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大帅
海峡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合作对策研究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大帅
海峡两岸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两岸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两岸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得到了两岸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在海峡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如跨境电商法律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通关成本高、出口退税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该文主要对海峡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促进海峡两岸跨境电商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海峡两岸 跨境电商 问题 发展对策
在大陆经济增速放缓、台湾经济发展增速缓慢的背景下,两岸跨境电商的开展在推动相关产业就业、推动两岸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两岸跨境电商的发展是紧跟“一带一路”战略和全球化的发展大势,对于促进两岸企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境内的买卖双方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达成交易,并且通过跨境物流的配送使买家完成收货,最终达成交易的一种商业行为。跨境电商具有全球性、便捷性、无纸化、匿名性、及时性等特征。
1.1 台湾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台湾电子商务目前发展较为滞后,电商购物平台商品的丰富性、价格以及购物的便捷性与大陆相比都相差甚远,处于大陆的前淘宝时代,以台湾本土电商女装网站 pazzo、ob为例,网站货品单一,且支付方式选择十分有限,只能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或者选择货到付款,并且退货十分麻烦,退货款不能直接退到顾客手中,而是退到会员账户中,并且不能进行提现,只能在第二次消费时进行抵扣。另外,台湾顾客与网店店家沟通工具的便捷性与大陆电商的即时聊天工具旺旺或者QQ相差甚远。
1.2 大陆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大陆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各种电商平台层出不穷,二手车平台如优信二手车、瓜子二手车等正在激烈厮杀、抢占市场份额,外卖网站如美团外卖、饿了吗、百度外卖发展得如火如荼,打车软件滴滴和快滴在经过一系列的厮杀之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优步进行竞争,这无疑都反映出大陆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势头,网络零售市场更是飞速发展,而物流的改善以及支付方式的完善也推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大陆电子商务竞争激烈,大陆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在2015年上半年已经达到7.64万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了将近30.4%,而2015年“双十一”当天,各大电商平台的交易总额突破 1000亿元大关,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年增速是GDP的2~3倍,越来越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也迅速崛起,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转型,开展“互联网+”进军电商市场,致使中国的“互联网+”也走在世界前列。
1.3 海峡两岸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1.3.1 政策大力支持
海峡两岸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两岸的政策支持,两岸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了相应的政策,促进了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峡两岸逐步建设跨境电商示范区,成立区域采购配送中心、研发中心、物流运筹中心,逐步形成两岸电子商务产业链。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为促进海峡两岸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福建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化福建省和台湾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合作提出了新的实施方向。除此之外,福建省还在融资、税收、用地等方面都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如加快建设重点培育交易平台、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福州自贸区的建设也大大促进了海峡两岸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海峡两岸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1.3.2 两岸跨境电商平台的有效搭建
完善的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促进海峡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14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首个海峡两岸跨境电商平台以来,跨境电商平台数量飞速增长,这些跨境电商平台在与台湾进行电商贸易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除此之外还积极吸收国外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经验,以在促进两岸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 行邮税税负比例不一
各种商品的行邮税税负不一已经成为当今两岸跨境电商发展的一大障碍,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我国的行邮税税率在10%~50%之间,大致分为四档,行邮税低于50元可免收税,奢侈品诸如珠宝、手表、化妆品的行邮税税率在50%,而食品、饮料、奶粉等物品的行邮税往往只有10%,这样就造成两岸跨境电商交易货品往往偏向行邮税较低的货品,这样无疑限制了两岸跨境电商的发展。
