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如++吴晓曦++祝威++董一凤++黄琦++于福慧++高一++许睿博
摘要:随着国家对体育战略的越发重视,社会对高端体育人才的需求已经由“量”转化为对“质”的要求。而大学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也将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黑龙江省5所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生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趋同于本科化教学等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5)06-0072-04
近年,随着黑龙江省各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和体育相关的专业方向不断开拓,必定会为相关体育领域的发展定起到一定作用。但调查发现,当前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与预期目标仍存在差距。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本科教学的趋同化等现象仍然存在,硕士研究生的知识向实践转化能力仍显明显不足。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在学术能力上进行提升,更应当与时俱进地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不仅学校和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加强认识寻求突破,作为主体的学生也应当变思想为自己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与哈尔滨体育学院(以下简称为,哈工大、哈工程、哈师大、牡师院与哈体院)5所高校的在校三个年级共160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向黑龙江省5所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剔除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97.5%。
1.2.2 访谈法 对各高校研究生院(处)领导与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并笔录。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Microsoft Excel2003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类院校在读学生人数明显高于综合类院校,同时从研究生招生数量上可以看出,研究生一年级的人数明显多于三年级再读人数,说明体育类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专业选择上,更多的学生倾向于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向,同时从表2中可以发现体育人文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小于传统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从培养方向上可以看出,体育人文专业更加趋向于体育的社会化应用,如体育英语和体育新闻的学科的建立都强调了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这种针对性极强的专业训练和培养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起到极大的帮助。
调查中仍然发现,并非只有体育专业本科学生报考了体育专业硕士,调查中有38%的学生本科期间为非体育专业学生。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体育类研究生招生环境的两项发展,同时跨专业学生的引入将对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起到帮助
2.2 5所高校体育硕士生授课方式调查
基于体育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所设立的专业课也有很大的不同,从必修基础课到选修课程的设置都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连续性与相关性,不仅如此,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也与本科教学有所差异。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表3),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每堂课由教师主观讲授的时间占据了84%,而学生讨论的比例仅有16%。从数据上看可以发现目前的硕士生教学仍然在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授课,而这种方式往往会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作用,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跟随和理解老师说讲授的内容,而忽视掉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从时间分配上看,这种课堂讲授占主要授课方式的教学与本科教学形式有类似之处,而本科教学更加强调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而非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5所高校课程结业考试均以课堂讲授的内容或教材为主,缺少对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使硕士生更多地注重课堂理论、唯书本是从。
2.3 黑龙江省5所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现状
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授课的延伸,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不仅能验证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在使用知识的同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在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磨练学生的品质,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体育专业研究生在学习之余应当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将所学到的体育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注意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对5所高校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程度较低(表4),只有38%的学生曾经或正在参与社会实践。而且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学生实际效果无从考证,学校并未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学生完全凭借自我约束来完成社会实践。
部分学校对社会实践的要求已经指定在了研究生培养计划当中,但是学生对社会实践是否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并不了解,调查中发现有17%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是否计入学分不知情,而仅有4%的学生知道社会实践已经与其他学科一样被纳入到学分之中,更有超过79%的学生表示社会实践并不会计入学分。这一组数字即可体现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缺少社会实践的内容,学生缺少一个检验知识和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平台。和有着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相比,由于时间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学生毕业进入岗位后的工作效果。
2.4 5 所高校体育硕士生创新科研能力调查
