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研究

2016-01-29 05:12王帮俊
关键词:理论模型网络平台

王帮俊,周 敏,吉 峰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研究

王帮俊,周敏,吉峰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传统产学研创新模式正在向“三螺旋”模式演化。作为煤炭行业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转型和升级中的作用。本文以“三螺旋”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以煤炭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作为行业科研成果创造主体,以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以政府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和协调主体的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该平台同时融入中介机构和其他服务机构的有效参与,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形成了多元、开放、动态的网络创新平台。平台围绕着煤炭行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以及管理创新问题,通过关系联结和互动行为机制,建立高度互惠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进而构建相互支撑的知识网络,并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不断交流使得网络结构和知识容量螺旋上升。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及运行机制实现了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创新资源在行业内有序流动,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运行体系;“三螺旋”理论模型

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传统的开采和利用方式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1]-[2]。2012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下游行业经营困难,煤炭产能的释放持续超过需求增加量,导致煤炭市场疲软,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煤炭企业利润逐步下滑,整个煤炭行业形势不容乐观[3]。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深化期,能源结构需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和创新引导型转变,我国煤炭行业也正经历着战略性转型。作为煤炭行业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煤炭行业走出低谷、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中的作用[4]。多年来,作为煤炭行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从事煤炭行业科学研究的14所原煤炭部部属院校,围绕着人才培养和煤炭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创新模式与重要的创新实现途径[5]-[7]。煤炭高校与煤炭企业(集团)、煤炭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组成的协同创新网络为煤炭行业的转型提供了一条道路[8]。煤炭行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以煤炭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作为煤炭行业科研成果创造主体,以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以提升煤炭高校教育质量为核心,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技术研发、创新、技术转移的合作纽带,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中介机构的科技服务下,通过各个主体的协同创新活动,实现创新技术(成果)开发、技术转移和扩散、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9]。通过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良好互动,进而产生“1+1+1>3”的创新倍增效应[10]。

煤炭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正在成为推动煤炭行业技术和管理方式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分析我国煤炭行业产学研创新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建立一种开放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方式,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运行体系,促进创新资源在煤炭行业内的整合以及创新成果的共享,从而有效地激发行业的创新活力,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乃至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我国煤炭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预计到2030年,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然要占到60%以上。随着煤炭产学研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开采和利用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煤炭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许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复杂性,煤炭资源清洁开发利用研究起步晚,相关技术不够成熟。作为我国基础能源支柱的煤炭行业,产业转型和升级、安全开采和清洁化利用过程中的诸多技术难题成为制约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应对2012年以来的经济形势,煤炭行业经过行业内的兼并重组,以神华和中煤集团为行业龙头,山西、河南、山东和河北等煤炭主产区也相继组建了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使得煤炭行业集中度和整体安全生产的形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经过资源的一系列整合,小型的煤炭企业数量减少,在主要产煤省份表现尤为显著。目前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各个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竞争。

随着煤炭行业产学研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产学研创新模式逐步为市场所认可。煤炭行业产学研的结合为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与大学、科研机构相结合,依靠科研教育手段增强科技进步提高人员素质,已成为全球竞争的大趋势。但是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对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欠缺完善,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多,造成这一协同创新的发展缺乏理论体系支撑。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环境的不成熟、制度体制不匹配、政策的不完善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方面。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合作的形式主义成分较大,合作的效率非常低,成效不显著[11]-[12]。很多产学研的合作,规模较小,协同创新效应不明显,对区域和产业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13]。

煤炭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煤炭企业(集团)通过与煤炭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解决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瓶颈,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增强行业科技进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产学研理论应用到煤炭行业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煤炭行业产学研的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煤炭行业产学研的发展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难以应对目前的困境。结合煤炭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个主体因素之间发生关联的基础条件,需要在创新理论的支撑基础上建立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并就保障技术供给与需求、利益分配及风险投资和信息共享与流动三方面进行探索。

