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荟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与途径探索
宿荟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高校扩招之后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亟待解决。在这种条件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对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对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探索出一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近年来,高校生源数呈递减趋势。学生学费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重要的资金来源,所以职业院校为了招收到跟多的学生入学采用了各种手段,包括放宽准入标准、降低录取分数线、加大自主招生等等。这些做法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一再降低,而且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到毕业时就会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职业院校的教学应该在文化和技能教育并重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技能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往往对于职业技能教育过于看重,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忽视这方面的工作。这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而目前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有着高要求,对毕业生的社交、组织、心理调节等各方面的能力也极为重视。这样的情况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都形成了不利影响。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
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能力不足等原因往往容易造成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不合理,使其与社会以及市场的需求脱节。许多的职业院校跟风开设社会热门专业,但是忽略了自身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导致该专业的开设得不偿失,无法培养出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中仍然过多的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灌输说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极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空有理论而动手能力极差,这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也形成了制约。
(三)就业观念落后
从职业院校学生自身来看,就业观念落后也是就业难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生面临就业时,在自我认知、相关行业发展形势等各方面的认识出现严重偏差,导致这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时理想化倾向严重,具体表现是对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过高。极少有人愿意埋头实干,从手边的工作做起,逐步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另一方面,学生在求职时缺乏对相应常识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的正确认识。在应聘时,出现的所需材料准备不充分、礼仪缺失、面试中答非所问等等问题都是由这个原因造成的。此外,虽然目前国家鼓励创业,并出台了相关扶助政策,但是由于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环境等问题,学生创业的成果并不明显,对于解决就业难题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训时,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方面的指导,可以在长期的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就业时摒弃那些错误的想法,并培养其优秀的心理素质。这些做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样的做法会弥补学生就业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不高的劣势,有助于学生就业。
(二)加强就业指导
职业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解决就业难题,就必须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起来。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学生就业意义重大,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知识、明确就业途径与方向,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就业。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一方面注意社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程度以及能力要求等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整教学工作和办学方向。另一方面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要以常态化的制度落实到即将毕业的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到全程关注,从学生的就业方向的选择到具体的求职技巧都应该进行专业的指导。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就业心理的调整也不能忽视,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
在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要注意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方面结合相关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于着重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职业院校来说,在平常教学中就应该密切联系职业技能培养的发展目标,重视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当前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于相关职业的能力要求,调整教学活动,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深化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并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使其真正符合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要求,为之后降低就业难度,解决就业难题打下基础。
(四)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推进创业教育
学校在着手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时,对于其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应该予以一定的指导。职业院校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行培养,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和个人理想,找准学生职业发展的定位,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推进创业教育也有助于减轻就业压力,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从长远来看不仅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十分有意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有益无害的。因此,职业院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对创业有着全面科学的理解。还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为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举办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为其进行真正的创业准备必要的条件。
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学生个人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努力。校方在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时,应当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内强素质,外抓技术,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滟.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J].职业时空,2015(3).
[2]王靖.基于就业竞争力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