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婷,张杭洲,丁 虹
(1.河南中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王守儒教授临证治疗口腔感觉异常验案2则
许小婷1,张杭洲1,丁虹2
(1.河南中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王守儒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病、牙周病、颌面部肿瘤、颞颌关节病及牙体病等。口腔感觉异常是一组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的主观症状,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无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王教授认为口腔感觉异常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注重益气健脾、清热化湿。
口腔感觉异常/中西医结合疗法;六君子汤/治疗应用;四君子汤/治疗应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应用;王守儒;教授;经验
口腔感觉异常症是一组主观症状,常不伴有明显临床损害特征,或出现临床病损表现与主诉不符的情况,组织学也无特殊变化。口腔感觉异常包括舌感觉异常和舌味觉异常。
王守儒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病、牙周病、颌面部肿瘤、颞颌关节病及牙体病等。兹举王教授临证治疗口腔感觉异常验案2则,介绍如下。
例1患者,男,43岁,农民, 2014年12月16日初诊。主诉:舌麻流涎3 a余。患者3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体麻木,伴烧灼感,口内唾液量多,曾于当地医院检查头颅CT、核磁均未见异常,经中西药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佳;近日舌麻灼热感加重,遂前来就诊。现症:舌两侧缘麻木感、烧灼感,口内唾液量多,双颌下腺、舌下腺及舌两侧叶状乳头均未见异常,唇部稍干,口腔黏膜无明显异常,余无不适,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腻、稍黄,脉沉缓。西医诊断:口腔感觉异常(舌感觉异常)。中医诊断:舌麻、舌痛,辨证为脾虚血瘀、湿热上蒸。治宜益气健脾,清热化湿。给予六君子汤加减,处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炒白术10 g,茯苓20 g,当归15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竹叶10 g,焦栀子10 g,焦三仙各10 g,甘草6 g,柴胡10 g,炒白芍12 g,陈皮10 g,香附10 g,炒山药30 g,炒薏苡仁30 g,泽泻10 g,地骨皮12 g,延胡索10 g,地龙12 g,桂枝4 g。7剂。每日 1剂,水煎,早、晚分服。同时配合血塞通软胶囊、甲钴胺片和复合维生素B口服,西帕依固龈液含漱。2014年12月23日二诊:舌右侧麻感较上次减轻,仍有灼热感,流涎,舌苔稍腻,脉缓涩。上方去桂枝、地骨皮、延胡索,加全蝎12 g、蜈蚣3条、炒桃仁10 g、红花10 g、丝瓜络10 g,14剂继服,中成药和西药不变。2015年1月7日三诊:舌麻减轻,烧灼感缓解,仍流涎少许,口黏,舌苔基本正常,脉沉缓无力。上方去柴胡、白芍、香附、栀子,改黄芪为60 g、茯苓为30 g、白术为12 g、当归为20 g,加通草10 g,7剂续服,停服中成药和西药。2015年1月14日四诊:舌麻症状基本消失,流涎减少。上方去泽泻,改地龙为12 g,续服7剂,以巩固治疗。同时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按舌感觉异常又称舌痛征、灼口综合征及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主要表现为舌部、口腔黏膜灼热及疼痛不适等,有时亦可有舌痒、舌麻、舌涩、舌木及舌凉等感觉异常症状[1]。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为中医学“舌痛”范畴。该病病因多为局部刺激、维生素缺乏、更年期内分泌紊乱、滥用抗生素及恐癌的心理因素等。中医学将本病分型为心火上炎、血热阻络,脾胃湿热、上蒸于舌,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等。本案患者属口腔感觉异常中的舌麻、舌痛。《证治汇补·口唇章》曰:“气虚则麻纵。”《辨舌指南·观舌总纲》曰:“舌痹者,强而麻也。乃心绪烦扰,忧思暴怒,气凝痰火而成。”气虚不摄,脾津不敛,则多涎;脾虚运化水湿不利,则出现舌体胖大、苔白腻等。王教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舌脉见证,辨证其为脾虚血瘀、湿热上蒸,治疗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湿、活血通络为法则。六君子汤加减方中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竹叶、泽泻、焦栀子、山药、薏苡仁益气健脾,清热利湿;赤芍、当归、牡丹皮、延胡索、地龙、桂枝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焦三仙消食导滞,健运脾胃;由于舌两边为肝所主,而患者舌两边麻,故加柴胡、白芍、陈皮、香附等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脾虚得补、水湿得运、经脉通畅,则舌感觉异常症状自愈。
例2患者,男,21岁,学生,2014年2月1日初诊。主诉:口内无味觉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剧烈运动后喝冰镇可乐过度出现味觉消失,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颅脑CT检查无异常,服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现症:口内味觉消失,口腔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口干,舌红苔腻,脉沉缓。西医诊断:口腔感觉异常(舌味觉异常)。中医诊断:味觉缺失,辨证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给予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太子参30 g,炒白术10 g,茯苓20 g,当归15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焦栀子10 g,石斛12 g,玉竹10 g,焦三仙各10 g,黄芪20 g,地龙10 g,丝瓜络10 g,桃仁10 g,红花 10 g,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同时给予血塞通软胶囊、复合维生素B片口服,以及含漱散含漱。2012年2月18日二诊:口腔味觉基本恢复,但仍对甜不敏感。上方改黄芪为30 g,加竹叶10 g、黄芩10 g、桂枝4 g,7剂继服。停服复合维生素B片,继续口服血塞通软胶囊,以及含漱散含漱。2012年2月25日三诊:口腔感觉完全恢复,停服中药,口服血塞通软胶囊、甲钴胺片、穿王消炎片、复方阿胶浆以巩固治疗。随访1 a,无不适。
按舌味觉异常主要表现为舌味觉发生障碍,出现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腻、口淡、口辛及味觉消失等症状[2]。某些局部因素(如烫伤)、全身因素(如某些全身疾病引起的唾液量减少,锌、铁及维生素A的缺乏,念珠菌感染,神经损伤,心理障碍,更年期内分泌紊乱等)及药物可导致舌味觉异常。本案患者为舌味觉异常中的味觉缺失。病因为患者剧烈运动后饮冰镇饮料过度,导致寒邪侵犯脾胃,脾胃虚弱,阴津亏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故出现口淡乏味;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血瘀阻络,导致舌脉不通,味觉失灵。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焦三仙等益气健脾,石斛、玉竹滋养胃阴,焦栀子凉血止血,当归、赤芍、牡丹皮、桃仁、红花、地龙、丝瓜络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效。
《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王教授认为:口腔感觉异常多为脾胃气虚,运化失职,加之病久不愈,气虚血瘀,舌络不和,导致口腔感觉异常;治疗时应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此外,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在日常生活中应时刻不忘顾护脾胃之气。
[1]徐治鸿.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
[2]白煜,白震宁,白宇宁,等.白兆芝辨治口味异常临证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581-583.
(本文承蒙王守儒教授指导,特此谢忱!)
(编辑颜冬)
2016-03-14;修回日期:2016-05-20
1001-6910(2016)07-0039-03
R781.9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7.19
·名师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