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6-01-29 00:41:19李雪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层级专科病情

李雪岩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

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李雪岩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

目的 分析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6~12月未采用层级管理以及2015年1~6月采用层级管理纳入此研究中,其采用层级管理则将我院护理人员分为助理、初级、高级以及专科四个类型,从而对其制定相应的工作内容,并进行分层级应用,分析应用前后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实行层级管理后,其病情评估、护理执行、应急能力、文书、护理管理以及沟通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数据之间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P值在0.05以下。结论 将护士层级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能够提升总体护理质量,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予以调动。

护士;层级管理;护理管理

伴随医药体系的完善以及发展,护理人员的配制以及应用和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关系[1]。此研究对我院实施层级管理前后进行分析,现将其应用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6~12月未采用层级管理以及2015年1~6月采用层级管理纳入此研究中,纳入研究中的护理人员共为300人,其中80名为助理护士、150名为初级护士、50名为高级护士,20名为专科护士。

1.2 方法

1.2.1 层级划分:护士层级根据其自身的学历、职称、技术能力、工作水平以及工作时间分为N0~N6,并设置助理、初级、高级以及专科四个类型[2]。

1.2.2 层级工作职责:①专科护士为N5和N6级,主要为护理专家,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决策,同时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并且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专科护理常规进行制定,对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评价。②高级护士为N3和N4级。由护士长或者专科护士对其进行指导,在实施护士责任的同时,对疑难或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帮助护士长对护理服务内容予以质控。其工作内容包含查房、护理会诊、健康宣教以及患者出院后的指导工作。③初级护士为N1和N2级,其N2级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提供综合护理服务,对其进行质量管理,确保患者的护理质量[3]。而N1级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通过自身的能力水平对护理内容进行准确的执行,对患者实行基础护理以及生活护理。创建友好的护患关系,尽自身能力满足患者所提出的需求,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④助理护士为N0级,上级护士对其进行指导后,护士需要帮助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及检查。

1.2.3 临床应用:①优化护士人力资源。整个医院应对其进行协调安排,并采用动态调整方式,确保人员配置充分,每个层级的比例合适[4]。按照临床科室护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对护士进行配制,其中包含工作强度、技术水平、责任风险以及患者病情状况等。实行责任制后,每一名护理人员对4~6例患者进行负责,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以及针对性护理进行满足,保证患者均可以获取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其护理质量。②转变工作模式。病区位置应选择扁平化责任包干制模式,按照患者的实际数量、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护理小组,通常一组为三人,其模式划分如下:N5、N1、N0;N4、N2、N0以及N3、N2、

N0[5]。将N0级排除后,剩余护士均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直接包干,对患者从入院开始进行负责,直至出院。随后将专科护士以及高级护士进行划分,分为两批,同时对其上班周期进行固定,对病情较为严重以及存在护理难度的患者进行包干,由于其数量并不多,因此对下一级护士的责任进行落实。上级护士对N0级护士进行指导后,将基础工作以及辅助工作进行完成。③转变排班模式。在对护士进行排班的过程中应按照层级、责任以及病情等方面为主,和专科护理的特质进行相结合,同时对护士的需求以及意愿进行兼顾。每个病区选择3P3N方式进行排班,各个病区具有一名护士值班外,还应安排另外一名护士对其进行兼顾,从而满足病区的需求,在保证夜班护士人力的基础上能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6]。

1.3 观察指标:将300名护士实施前后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其内容包含病情评估、护理执行、应急能力、文书、护理管理以及沟通。每项总分为100分,其分数和工作能力呈现正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此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整理和计算,研究结果则选择计数资料或者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而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分析后如统计学意义产生,其P值在0.05以下。

2 结 果

实施层级管理前,其护士病情评估分数为(84.31±8.14)分、护理执行分数为(82.44±9.11)分、应急能力分数为(81.14±8.74)分、文书书写分数为(85.04±6.04)分、护理管理分数为(81.69 ±9.17)分以,沟通分数为(83.74±7.58)分;实施层级管理后,其护士病情评估分数为(95.36±4.11)分、护理执行分数为(94.88 ±5.21)分、应急能力分数为(93.69±6.07)分、文书书写分数为(96.11±2.47)分、护理管理分数为(95.17±3.28)分,沟通分数为(96.36±2.14)分,对比实施前后的工作能力评分,差异性有所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P值在0.05以下。

3 讨 论

护士层级管理能够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高级护士对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进行护理,并且还对其进行基础护理,充分体现出护士虽分层级但不划分等级的地位,对分工协作予以了相应的重视[7]。除此之外,采用分层级管理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随后将护理质量予以有效的控制,其高级护士对下级护士的业务予以相应的指导,并对其进行监督以及培训,有助于其护理质量的提升,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然而其责任护士较为固定,患者从入院开始直至出院均由一名护士对其进行负责,加强了患者的安全感,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创建,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经过上述研究可知,护理管理中采用分层级管理,能够合理配制人力资源,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充分呈现,从而将被动护理服务转变为主动护理服务,对患者的需求予以满足,提升其整体护理质量。

[1] 张琼.护士层级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31-1233.

[2] 李修瑛,邵立平,潘雨利,等.护士层级管理在干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z1):238-239.

[3] 董丽.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J].天津护理,2014,22(4):373-374.

[4] 吴娟,谢月霞,招坤兰等.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03-105.

[5] 刘夕珍,史广玲,吴艳丽等.层级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48-450.

[6] 张照亮,李严峰,姚晚侠等.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实证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779-782.

[7] 耿文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9(1):110-111.

R47

B

1671-8194(2016)34-0281-02

猜你喜欢
层级专科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20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