2.2 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跨境电商发展速度飞快,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规范,两岸跨境电商与传统的贸易往来相比差别很大,跨境电商交易不存在合同文本、购物凭证,因而不能按照传统的法律法规进行责任的界定,并且两岸法律法规也存在较大的不同,这导致纠纷责任的确定非常困难。除此之外,两岸跨境电商贸易纠纷的处理涉及多个部门,因而存在多头管理、相互推责等问题,各部门工作不能进行良好的对接,致使跨境电商效率大大降低。
2.3 通关成本较高
海峡两岸的电商往来主要以小额电子商务为主,不具有像两岸互认优质企业可以快速通关的优势,从而造成通关成本较高,两岸海关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不够完善,造成信息不能及时传达,也拉长了货物通关的时间,增加了时间成本。除此之外,人民币结算比例较低,货运航点和货运航班较少,都造成了两岸通关成本较高。两岸物流基础设施不齐全,港口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物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港口物流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物流模式主要采取邮政物流和快递物流。为减少通关环节的影响,采用快递物流的跨境电商大多委托货代公司代为通关,在通关过程中面临涉及中介费用较高、申报征免税手续繁杂等问题。此外,两岸信息传递不畅通,互信互认机制还没完全建立好。
2.4 出口退税难
海峡两岸跨境电商货物渠道来源多样化,并且往往批量很小,因而在办理退税时往往比较困难,因为退税的手续十分复杂,并且时限很长,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往往很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除此之外,大陆对台出口货品主要以邮递和快件等方式进行,造成从事跨境电商出口的企业只能取得物流运输单而不能取得相应的报关单作为合法凭证,以致不能享受到贸易出口企业原本可以享受的出口退税,这极大限制了两岸跨境电商的发展。
2.5 售后维权困难
海峡两岸跨境电商交易由于距离较远,所以货物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周期往往较长,因而会产生诸如食物变质、快件丢失等问题,跨境电商的售后问题十分复杂,一旦出现退货问题,买卖双方往往会互相推诿责任,不愿意支付退货物流费用,而如果由消费者来支付退货物流费用的话,当出现退货成本大于购买货品成本时,消费者会选择放弃退货。跨境购的商品质量维权、货品丢失处理、技术售后服务等都需要耗费巨大时间成本,让消费者打消跨境购的念头。
2.6 人才缺口巨大
跨境电子商务比国内电子商务复杂,涉及很多领域和技术,例如报关报检、物流、贸易、支付、营销、互联网技术、法律等,两岸跨境电商对综合型人才需求巨大,但是目前掌握以上较多领域的人才相对匮乏,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3.1 适当调整行邮税税率
相关部门要对现有行邮税税率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更加合理的税制来取代现有的行邮税税务制度,以增加高价值产品在两岸跨境电商贸易中的比重,使得跨境电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2 改进两岸通关便利化合作机制
两岸应加强在通关方面的合作,加快货物的通关速度以促进两岸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大陆应积极与台湾在货物通关、原产地证书核查、资格认证、信息互换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首先,应该在对口接洽上设置统一的单位和联络员制度,在事前报关、事中征税和单证递交以及事后稽查等领域进行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协调。其次,两岸双方要加强在监管数据上的合作与共享,积极探寻双方在关、检和其他方面的互通机制,实现两岸双方在信息交换、监管和执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3.3 完善两岸跨境电商相关法律规范
两岸要加强在跨境电商上的立法,在经常出现的问题上形成法律规范,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除此之外,要通过信用监管体系和制度对销售主体进行约束,特别是要对网络交易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法律上的规定,防止企业钻法律空子。
3.4 培养专业化人才
对两岸跨境电商人才的缺口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两岸应该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两岸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此外还要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高校学生在企业中运营真实的项目,加速高校跨境电商人才的成长。
3.5 完善两岸基础设施,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
首先要完善两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其次,两岸跨境电子商务的开展会涉及跨境的税务结算方式,运输距离和仓储问题,必须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加快货物的运输速度,使得货物的损耗降低。当前两岸跨境电商的物流周期往往很长,使得消费者的体验大大受到影响,所以应该适当在两岸部署仓储基地,建设海外物流仓储系统,提高物流、信息流的流转速度,增强消费者的体验,从而促进两岸跨境电商的发展。
3.6 完善两岸跨境电商政策规范体系
要在关、检、汇、税、支付、物流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法规体系,以规范交易主体的行为,确保两岸跨境电子商务的有序开展,保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合法利益,除此之外,还要对两岸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业务和开放的顺序进行确定,建立两岸跨境电商主体的资格登记,并对支付机构进行严格把关,规范市场准入,对支付外汇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
[1] 王艳丽,都继萌,刘志祥.跨境电商的现状、问题与升级途径[J].商业经济研究, 2016(2):65-67.
[2] 张蓉.我国跨境电商的现状分析[J].才智, 2016(4):243.
[3] 关怀庆.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 2016(1):50-52.
[4] 武建伟,李飒.我国跨境电商的相关问题和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 (9):124.
[5] 董志尚.我国跨境电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2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