二、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三螺旋”理论模型

三螺旋理论模型(Triple Helix Theory Model,THTM)最初是美国的亨利·埃茨科威兹和荷兰的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1996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主题为“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4]。作为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理论模型[15],三螺旋理论模型突破以往产学研理论中“高校—企业”双螺旋线性结构,逐步向“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非线性网状创新模型演化(如图1所示)。它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的联系和联系机制,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响,最终形成创新的三个主体之间相互交叉影响、相互促进,形成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的新关系。通过将该理论模型引入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体协同创新。

图1 传统产学研创新模式向三螺旋模式演化的过程

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突破不仅在于对传统产学研理论的创新,而且体现在应用创新层面。它对创新主体和合作模式、创新机制都进行了重新定位[16]。三螺旋中的“大学(研究机构)—政府—企业”三个螺旋轴相互交叠、渗透,即每个创新主体不但承担原有的作用之外,还表现出其他主体的一些特征和职能。交织和融合过程使得每个主体本身的功能和结构都得到了调整和增强,螺旋结构的演化进一步促进了整个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三螺旋创新理论模型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模式,与传统产学研理论相比,更加强调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使产学研合作从产→学(研)双螺旋向政府→产→学(研)”三螺旋或三主体转变。同时,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三螺旋理论模型中通过逐步打破三者的界面界限,吸收融入包括中介机构等四螺旋的力量,使得三个创新主体的结合愈加紧密。彼此之间不断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一种相互支持、跨界发展的三螺旋协同创新结构和格局[17]。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三螺旋理论模型从直观上打破了创新传统线性模式的存在,构建的非线性网络模式使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平面上和空间上都有新的突破。三螺旋理论模式强调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既保持独立,彼此平等,又存在交互重叠。各主体之间通过关系联结和互动行为机制,建立高度互惠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进而构建相互支撑的知识网络,并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不断交流使得网络结构螺旋上升,从而达到持续创新的目标。同时,这种协同创新网络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开放性和非正式性,能激发出更大更高的创新潜能,适合当今变化万千的经济发展时代背景和科技发展趋势。

三、 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构建

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是“三螺旋”理论模型和协同创新理论。协同创新以解决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作为系统内部的激励动力,付出各自的努力,在物力、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打破各种界面壁垒和阻碍进行协同攻关,各个创新主体之间进行跨越界面的透明化管理,最后实现利益和风险的合理分配机制。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本质是构建煤炭行业内多边的创新网络,使各个参与主体达到共赢,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循环。协同创新要求多个主体的一体化深度协作,不仅要有主体的协同,还要有相应的目标协同、组织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等。

1. 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架构

构建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首先应该突出煤炭高校、政府、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平等性及协同创新三个主体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创新网络中作用相互重叠可以使产学研创新能力和效率提高,结合我国煤炭行业产学研创新发展的实际状况,在产学研现有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主要从政府、煤炭企业、煤炭高校(科研院所)的角度,在中介机构和金融等其他机构的相关服务下,以科技、市场、文化和利益作为协同的内部驱动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其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架构图注:在这种创新网络模式中,因煤炭高校与相关煤炭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所以一般将煤炭高校与煤炭科研院所放在同一个层面进行考虑。

煤炭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模式是各方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新的虚拟实体,并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式。“煤炭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煤炭企业”三个创新主体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围绕煤炭行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以及管理创新问题为目标,在外部的创新环境氛围下,通过相互信息的交叠、渗透,进一步形成了多元、开放、动态的网络模式,产学研各方协作也更加紧密。

2. 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

协同创新网络模式的重要特点是产学研各方地位平等,相互作用较深、合作紧密,遵从契约约定,实现互利共赢。政府、煤炭企业、煤炭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等其他服务机构作为煤炭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创新主体,在相同的系统目标指引下,在整个协同创新系统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煤炭高校和相关煤炭科研院所作为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中主要创新成果的研发方和智力支持方,重心在于推动煤炭行业的技术进步。煤炭企业为产学研创新网络中创新成果的实施主体,在创新系统中发挥着市场导向作用。在以往的产学研创新网络模式中,政府主要是外部的相关政策的制定者与监督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政府应该以市场为手段,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政府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政府要建立起信息交流的网络,通过信息的共享,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他资源的共享。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系统将政府纳入三螺旋结构,强调政府是系统中的组织协调者与管理者身份。同时,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不仅强调煤炭高校、政府与煤炭企业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中介机构和其他服务机构的主体作用,使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进行。

