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纳西东巴文字典研究述评
⊙王娟[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山西晋中030619]
本文对纳西族东巴文的字典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指出目前对于东巴文字字典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标准、字典的使用频率和字典的内容及编纂体例不一致,为今后东巴文字典的编纂提供借鉴。
东巴文字典研究现状
令世人着迷的东巴文字散发着古远的味道,承载着纳西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学者。东巴文字典是研究东巴文的工具书,学者们利用字典中的材料对东巴文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现有东巴文字典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可以为编纂更加科学完善的东巴文字典提供有益的参考。
1.东巴文字典的编纂内容。纳西族学者杨仲鸿的《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编纂于1933年,是国内最早的东巴文和哥巴文字典。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此稿并未刊行,因而未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方国瑜的《纳西象形文字谱》,全书将东巴文按义类分为:天象、地理、植物、飞禽、走兽、虫鱼、人称、人事、形体、服饰、饮食、居住、器用、行止、形状、数名、宗教、传说古人名号。“简谱”中排列东巴文字头1340个,各字条后列异体字和附收字,计1840字。每个东巴文字形之后用国际音标注音,汉文释义,并且简要分析字形结构。本书不仅是解释纳西东巴文字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而且也是学者研究东巴文字和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必备参考资料。
李霖灿的《么些象形文字字典》,1943年由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一家民族石印馆印刷出版。字典的主体部分是“字典本文”,分天文、地理、人文、人体、鸟、兽、植物、用具、饮食、衣饰、武器、建筑数目动作等若喀字、古宗音字、宗教、鬼怪、多巴龙王、神,共十八类,收东巴字2120个。闻宥《评〈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于概述李霖灿字典内容之后,着重评价李书不足之处有二:其一,“每类下所收之字,恒与其标目不符”;其二,“每一字下之诠释,大体虽类详备,然亦尚有可补苴者”①。文章简短精悍,评价中肯。
2.对东巴文字典的研究概况。郭大烈《评〈纳西象形文字谱〉》一文②,在简要介绍了巴克、杨仲鸿、李霖灿和洛克所编情况之后,详述了《纳西象形文字谱》的出版情况,总结出五大特点:编撰参订,珠联璧合;体例完善,内容丰富;释义简明,准确可靠;把握整体,探索文字;抓住本质,分析文字。准确地概括了方国瑜字典的特点和价值,但有些内容并没有深入讨论,比如文中总结出“体例完善,内容丰富”的特点,而在行文中主要讲述的是内容,对于体例部分并没有着意阐述。杨正文的《国内东巴文研究状况》③,在概括了国内外研究东巴文的情况和几位学者对东巴文的认识之后,重点对《么些象形文字字典》和《纳西象形文字谱》的不足做了分析,是第一篇具体罗列两部字典不足的文章,但作者的观点仅为一家之言,对于字典本身内容和形式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深入探讨
王元鹿先生写下《〈纳西象形文字谱〉评介》④,对方书的特色、成就和不足一一评述,归纳出两大特色,指出主体部分以“十书”为纲说解东巴文字,并详述了“十书”说对汉字“六书”改造的具体情况。作者从文字学角度评价《纳西象形文字谱》是“一部纳西族的《说文解字》”,堪称确论。喻遂生先生先后发表了《杨著〈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述略》和《杨著〈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述略补记》两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杨书的内容、体例、编纂经过、书稿流传等,向读者提供了准确翔实的信息。作者不仅对其中的错讹遗漏做了全面的订正和补充,而且对该书的绪论、正文及应用举例等部分内容也做了勘误,从而方便读者更好地使用方书。
1.研究的侧重点不一。以往研究者关注更多的是东巴文字本体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字形的分析。而字典是由形、音、义组成,字形的研究固然很重要,但文字的本质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它用字形记录语言的音和义,对非本民族的人来说,通过对字典中的形、音、义全面了解,有助于各方面学习和研究的深入。
根据目前研究状况来看,由于东巴文本身的特殊性和各个学者确定单字字符的标准不一,对于东巴文字典的收字问题还没有出现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对东巴文的文字结构和异体字方面还有继续研究的空间。比如在《纳西象形文字谱》和《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中都收录了大量的异体字,但只有学者对方国瑜字典中的异体字总数进行统计外,还没有人对李霖灿书中异体字的数量进行过统计。对于辞书释义方面,只有学者举例性地描述了两部字典的释义,除此之外,有关释义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
