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腾
(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34)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评价
张腾
(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34)
摘要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地、全面地、战略性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其它企业在建立安全文化的经验上,总结得出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构建方法。同时,还采用了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评价企业建立的安全文化绩效,为不断优化企业安全管理方案和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评价
许多关于安全的研究发现,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绩效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有着良好安全文化的组织,其行为更加安全,相应的安全绩效也就越好。那么何为“安全文化”呢?安全文化实际上就是指组织内所有成员对于安全问题的核心价值观、行动隐含的前提、安全知觉及安全信念的普遍共享与共识,从而具体表现出来的观念、思想、行为、行动与主张的外在表现, 并且涵盖了对于安全相关的风险认知、防范措施、责任承担与安全承诺方面所展现出来的主观意愿和积极程度。为了具体的把适合于本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解释清楚,通过对相关文献[2-3]的研究和理解本文将安全文化分为社会、企业、项目、员工四个层次来说明见表1。
表1 企业安全文化的解释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有效的文化建设途径与方法和评价方法已成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已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于本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评价方法。
1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容易受到社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的有:
(1)系统性原则。安全文化的内涵涵盖了人、物、环境、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运用系统的理论和观念对其做系统的分析。在具体过程中强调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在企业的整体规划下进行明确的分工,同时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各方面的反馈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做到工作的最优化。
(2)人本原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动力。
(3)可行性原则。安全文化建设不能只是空谈,它的存在是基于企业文化和企业职工对安全的认同感。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企业的责任感,扎实推进工作。(4)可靠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方针,重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强调建立以实现本质安全化为目标的安全文化体系。
(5)适应性原则。安全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进行调整改进,要保证安全文化能够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一致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2.1观念建设
安全文化是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文化。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做到自我规范与约束。安全观念和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在良好的氛围中通过各方面相互协作才能完成[4]。具体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安全教育,二是文化宣传,实施要点见表2。
表2 观念建设实施要点
2.2管理制度的建设
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促进生产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制度。企业应执行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和建立本单位的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第二,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主观性,要易于员工接受和认同,要切实维护员工的利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第三,落实企业安全责任制,并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实施检查监督,能够真正发挥安全监督管理的作用。
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时应遵守标准化、自发性、封闭性三个原则。标准化是指企业为有效为实现目标,对组织的活动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与协调而制定的具有稳定性与强制力的规定、规程及标准。它能帮助评价监督生产管理者的安全行为,为员工提供行为指引,实现由外在到内在的转化;自发性是指鼓励企业员工在针对涉及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事件或行为自愿提交隐患报告,帮助企业分析当前的安全状况和趋势构建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这种自发性行为的改变;从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管理过程、没有实现闭合就没有控制,封闭性就是指企业管理要实现信息的反馈与闭合,构建起员工和管理者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创建安全文化工作的积极性。
2.3硬件设备的建设
所谓硬件是指企业为预防事故而使用的各种安全设施以及工作环境。硬件安全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系统安全本质化是企业安全生产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它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的程度。硬件的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保证工作流程的安全,主要是指在制定工作方案要充分考虑辨识危险源,增加必要的安全投入保证方案的安全可行;②保证设备的安全,确保施工的设备采购途径正常并经验收合格的产品,在无法实现本质安全的情况下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隔离、屏护等措施,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③保证整体环境的安全,通过一定的投入改善生产作业环境,使之符合人的心理与生理要求,保障人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
3安全文化的评价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无管理秩序阶段、被动约束阶段、主动管理阶段、自律完善阶段四个阶段[5]。一些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成以后没有及时调整,造成企业安全文化与实际脱节。因此,应定期对企业安全文化状况进行评价,确定企业安全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查找安全文化系统内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下一阶段的安全文化建设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比学者们提出的各类安全文化的评价方法,从简单直观兼具可操行性和准确性的角度出发,本文在由陈金国[6]提出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局部具体指标的调整,整理出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安全文化平衡积分卡。
3.1平衡计分卡的评价原理
1992年,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和顿建立了平衡计分卡[7],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改变过去评价企业业绩片面重视财务指标的做法,而是通过相互驱动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企业绩效,并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平衡计分卡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维度。它是分析企业战略的视点和角度。每个维度都包含着战略目标 、 绩效指标、目标值、行动方案和任务几部分。
(2)目标。它是由企业战略分解出来的关键战略目标。每一个战略目标都具体分解为一个或多个绩效指标。
(3) 绩效指标。它是定量或定性衡量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结果的尺度。
(4)目标值。它是对期望达到绩效目标的具体定量要求。
(5)行动方案。它由一系列相关的任务或行动组成,目的是达到每个指标的期望目标值。
(6)任务。它是执行战略行动方案过程中的特定行为。
评价原理[6]是确定安全文化的评价维度、指标,通过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 确保安全文化的各种考量指标的综合平衡; 通过平均值的统计和标准差的计算,使得安全文化的分值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安全文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评价流程见图1。
图1 评价流程图
3.2评价计分卡
(1)按照评价方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将评价维度定为安全、社会认同、员工认同、持续改进四个方面,相应的权重可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进行确定。
(2)安全这一方面的几项具体指标可通过安全月报表进行收集,统计范围应包括企业所有生产、管理部门。
(3)社会认可度、员工认可度的数据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整理。
(4)文化成果可以包括获得的相关奖励、新推出试行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方案、安全管理与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人员安全专业技术资格合格率等,见表3。
表3 评价计分卡
(5)以年为单位,将每月上报数据编为一组计算平均值与标准值。
(6)预期值以企业制定的管理目标、计划为依据制定,必要时可采取会议的形式予以确定。
(7)表3中标有(—)的表示该指标计算的分值需要取相反数,修正值用于计算评价总分。
(8)根据未经修正的分值⑨可以发现企业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优势帮助企业不断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4结语
安全文化是一个长期地、全面地、战略性的问题,建设一套有效的文化体系需要各个企业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与尝试。对于安全文化体系的评价,平衡计分卡以当期的各项指标信息为依据,结合过去的相关信息和企业长远战略,能更科学、准确地评价当期的安全文化,符合对安全文化评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戴维明,曾安,瞿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员工的安全行为转变——杜邦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安全文化与小康社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97~100
2李翊淇.承建商的安全文化与表现[J].香港绿十字,2004,5(6):l0~l2
3黄吉欣,方东平,何伟荣.对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在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8):79-80
4姜福川,何学秋,聂百胜.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层次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8):76
5毛海峰.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J].现代职业安全,2003,8:24—25
6陈金国,朱金福.安全文化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5(9):88-91
7王黎萤.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司战略业绩测评与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7):41~43
(责任编辑:谭银元)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ZHANG Teng
(Bridge Science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zhongtie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Wuhan 430034, 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is a long-term,comprehensive,strategic issue. This essay summarizes other enterprises’ experience in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oints out the method that can be adopted. Balanced scorecard evaluation method is applie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afety culture,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scheme and method of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safety;culture; construction;evaluation
作者简介:张腾,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安全与环保。
收稿日期:2014-11-18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100(2015)02-0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