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梅
(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枣庄 277000)
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
杨 梅
(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枣庄 277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相同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及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焦虑症;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危害人类健康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冠心病患者情绪也多发生变化,焦虑是其作为常见情况,对冠心病的发生、发作以及转归造成负面影响。冠心病患者长期的焦虑状态会造成患者机体应激反应[1],加重病情,而冠心病又会加重患者焦虑症状,二者相互影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采取必要心理疏导干预,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起到显著效果。现笔者以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对其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均于2012年4月至2013 年12月到我院就诊,其冠心病符合WHO相应诊断标准;符合CCMD-3焦虑症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分;无重度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男53例,女23例;年龄28~68岁,平均(44.7±5.8)岁;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可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冠心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患者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①认知干预。由经验丰富的护理组长或主管护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方式,向患者、家属讲解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详细讲述其用药具体情况,消除患者心中恐惧、焦躁、紧张情绪。②放松训练。首先为患者创建安静、舒适、清洁、卫生的病房环境,维持适宜温湿度,让患者放松身体肌肉躺着或坐着,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指导患者深呼吸,想一想美好的画面,逐渐放轻呼吸,平稳下来。在放松训练中,先从双手开始,吸气10 s逐渐握紧拳头,吐气时缓慢放松。并利用这种方法充分放松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及四肢,反复8~10次,以此放松精神状态。③针对性分期心理疏导。在森田治疗中认为焦虑是患者持续存在不良情绪,若不强制性抑制和消除,总会自然消除。绝对卧床期患者应全面禁止排解心情的事情,比如看电视、听音乐、对话等,只可吃饭、洗澡、大小便等;轻工作期间患者继续隔离疗法,禁止游戏,饭后可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接触阳光,做轻微体力活动;夜晚可写日记,由主管医师指导并批改日记。重工作期间患者允许外出,指导患者以简单自然心态去工作生活,尽量不要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记述日常生活中的体会。④行为干预。合理增加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工作量,根据身体健康情况选择针对性强度运动量。指导患者听音乐、参加娱乐节目,如跳舞、练字、下棋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对病情的过度关注。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注意日常膳食,改善饮食结构。日常饮食中注意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争取做好戒烟忌酒,多使用含丰富纤维素粗粮、新鲜蔬菜蔬果,保持大便通畅,以良好心情面对每天生活。
1.3 评价指标: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焦虑:SAS≥50分;抑郁:SDS≥50分;SAS、SDS≥70分则为重度焦虑和抑郁[3]。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检验时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观察组治疗前SAS评分(62.5±12.4)分,SDS评分(60.8±13.5)分,治疗后SAS评分(18.4±5.4)分,SDS评分(17.3±4.8)分;对照组治疗前SAS评分(63.1±14.5)分,SDS评(61.5±9.8)分,治疗后SAS评分(38.7± 8.9)分,SDS评分(36.6±8.3)分,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前(24.1±2.8)分,治疗后(10.3±1.8)分;对照组治疗前(23.9±1.5)分,治疗后(18.7±2.7)分;两组对比(P<0.05)。
重视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焦虑情绪,采取必要的护理手段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当患者存在焦虑症状时,大脑皮层兴奋紊乱,抑制过程失调,血管收缩神经冲动以是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为主,刺激患者交感神经,促进儿茶酚胺分泌,以此加快患者心率,提高血压。同时心肌电不稳定性增加,会诱发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患者焦虑情绪,不良的行为模式、应激反应等会促进患者心绞痛的发生[4],而病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焦虑情绪不断严重,严重者甚至诱发轻生念头,出现自杀行为。因此必要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对患者报以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尽量满足患者要求,采用合理的疏导措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介绍冠心病治疗成功的相关病例,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和勇气,通过抚摸、拥抱、牵手等方式安抚患者,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和尊重,消除患者负面情绪[5]。另外要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增强患者社会支持度,减轻孤独感。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及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经相应心理护理疏导,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在给予患者舒适、安全的需求时,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消除焦虑、抑郁,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延缓疾病发展,改善预后。同时促使患者掌握抵抗不良情绪的方法及促进机体康复的能力,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护理的能力得到提高。总而言之,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刘丽,雷萍.心理疏导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心绞痛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6):105.
[2] 包美华,吴明霞,陈爱民.心理护理“二分法”应用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 16(22):158-160.
[3] 陈平顺,焦红娟.心理疏导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和(或)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4):53-54.
[4] 焦红娟,程志清.中药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3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2):93.
[5] 赵海梅,徐春凤,谭翌,等.焦虑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1):99-1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