2.研究的标准不一。各家对于具体问题的认识标准往往不尽一致,因而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有别。比如对于东巴文异体字的定义问题,周斌采用广义异体字的定义,认为异体字既包括“全同异体字”,也包括“非全同异体字”,即除了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被认为是异体字之外,那些音义部分相同的字也可以被认为是异体字。由此统计出方国瑜字典共收录东巴文异体字505组,共计1208个字。⑤邓章应则采用狭义异体字标准,即音、义全同而形不同,在使用中完全可以替换的一组字是异体字。依此定义得出异体字种466个,异体字形数652个。⑥不同的标准得出不同的结论,会影响其他研究者的判断。
3.字典的使用频率不一。《纳西象形文字谱》自1981年出版至今,先后刊印三版,发行数量多,使用频率高,是东巴文研究者常用的必备工具书。在东巴文的语言文字研究论著中,但凡选取材料,都会以此书为参考,所以相关的论著比较多。《么些象形文字字典》1944年出版后,很快售罄,不易得见,而第二版和第三版由于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大陆学者很难见到。
以往研究成果主要取材于《纳西象形文字谱》,而对《么些象形文字字典》关注较少,尽管各家的研究成果突出,但由于只侧重某一部字典,很少涉及其他字典,所以取材不够全面,研究得出的结论自然缺乏说服力。比如周斌在总结东巴文异体字的特点时说:“东巴文异体字出现的频率虽然很高,但在表示数目的东巴文以及传说中表示古人名号的东巴文中却没有出现异体现象。”⑦由于周斌此书取材局限于一部字典,得出的结论显然是片面的。
4.字典的内容及编纂体例不一。字典的内容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所收字的数量不同。在编号上《纳西象形文字谱》收1340个条目,《么些象形文字字典》收2120个条目。字典的编纂体例是研究的内容之一和参考检索的必要依据。字典的编纂固然为东巴文各个领域特别是语言文字领域展开研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囿于时代和材料,在编纂体例上仍存在诸多缺陷。比如方国瑜和李霖灿的字典每个条目下都没有引证,更没有出处,无从查考。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探究。
《纳西象形文字谱》和《么些象形文字字典》的出版曾经掀起研究东巴文的热潮,为更加广泛深入地研究东巴文提供了极大便利。字典中所收的字大多为常用字,这便为普及东巴文字,帮助人们更便利地认识和了解纳西东巴文,进而研究人类早期文字的特点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但现有的字典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今后编纂新的东巴文字典时,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各部字典的特色。长期以来,《纳西象形文字谱》的使用率较高,而《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使用偏少。以往的研究对它们的编纂体例、收字、异体字、注音、释义等方面均有论及,但阐述并不十分透彻,且间有阙误。有些方面,比如释义和编纂体例问题,缺少深入具体的研究,尤其是孤立考察某一部辞书,容易导致研究的片面性,不利于学者对各书的了解和利用。因此需要对字典涉及的各个方面展开全面系统的探究,通过定量统计和比较辨析,努力揭示出各部字典的特点和长处。
2.指出各部字典的不足。两部字典都存在一些瑕疵。比如,闻宥和喻遂生两位先生都指出过,李霖灿字典中有些字的归类名不副实,如:“鹰”表示动物,被归入了建筑数目动作等类,表示“镜子”的三个字误归为人文类。凡此之类,往往会影响学者对东巴文的具体研究,所以需要对每部字典的错讹遗漏一一指出。
3.为字典的编纂提供理论指导。字典对于认识和了解东巴经典文献具有重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如李霖灿所说:“形字经典既有此种空隙之特质,故本字典亦遂不能发挥普通字典之效用,使人依字检阅,即可得经典原意。此由于字虽全部认识,空隙无从填补之故,事之无可奈何者也。”⑧本文以现有的东巴文字典为参考,对今后东巴文字典编纂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且为理想的东巴文字典的编写提供更好的借鉴。
①闻宥:《评〈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东巴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0—487页。
②郭大烈:《评〈纳西象形文字谱〉》,《思想战线》1982年第3期。
③白庚胜、和自兴:《玉振金声探东巴——国际东巴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④王元鹿:《〈纳西象形文字谱〉评介》,《王元鹿普通文字学与比较文字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69—275页。
⑤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第10页。
⑥邓章应:《〈纳西象形文字谱〉的异体字及相关问题》,《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⑦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⑧李霖灿:《么些象形文字字典·论形字之经典特质》,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2年版。
作者:王娟,博士,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本文是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字研究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12AZD119)、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华民族早期文字资料库与中华民族早期文字同义字典》(11JJD740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字与南方民族古文字关系研究》(10BYY049)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