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知著——读王锐《鄂伦春族民俗与音乐的传承流变》有感

2016-01-28 07:43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鄂伦春族民俗学音乐学

范 菁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00)



以微知著——读王锐《鄂伦春族民俗与音乐的传承流变》有感

范 菁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00)

摘要:《鄂伦春族民俗与音乐的传承流变》一书,是王锐教授的又一心血之作,王锐教授为了完成这一研究多次深入到鄂伦春族聚居区,拜访相关的民间艺人和专家学者,掌握了大量的一手的音像和文案资料。书中运用了民族音乐学及民俗学的双重视角对鄂伦春族的民俗以及音乐进行介绍。而且还采用了口述史的方法,记录了鄂伦春族的说唱音乐摩苏昆和鄂伦春族的民间传说。

关键词:《鄂伦春族民俗与音乐的传承流变》;民族音乐学;民俗学;口述史;鄂伦春

“原汁原味的予以呈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与音乐”一直是王锐教授多年的学术原则,王锐,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主要课题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王锐教授的著作《鄂伦春族民俗与音乐的传承流变》(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以下简称《流变》)在2012年完成了对鄂伦春族民俗以及音乐的研究并著书立作。此书是王锐教授编著的又一代表作。

一、一部行走在田野中的著作

田野考察是民族音乐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获得研究材料来源的基本方式,要求研究人员,深入被研究对象所在的地区收集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作为研究鄂伦春族的专题著作,运用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获得一手资料是最为重要的要素。王锐教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为了详细的介绍鄂伦春族的民俗以及音乐,多次深入到鄂伦春族聚居区,拜访相关的民间艺人和专家学者,掌握了大量的一手的的声像和文案资料。

图像是获得音乐静态形象和内容的一种资料储存方式,特别是乐器、音乐文物、演唱或演奏姿态、舞蹈动作、音乐表演场面或环境等,最适宜用此方式做静态形象资料储存。尽管有些调查报告运用许多的文字去加以描述,但是终究因为缺少具体实物的照片而难以根据文字显现具体的情况,因此,文字描述与实物图像相互配合的资料采集,是最佳的储存以及展现的方式之一。在《流变》中,共有图片资料151个,通过图片与文字的配合更加直观详细的介绍了关于鄂伦春族生产、生活、社会、文艺、信仰方面的具体内容以及情况。介绍鄂伦春族生活民俗时,作者把鄂伦春族居住的房屋:斜仁柱、奥伦、华皮棚、布棚、土窑子一一进行了讲解并配有图片;鄂伦春族的乐器分为生活中的乐器与萨满乐器,在书中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乐器的制作过程、演奏方法,讲解具有鄂伦春族特色的乐器;第四章在介绍鄂伦春族的社会民俗及音乐时,作者去到了鄂伦春族篝火节的活动现场—鄂伦春族自治旗的库图尔其广场,对现场的布置、参加节日的人民,以及节日上面所表演的节目一一进行了详细的采集记录。介绍鄂伦春族的民族舞蹈动作、服饰时也配有图片的衬托,更加直观的体现鄂伦春的民族特色。田野考察所获得音响资料要想转化为书面乐谱资料加以储存和作为文本材料时,根本的途径就是根据已获得的音响去进行记谱译谱,这样,对音响的音乐风格、形态结构特征、唱奏表演特色等有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在《流变》中共收录鄂伦春族民族歌曲谱例78个,书中第二章介绍鄂伦春族生产民俗之时,以《打猎之歌》《打到猎物再欢乐》《猎歌》作为示例对鄂伦春族的生产民俗中的音乐进行讲解,每一章的音乐,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些谱例上的歌曲都是作者在鄂伦春族聚居区收录到的当地的民歌,然后进行记谱与译谱。本书对鄂伦春族民俗及其音乐的介绍,全部都建立在田野考察获得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如此详尽的考察,体现出了作者严谨的至学态度,这种精神值得笔者学习。

二、民族音乐学与民俗学双重视角

“民俗学,如果对它作广义的界定,那么它应该是研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人民大众生活、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的科学,如果对它作狭义的解释,那么民俗学则是研究人民大众民间社会中信仰、习惯、仪式、祭祀和禁忌等各民俗事象的社会科学,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人类远古的民俗和音乐是共时共生的一个整体,所有的音乐都是实用性的,都包含着民俗。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及其发展的理论学科,它的主要特征是,将所考察和研究的音乐对象,视为一种音乐事象,倡导将某一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置入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进行考察和研究。”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考察类型分为横分类形态与纵向分类形态。横向分类形态是根据被调查范围大小或被调查品目多少来进行横向分类的民族音乐学实地调查类型,尽管相当多样,但概括起来,常见的有“微型音乐调查”“地理区划音乐调查”和“民族区划音乐调查”。纵向分类形态是以实地调查的性质目的为依据,按实地调查获取材料性质来进行纵向的调查类型划分,通常可以划分出“音乐志调查”和“音乐论题调查”。

《流变》一书,把鄂伦春族“生产”“生活”“社会”“文艺”“信仰”五个方面的民俗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民族音乐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视角来对鄂伦春族进行了讲解,先讲述鄂伦春族在这一方面的民俗,再讲述其中的音乐。

