通数据均相似,P>0.05,适合统计。
1.2 方法:入院后,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包括基础准备、指导检查、术前教育和对症处理等。观察组41例在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操作如下:
1.2.1 准备工作:收集与骨关节置换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熟练掌握骨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技巧和临床护理路径知识,再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符合医院开展条件与患者个体需要的护理对策。
1.2.2 路径内容:①术前护理:a.心理护理。该手术患者多数致伤较突然,心理毫无准备,极易因此产生过度焦虑、紧张等情绪,护理时,宜主动与患者交流,通过交流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再给予相应的疏导和鼓励;通过床边宣教加强患者对原发病知识、关节置换术目的及要点等的了解,从思想与心理上提高其配合性。b.术前准备。详细询问患者的关节创伤情况,了解其既往病史与手术指征;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X线摄片及心电图等,教会其正确的深呼吸训练和床上排便训练,常规做好备皮、控制感染等工作。②术中护理。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操作,并继续与患者保持交流,以减轻其心理负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采用方巾对其特殊部位进行遮盖,并通过保护膜予以粘贴固定;术中严禁直接触碰人工假体,接触时应佩戴双层手套[2],为进一步控制感染,还需控制入室人员在8名以内[3]。③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结合患者具体的麻醉方法,指导其取合适体位,尽量保证其舒适;对硬膜外麻醉者,术后6 h宜去枕平卧,对全麻尚未清醒者,宜在去枕平卧的同时保持头部偏侧;为预防关节脱位,还需予以患肢制动、穿丁字鞋等[3]。②疼痛处理。术后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向其提供镇痛泵止痛,以缓解不适,部分术后3 d疼痛不见缓解者,还应考虑抬高患肢,以防局部肿胀增加患者的痛苦[4];同时可教会患者通过拉家常、阅报和听抒情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对功能恢复与舒适度的影响。③康复练习。术后将康复训练的目的与主要事项向患者与其家属详细告知,鼓励患者被动或主动活动肢体,术后1~2 d指导其进行股四头肌、踝关节背屈等练习,待进入恢复期,再指导其下床拄拐步行、练习下蹲等,以争取尽早恢复。
1.3 评估指标:观察两组的术后感染情况、平均住院日及术后下床时间,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其护理满意情况,选项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项,发放82份,回收100%。由前两项计算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分析,由χ2和t对研究涉及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做检验,组间各由[n(%)]和均数±标准差格式描述,若P<0.05,则可作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判断依据。
2.1 术后感染与满意情况: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仅2.4%(1/41),相比对照组的17.1%(7/41)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占97.6%(40/41),相比对照组的80.5%(33/41)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下床时间与住院情况:研究显示,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术后下床速度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平均住院日的对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有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感染是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中老年人而言,该类患者普遍伴有基础疾病,且机体功能自然减退,术后感染极易加重其痛苦,影响其身心恢复。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能够依据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将护理内容融入到整个围术期间,循序渐进,从心理、心理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具有非常良好的护理效果[5]。有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提示这对恢复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具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于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不错的作用[6-7]。
范静宜[8]研究围绕入院、住院到出院三个阶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服务干预,发现这对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非常有利,而且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此次研究中,我们将该护理理念应用到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总体护理效果有了很大改善,护理满意度高达97.6%,而术后感染率仅占2.4%,而且相比对照组,其平均住院日、术后下床时间也有显著缩短,与相关文献资料有相似性[1,8]。
综上所述,在骨科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是理想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恢复,对护理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非常好的作用,有推广意义。
[1] 余小红,王枝娟,郑有成.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3):653-654.
[2] 刘萍.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预防作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15,8(4):437.
[3] 袁晓燕.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9):1656-1657.
[4] 罗红,蒋秀娟,张冬梅.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J].西部医学,2012,24(9):1804-1806.
[5] 张玲玲.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63-65.
[6] 高跃青.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2(6):133-134.
[7] 刘蕾,高娜,李桂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298-3299.
[8] 范静宜.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34-135.
R473.6
B
1671-8194(2016)35-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