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规范化管理分析

2016-07-14 06:48:00顾莉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顾莉莉

(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启东 226241)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规范化管理分析

顾莉莉

(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启东 226241)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以此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现状,并根据所反馈出的问题进行提出规范化管理意见。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4000例静脉输液患者,其中2013年度2000例,2014年度2000例,对所有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使用现状。结果 2014年度2000例静脉输液患者中共有8例发生院内感染,明显低于2013年度(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我院近两年来由于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所导致的院内感染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并对采购、使用、回收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进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规范化管理分析

强化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规范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也能够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蔓延,对医院科学化、现代化及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院加强对一次使用卫生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后,由其引发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本研究旨在对我院一次使用卫生医疗用品管理现状进行评估,故选择2013年度和2014年度400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度和2014年度400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14例,女1786例,年龄6~71岁,平均年龄(46.3±2.7)岁。其中,2013年度2000例静脉输液患者中男1110例,女890例,平均年龄(48.2± 3.0)岁。2014年度2000例静脉输液患者中男1104例,896例,平均年龄(45.9±2.9)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4000例静脉输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并做详细的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014年度1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0.65%。2013年度2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65%.经过统计学分析认为,2014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2013年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3.1 一次性使用卫生医疗用品管理现状:对医院一次性使用卫生医疗用品开展规范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且对提升我院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后,所有参与人员均能够充分利用辩证思维及科学方法来解决临床服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来,由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所引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逐年下降,进一步说明改进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管理行为,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但是,虽然2014年度2000例静脉输液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占有一定比例,根据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考虑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原因是一次性静脉输液用品验收环节出现问题,即对购入产品热源检测及微生物学监测不够细致;另外一方面原因是虽然规范化管理要求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实行专库专放,但由于积压过期物品,导致其流入临床中。

3.1 加大规范化管理的力度:目前,我院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规范化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且在临床实践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不能全面满足各个科室临床服务需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进行改进。

3.1.1 健全组织管理:加强领导阶层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设立相关感染管理科室,并组织成立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小组,对一次性用品的购入、审批、使用、销毁等过程负责。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下发给每个科室,进而完善用品管理体系。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其逐渐了解控制医院感染及医疗卫生用品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开展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相法律意识,加强工作责任感,为医院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规范化管理做好组织管理[1-2]。

3.1.2 保证产品质量:一次性用品的采购是医院开展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做好订货索证能够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国家卫生部相关要求,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生产厂家必须具备相关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而医院要派专人负责用品采购工作,选择具有资质且信誉良好的生产厂家作为合作伙伴,进而确保购入用品的质量。产品购入后,要对其进行严格验收,并对每件(箱)产品的出厂检验证书、生产日期及消毒日期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将所购用品有效登记在账册上。对购入产品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合格后才能用于临床[3]。

3.1.3 加强回收管理: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废气物存在大量微生物,不仅能够传播疾病,还会污染自然环境。因此,应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管理工作,进一步杜绝医院性感染。为此,我院制定了医疗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在执行回收工作时,要严格根据要求设置医疗用品废弃物专用场所,并设置专人进行收集、登记及运送工作[4]。与此同时,要求每个临床科室严格按照一次性废弃物分类标准对使用后用品进行分类,并使用专用包装袋进行分类打包,防止医疗废弃物危害社会。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产品所导致的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解决,进而逐步规范管理,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郝学安,赵玲.济宁市部分医疗机构可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经济效益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5(26):4251-4252.

[2] 赵玲,郝学安,姜洪荣,等.医院可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处置模式研究(优先出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9(13):905-907.

[3] 孙凤霞.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786-787.

[4] 顾东明,王云光.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现代养生,2015,21(32):220-221.

中图分类号:R19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2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