在书中,第一章首先从民俗学的角度对鄂伦春族进行了概述,从鄂伦春族的历史源流、人口及居住情况、语言与文字这三个方面对鄂伦春族进行了概述之后,又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通过横向分类形态从鄂伦春族的民歌、舞蹈、说唱音乐、乐器与器乐以及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这几个方面对鄂伦春族的音乐进行了概述。书中第二章至第六章都是运用了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相结合的方法从鄂伦春族的生产、生活、社会、文艺、信仰这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在书中的第二章第一节中写到“鄂伦春族的经济是一种以狩猎为主,以采集和捕鱼为辅,兼有少量的手工业的综合经济……长期的狩猎生活,不仅使鄂伦春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而且对狩猎生产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认为只有那些不怕艰苦、勇敢无畏、枪法准确、懂得狩猎的人才算一个真正的鄂伦春人。”第二节中“鄂伦春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期以原始的狩猎为主的生存方式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与活动,这些民俗文化与活动以音乐这种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由于狩猎和采集是鄂伦春人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方式,因而反映狩猎和采集的题材自然成为鄂伦春族民歌的主要内容,如《猎歌》。”书中还介绍,“鄂伦春族对于熊非常的崇拜,认为熊和他们具有血缘关系,对熊不能直呼其名……过去对熊也有禁猎的手段,猎人为了自卫打死熊,也要举行一套完整的风葬仪式进行祭祀……后期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猎物的短缺,熊也成为鄂伦春族的捕猎对象”基于鄂伦春族早期对熊的崇拜和捕猎熊时需要熟悉熊的生活习性及动作特征、模仿熊的行为这两点原因,鄂伦春族产生了一种老幼皆爱跳的一个舞蹈—斗熊舞。

《流变》不仅仅是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运用横向分类形态中的方法关注鄂伦春族的音乐,还从民俗学的角度对鄂伦春族进行分析,把眼光投到了鄂伦春族人民的身上,在作者的讲述中,鄂伦春族的音乐不仅仅是带有其民族的特色,更是承载了鄂伦春族的昨天、今天、明天,以及鄂伦春族人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的勇士精神。

三、对冉冉升起的口述史的运用

近年来,“音乐口述史”在国内音乐学界悄然而生,并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学研究的一个话题。“根据历史亲历者或者目击者的口头陈述资料编撰的相关历史的文本,应该是“口述史”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所谓口述史,并非是口头陈述出来的历史,而是通过口头陈述出来的历史记忆资料写成的文本形式的历史。”《流变》一书中,作者在采访民间的传承人时就采用了口述史这一方法。书中第六章中写到:“鄂伦春族的萨满在其部族社会中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各种祭祀仪式来体现的,鄂伦春族的萨满跳神仪式一般在三种情况下进行。一是为人治病,二是举行祭神仪式,三是教萨满跳神……萨满原为‘知道’‘明白’的意思,是萨满教的执行者,也可称为巫师。”关扣尼老人是鄂伦春族的女萨满,作者通过关尼扣老人的讲述,对她将萨满传位给女儿孟金花这一仪式中进行活动场所的布置、贡品的摆放、所需注意的禁忌以及仪式的整个完整的过程都进行了详尽的记录。第五章第二节中,介绍了鄂伦春族的说唱音乐—摩苏昆,“摩苏昆是鄂伦春族在独特生活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一种以说唱故事为主的民间艺术形式,是边说边唱结合的表演艺术形式。”由于鄂伦春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并且民间没有职业的艺人,摩苏昆的传承靠的是耳濡目染、口耳相承,因此,采用口述史的方法进行记录就显得至关重要,作者通过李金玲女士的讲唱记录了关于李金玲女士母亲生活经历的摩苏昆《背枪的女人》;通过鄂伦春族民间文学杰出传承人莫宝凤女士等人的讲唱记录了摩苏昆《双飞鸟》;并且通过孟淑珍女士的介绍记录了摩苏昆的特点、曲调等相关的的知识。在书中,还有许多的民间传说比如对火的崇拜、对熊的崇拜等,也都是采用了口述史的方法进行了记录。

《流变》的学术贡献,并不仅仅是提供并且整合了大量的关于鄂伦春族的田野考察的资料还详细的介绍了鄂伦春族的特色;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把鄂伦春族的音乐放在民俗的环境中,结合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加以阐释,先运用民俗学对鄂伦春的生活习俗进行讲解,然后又运用民族音乐学中的“民族区划音乐调查”的方法辅以图片谱例等进行研究讲解。《流变》的第七章对鄂伦春族民俗及音乐的变迁及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从定居过程、经济转型与发展现状、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三方面介绍了鄂伦春族的进步过程,还介绍了鄂伦春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主要传承人和传播者的名单进行了整理并且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展现,这一做法对鄂伦春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因为作者严谨的态度、细腻的心绪、如细雨般滋润心田的文字,使得鄂伦春族的民俗及其音乐详细的展现出来,《流变》一书才获得了毕立扬·士清教授“鄂伦春族传统民俗与传统音乐之大全”的称号。

中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由于每个民族的特色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文化,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族音乐,而其中还有许多的东西等待着人们去更深的挖掘探索,笔者希望自己可以拥有如同作者一样的精神去发掘它们的独特的美丽、发现它们的美好。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1).

[2[鄂伦春族简史编写组.鄂伦春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8(10).

[3]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4]金世余.论民间音乐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必要性[J].北方音乐,2013 年3月.

[5]华伟,陆彬.对于田野考察中音乐音响采录工作的思考[J].音乐艺术,2013年9月.

[6]单建鑫.论音乐口述史的概念、性质与方法[J].音乐研究,2015年7月.

[7]杜亚雄.融汇古今 择要述之——评田耀农新著《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J].音乐研究,2015.

[8]郑荣达.音乐田野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N].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

[9]丁纪园.沉渊之珠 开山之作—顾梅羹《中国音乐史》的发现经过及内容介绍[J].音乐研究,2015.

范菁,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要以考级为目的,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反而不利于其进步。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鄂伦春族民俗学音乐学
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导言
民俗学的悲剧
——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
与时偕行:当代藏族音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实践与运用
音乐学人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学学科点简介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