四、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运行体系

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是整个协同创新网络平台运行的核心,平台的运行通过发挥协同创新和网络特征,以相应的平台运行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为保障,在各方高效的协同创新下,提高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运行效率。煤炭高校、煤炭企业和政府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主体,一方面,协同体现在创新过程的主体之间、创新成果与需求之间以及创新网络与外部环境之间;另一方面,在煤炭行业内部协同驱动力和利益驱动、科技力量、市场力量和文化力量四个方面的外部驱动力作用下,通过发挥网络效应,有效地保证了协同创新愿景的形成,并在内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实现网络的构建与结构优化。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结构图及其运行关系如图3:

图3 煤炭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及其运行体系

五、 总结

总之,以“三螺旋”理论模型为基础,在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和运行机制的作用下,煤炭高校、煤炭企业与相关政府机构等创新主体以沟通、信息流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规则、契约和信任之间的联系为前提,强化产学研主体间的协同。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煤炭产学研网络运行过程中通过完善协同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密切产、学、研各创新主体间的联系,集中筹措创新资源,整合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创新成果的市场导向,有利于提高成果转化率。通过跨界面沟通,建立互动行为机制,达到彼此间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知识流和价值流等要素的相互交流,解决界面双方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之间的矛盾,实现主体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煤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为促进煤炭行业尽快走出低谷,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等协同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R/OL]. http://www.sdpc.gov.cn, 2012.

[2]王安.对我国煤炭工业产业升级及能源发展的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10):143-147.

[3]王显政.当前煤炭工业经济形势分析[EB/OL].http://www.people.com.cn, 2014.

[4]于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要素及实现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6]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07):18-21.

[7]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3):16-20.

[8]郭菊娥,钱东,王俭.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中的协同创新保障研究[J].软科学,2014,169(1):1-5.

[9]王帮俊.高水平行业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联结机制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24(1):23-29.

[10]李守伟,林霖琳,李备友.基于2011计划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设计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 27(6):49-53.

[11]罗维东.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思考[J].北京教育,2012(1):8-10.

[12]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 (2):165-174.

[13]菅利荣.国际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5):6-12.

[14][美]亨利.埃茨科威滋.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15]Lach S, Schankerman M. Incentives and inventions in universitie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02):403-433.

[16]Belenzon S, Schankerman M. University knowledge transfer:Private ownership,incentives,and local developm-ent objectives[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09, 111-144.

[17]Bolli T,Somogyi F. Do competitively acquired funds induce universities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J]. Research Policy, 2011(01):136-147.

[18]全利平,蒋晓阳.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实现创新协同的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9):15-18.

[19]吴绍芬.协同创新全方位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2011计划”实施一周年综述[J]. 高校教育管理, 2013 (5):14-19.

Study of I-U-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Platform in Coal Industry Based on Triple Helix Theoretical Model

WANG Bang-jun, ZHOU Min, JI F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innovation model is now evolving into the triple helix pattern. As an effective way out of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in the coal industr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i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oal industry can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in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theoretical model (THTM), the present paper has constructed a IU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platform by taking the universities and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oal industry as the creators or innovators of the industrial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by taking the coal enterprises as the users of the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and by taking the government as the organizer and coordinator for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anwhile, the platform has incorporated the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of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facilitating agencies. It has become a multiple, open and dynamic network innovation platform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 commonality of coal industry and with the goal of ke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by relationship connec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platform becomes a highly beneficial mechanism for benefit sharing as well as for risk sharing.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further constructs knowledge network for mutual support and enables the spiral increase of network structure and knowledge capacity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The I-U-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platform in coal Industry 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based on triple helix theoretical model has realized the orderly flow within the industry in terms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s and talents. It has effectively stimulate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i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Key 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i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UR) in coal industry; network platform; operating system; triple helix theoretical model(THTM)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5)02-0056-05

作者简介:王帮俊(1975-),男,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学研协同创新。

猜你喜欢
理论模型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微信网络平台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家庭美育四法初探——基于网络平台中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浅述
网络平台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间接技术进步效应的获得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老年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构建和验证
如何构建中美两国大学的国际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