创新科研不仅是专攻所学领域的理论,还包括观念思维等方面,也是创新科研的重要部分,从调查结果看,目前高校体育硕士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并不乐观。几乎所有学生从未实际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发明,在各种科学会议中发表带有个人观点的学术论文也仅占到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7%,而且由硕士生参与的专利发明几乎没有。这一数据充分证明目前体育专业研究生在学术方面的创新和科研能力还未得到开发,仍然停留在课堂知识和应付考试的层面。endprint
学生尚未积极参与到创新与科研中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所有学校均对学生在期刊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有相关要求,但是缺少对论文和科研能力的有效评估,学生仅凭自己的理解去完成这些事情显然是缺少保障和动力的。同时,期刊中发表论文对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很有限,学生最多的是与期刊编辑之间的沟通而非所学领域的专家,相比较之下参加科学会议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专家和同行交流的机会,但是学校对学生是否参加科学会议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其次,学生自身对科研与创新的渴望度并不高,仅有30%左右学生经常或有时对白己所学知识产生质疑,而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少之又少。
通过抽查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级与2012级研究生13篇毕业论文发现,论文中明确体现出作者个人创新思想的仅有5篇,大部分论文的内容都是在叙述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虽然在论文的中后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提出问题都非常详细,但是论文中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仍显单一,大部分内容都是参考白他人见解而非学生自己的创新思想。从学术角度看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偏低,原创性成果少,完成这样的论文对学生的科研调查能力和资料整理能力会有一定帮助,但是是否能够为学生走出校园后适应社会需要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 拓宽高校社会实践渠道与提高创新能力相关对策
3.1 课程等权力下放
根据培养现状,应从管理体制上着手,即教育主管部门打破资源垄断,给予培养单位更多的权利。如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法,考试形式到资源配置以及教学与科研评估。体育学科升华到研究层面,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这就为培养单位结合实际,探讨课堂教学不依靠书本,又能把各种不同的观点介绍给学生,不仅难度超过教科书,更主要的是激发其思考,并鼓励他们挑战现有知识,去寻找新的知识。
提高授课教师、导师的地位,给予更多的权利与待遇,使之能按下心来全力以赴地培养,如除了给学生提供服务时间(office hour),即为学生答疑、解难,还要帮助学生做研究、选课、修课等方面提供各种帮助,国外研究生院的导师与学生做良师益友,对他们的成长优质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效果是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
提倡学生在“研一”白由选课,如攻读运动训练方向的可以选高级教程的体育文化、体育哲学;社会体育方向可以选公共行政学、行为学等,只有他们知识面开阔了,再让他们自己选择向主攻哪个研究方向,既尊重了他们,又能看出有这方面的天分。
3.2 学贵有疑,有疑才能深究
体育领域探究的深浅与疑问的范围和广度相关。因此,学生欲得透彻的解答学校就须尽量扩充视野多设观察点,从不同方面产生疑问。如导师要帮助体育硕士生思考,为什么运动中的肌体各项指标发生变化会影响心理、社会适应与道德等指标变化,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等。因为实现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健康的目的,必须通过科学、合理与有效的途径来达成。教师授课内容、形式等忠实体育的目的与功能解释与探讨体育,结合体育本身,包括体育法律、体育文化、体育哲学等。
又如体育人文硕士生在研究社区体育是否从社区建设的制度困境着眼,如社区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制度的非均衡性、社区形象与社会资本的缺少以及社区组织流程不尽合理等进行探讨,从而打破当前制度困境更为有学术和应用价值。授课教师与导师不妨采用客观的、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有点理论的指导,但更多的还要靠经验,靠实践培养模式仍值得重视与借鉴。
3.3 第二教学课堂,即社会实践途径的拓宽
体育硕士生的社会实践性应占有更多的学时,学生们期盼将社会实践占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并纳入考核机制。这就不仅能反思与挑战所学理论,有益于在实践中补充与完善其不足,更便于在有关学术交流或论文中提出更新的观点。同时转变原来课程设计的一个维度为多维度的教育,因为他们毕业后,参与社会竞争,更主要体现在体育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等方面。各高校应借鉴国外高校中通过社会体验与感悟的经历,在原先有关课程“无用”与“无意”中与缺少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拉开档次的敬仰。对于实验室、场地等“硬件”设施与条件不够可以“校校联合”形式,鼓励到校外选修,计入学分,并且实际操作成本也较低的一个可行性较高方案。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目前黑龙江省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学科也正在由以往倾向于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学转向体育人文类学科,学生的培养逐渐向适应社会和岗位需求进行改革。
(2)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明显,但是课堂仍然停留在与本科教学类似的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
(3)学校在日常课程设计之外并没有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导致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仍停留在书本与校园,很少有机会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时间。
(4)学生在学术创新上并不积极,学术会议的参与度极低,而专利发明更是几乎没有。
4.2 建议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需要从课堂做起,将以讲授为主的课堂逐步向讨论型授课转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2)研究生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书本与校园,应当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学校和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实践做好预案,保障学生参与实践的平等机会。社会实践不仅是学生接触社会和检验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必将成为他们离开校园后就业或创业的良好积淀。
(3)学校应当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到科研与创新中去,独立或合作完成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或专利发明。对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或专利发明中的学生应当建立激励机制,从经济上或学术评分上有所奖励。重视并承认学生在课题研究和发明创造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应当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就业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