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6-01-29 12:20:47杨福纯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5期
关键词:瑞舒伐稳定型肝素

杨福纯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100)

低分子肝素钙、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杨福纯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100)

目的 探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76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38)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n=38)基于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明显低于观察组94.7%,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低分子肝素钙;瑞舒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临床常见心绞痛症状,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功能化或形成血栓等不完全堵塞血管后诱发,若未及时有效治疗会向急性心肌梗死发展,据调查[1]其发生率为10%~30%,严重者会猝死。该病1年内病死率为18%,其中30 d内病死率为5%,为此临床高度关注如何有效治疗该病,以阻碍疾病进程,改善预后。他汀类药物为治疗心绞痛常用药物,后期临床提出可联用于低分子肝素钙,疗效较好。为具体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将患者76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76例,均与《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建议及指南手册》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38)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n=38)基于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20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为43~76岁,平均(57.4±6.2)岁。观察组21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为44~78岁,平均(58.6±6.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给予10 mg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液静滴及0.1 g阿司匹林,1次/天,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基于此加用5000 I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天2次,同时口服10 mg瑞舒伐他汀,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症状如胸痛、胸闷等消失,14 d内无复发现象,心电图ST段恢复超过50%,T波处于直立水平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14 d内心绞痛再次发作但是相较于治疗前发作频率减少超过2/3,心电图检查ST段恢复超过50%,T波变浅或双向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轻微缓解或未缓解,反复多次发作,ST-T段加重或向急性心肌梗死发展后死亡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38例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7%;观察组38例中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比差异明显(P<0.05,χ2=6.210)。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之一,若未及时有效控制会向心肌梗死发展。因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相同,均为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后致使器质性狭窄,基于此产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斑块不稳定现象,致使心肌耗氧与供血处于失衡状态。研究证实,血脂会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早期在血管内皮下血脂将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后在斑块内脂质中沉积,而后产生脂质池,出现坏死核心,纤维帽破裂后内容物外溢,形成血栓并导致凝血。近期研究证实在动脉硬化病变全程中炎性反应均有所参与且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自然进程与稳定性产生决定性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炎性反应会加快形成不稳定斑块的速度且加速破裂,基于此细胞成分出现活化反应且在形成血栓过程中发挥介导作用,由此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此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关键在于抗凝、降脂、抗血小板、稳定血管内皮功能及斑块。

他汀类药物为临床常用药物,本组应用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促使血脂快速降低,还可有效抗氧化、抗炎症、避免形成血栓、促使内皮细胞功能与斑块稳定及预防出血等。肝素为临床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药物,而低分子肝素有强效的抗钙Χa活性,因抗凝血酶主要因子作用较弱,且血小板第8因子难以将低分子肝素钙灭活,不会减少血小板计数,且减少结合于内皮细胞及血浆蛋白数量,有较长半衰期,可抑制结合于血小板的Χa因子,相较于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钙有更优的抗凝效果。该药物对生成凝血酶环节进行抑制后可避免形成血栓,快速溶解纤维蛋白,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凝状态纠正,对补体激活进行抑制且缓解血管内皮损伤,有利于修复斑块。低分子肝素不会过多影响血小板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小,无需监测血凝,停药后不会发生反跳现象,应用便利且安全性高。本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明显低于观察组94.7%,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报道一致[3]。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1] 迎梅,额尔敦.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6):538-539.

[2] 李婷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1):2707-2708.

[3] 魏丽华.低分子肝素钙、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123.

R541.4

B

1671-8194(2016)35-0043-01

猜你喜欢
瑞舒伐稳定型肝素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24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15:34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2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