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手法复位治疗临床分析
朱佐庆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耳石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20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耳石手法复位组,每组100例。药物组给予常规改善微循环治疗,耳石手法复位组给予Epley、Semont、Barbecue三种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耳石手法复位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PPV患者进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手法复位;临床疗效
BPP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类型,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发作性位置诱发的眩晕与眼震[1],发病机制可分为壶腹嵴顶耳石症和半规管耳石症两大学说[2]。此病虽然常见,但基层医院的医生往往因为不能认证而误诊,从而延误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如果能够快速确诊,迅速采取耳石手法复位进行质量,将有非常显著的疗效[4]。本文探讨BPPV患者耳石手法复位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200例BPPV患者,其中男96例,女104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后半规管BPPV 110例,水平半规管BPPV 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耳石手法复位组,每组100例。药物组平均年龄44.6 岁,耳石手法复位组平均年龄4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①头位变动诱发的短暂性(<1 min)旋转性眼震,反复发作;②不伴有听力障碍(耳聋和耳鸣)、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全身系统级别的症状和体征;③旋转试验阳性,包括试验能诱发眩晕并伴有特征性的旋转和垂直性眼震,其典型的潜伏期1~2 s,呈阵发性并可在10~20 s 内突然出现和增强,随后降低,恢复坐位后眼震方向逆转,有疲劳性即重复试验诱发出的眩晕和眼震逐次减轻;④磁共振检查前庭无异常。
1.3方法 药物组给予常规改善微循环治疗,药物为杏丁25 ml,2次/d,静脉滴注。耳石手法复位组则采取Epley、Semont、Barbecue三种手法复位治疗[5]。
1.3.1Epley手法 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④坐起,头前倾20°。
1.3.2Semont手法 ①站在患者背后扶住患者头部,患者端坐,头向健侧旋转45°,迅速向患侧躺下;②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患侧向健侧180°快速翻转,头向下转45°;③端坐。
1.3.3Barbecue翻滚法 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②身体向健侧翻转,使面部朝下;③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④坐起。完成上述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 min。平均治疗2次/d,每次重复5个循环。在治疗结束后48 h内,应尽量保持头直位,睡眠应半卧位,尽量避免让头部承受剧烈运动。
1.4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后的第14天对两组患者惊醒疗效评估[6]。痊愈:眩晕即眼震消失,旋转试验阴性;改善:眩晕消失,但头晕或不平衡仍旧存在,亦或旋转试验所诱发眼震时间缩短,或眩晕眼震仍存在,但每天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无效:眩晕眼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改善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痊愈26例,改善44例,无效30例),耳石手法复位组为100%(痊愈46例,改善54例,无效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94,P<0.05)。
BPPV又被称为耳石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是一种良性疾病,大部分是特发性的[1],若能及时准确的确诊,就能进行针对性有效治疗。
通过以上临床研究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耳石手法复位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石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因此病史采集及各种实验性检查等为BPPV的重点,一旦确诊,可以采用耳石手法复位进行迅速有效的治疗[7,8]。
综上所述,耳石手法复位对于BPPV患者来说,操作简单,经济便捷,疗效确切,患者非常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王新德.现代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1.
[2]储旭华,夏怀林,汪斌农,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自我治疗.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122-124.
[3]董万利,殷晓菁.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7,1(3):143-146.
[4]孔繁元,粟秀初,黄如训,等.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之二: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95-397.
[5]Cohen HS.New epidemiological findings on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7,78(7):663.
[6]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7]宋海涛,高波,彭好,等.16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疗效观察.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4):283-286.
[8]区永康,郑亿庆,陈玲,等.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4):279-2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46
2015-11-02]
1161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