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湖南长沙 410000)
论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及其对高中语文学习的价值
王菁菁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湖南长沙 410000)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被称为一代大儒,这与他一生爱读书、勤读书、善读书是息息相关的。曾国藩是公认的一生好读书,被世人所称颂。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读书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研究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以及高中语文学习如何借鉴曾国藩的读书方法进行学习。
曾国藩;读书方法;高中;语文;学习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只有将读书作为学习的基础,才能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自身特殊的规律就是以“读”为本。曾国藩是赫赫有名的晚清重要历史人物,他一生丰功伟绩与他爱读书、善于读书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他一生坚持读书,乐此不疲。他读书的特点除勤勉外,还偏好深湛之思,将读书的心得用于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对他事业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因而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可以借鉴学习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曾国藩作为晚清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整个中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曾国藩一生好读书,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1)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5)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12)夜不出门。
上述曾国藩为自己定下的十二条关于读书的规矩,不仅表现出了曾国藩的读书方法,而且还表现出了曾国藩对读书的重视以及严于律己的态度。可以说曾国藩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好读书,并且善于读书,曾国藩曾今说过:“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其见解可谓精辟至极。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2.1 读书读经典,有选择读书
所谓经典,当然是对前人智慧和思想的总结,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知识会翻新,但是思想会沉淀。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所以,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但是经典很多,并不能盲目的只要称作经典的书都加以阅读,只会导致读书的盲目性。人生短暂只有数十载,要读的书则浩如烟海,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如果不是有所选择,到死恐怕也会无所作为。曾国藩认为,在读书做学问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毫无边际地乱翻,没有系统,没有目标,最终是不会有精深的心得体会的,终其一生也将不会有所成就的。所以他特别强调,一定要有所选择。
2.2 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应该作为一件比较轻松愉悦的事情进行,但是这并不是表示可以像看闲书那样。曾国藩很重视做读书笔记,主张看书的时候要能作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想,不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而后学。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曾说:“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曾国藩喜欢读史,曾写成《历代大事记》数卷,以此作为重要的读书方法。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摘抄、摘录;②做卡片;③钩玄提要;④写读后感。
2.3 先广泛阅读,再精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书应该先进行广泛的阅读,之后再进行精读。曾国藩读书提倡“猛火煮”与“鸡伏卵”相结合。他时时谨记《朱子语类》“鸡伏卵”及“猛火煮”二条。看生书宜求速,即“猛火煮”的意思。他是这么解释的:“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叶,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叶。明日数叶,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因此,“凡读书有难解者,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这就是说,他主张求学者应该大量阅读,应该高速阅读,在大量和高速阅读中,可以暂时不求甚解,这就是所谓的“猛火煮”。但如果长期不求甚解,便不能豁然贯通,甚而导致对知识的滥用、误用。因而,还必须有个对知识消化、融会的过程。“温旧书宜求熟”,正如鸡孵卵,必须慢慢催化,正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读懂书籍,才能举一隅而三隅反,悟出新的“境界”来。
2.4 勤于朗读背诵,但不可死记硬背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曾国藩在读书时就要求过要高声朗诵,进行高声朗诵能体会好文章的雄伟之概,后者能探知文章意韵的深远。也就是说,高声朗诵,方能在不同的声调中体味到文章的起伏低昂,得其气势。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中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有必要熟读成诵,特别是古典诗词和文言文。中学时代是学生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为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有很多同学在背诵过程中,不能读通、读懂,仅仅是通过死记硬背将读书的内容记住,但是却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虽然曾国藩也强调传统的多读背诵,但是特别指出不可“蛮读蛮记蛮温”。曾国藩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偷窃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他认为单纯的“蛮读、蛮记、蛮温,断不能久熟,徒耗日工而已”,而且只会“愈读愈蠢”。读书沉浸其中,其实是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方式属于老牛拉破车,车破牛也累,不会有什么好的收获。
2.5 勤于写日记
曾国藩的“读书之法包括'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书,就是占领,就是开拓;读书,就是挖战壕,坚守。意思是看和读是有区别的,也是相关联的,不可偏废。而写和作,是看和读的消化吸收和运用,是看和读的目的所在,是升华,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尤其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看、读、写、作”是读书过程中必须要统筹的四个方面,否则,就是不会读书,或者说读书没有效果。因此说,读书是一项综合活动,只读不看,或只看、读,不写作,都是不科学的。所以,为提高高中语文学习,薛恒应该每日写日记。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应该做到以“读”为本,学习曾国藩读书方法,读经典、多思考、做笔记,养成爱读书、善于读书的好习惯,做好在读书中从语言文字的学习到对思想内容的理解都能够保证质量,这样才能够丰富语言词汇、增强表达能力、开阔知识眼界,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1]张昭军.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56~57.
[2]张俊青.论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2):223~224.
[3]郭平兴,董恩林.曾国藩阅读行为研究[J].出版科学,2011(01):65~67.
[4]佚名.曾国藩论读书方法[J].史学集刊,1996(02):87~88.
K827
A
1004-7344(2016)06-0037-02
20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