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广宾
(重庆市长寿区万顺镇畜牧兽医站401227)
肉鸡消化道疾病防治
吕广宾
(重庆市长寿区万顺镇畜牧兽医站401227)
肉鸡消化道疾病是规模化养鸡业仅次于鸡呼吸道疾病的重大疾病之一,防控不当会严重影响综合养殖效益。基于深入了解本病临症特点及致病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及药物防治方案,达到对该病理想的防控效果。
肉鸡;消化道疾病;致病因子;预防控制;药物防治
肉鸡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内外源性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损害胃肠道消化黏膜,最终引发消化机能紊乱及全身症状。本病典型临床特点包括:病初排颜色异常的粪便,粪便含消化不全的腥臭味,偶见带血粪便,多呈水粪分离状;救治不及时,病程中后期常产生继发感染,机体逐渐消瘦、苍白及贫血,少数病例衰竭致死;无继发或并发感染的病例,多数转为慢性、消耗性病征,死亡率较低,但生长明显抑制、饲料报酬较低。
经临床观察发现,鸡急性呼吸道疾病耐过者多转为慢性病征,慢性呼吸道疾病可导致鸡机体免疫力下降,在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供应失衡、养殖环境恶化等各种不利因素诱导下,很容易产生内外源性感染,故而由慢性呼吸道疾病诱发消化道疾病的现象极为普遍。
临床上较常见的就是养殖环境污染严重、饮食源被污染及饲料霉变等,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曲霉菌等侵入鸡的消化道,引起胃肠上皮消化性黏膜发炎、病变,进而出现消化道溃疡、卡他性炎症、消化黏膜坏死及出血等;鸡肠道蠕虫 (蛔虫、绦虫等)及球虫感染 (球虫血痢),也会引发上述胃肠道黏膜病变。
规模化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封闭式饲养的鸡群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蛋白质、矿微、维生素、水等必需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或营养过剩,加之外界环境不适、药物应用不当、疫苗免疫副反应等不良应激因素综合作用下,就会造成动物机体代谢紊乱、出现典型临床症状。
现代规模化肉鸡养殖,对温湿度、空气质量、环境保洁度 (病原体含量)等均有较高要求,鸡舍内高温高湿、低温高湿、有害气体超标、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标 (消毒灭源不到位)等均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饮水及日粮供应不足,或日粮中营养物质搭配不当,不能满足鸡当前正常生理需求,可致发病;根据鸡的品种及生长阶段的不同,应满足不同强度和长度的光照,光照不足或光照过强、过弱等,常引发消化机能紊乱;蚊蝇、体内外寄生虫等中间传播媒介控制不力,高发消化性疾病;饲料保管不善,发生过期、霉变及被污染,饮水质量不达标 (大肠杆菌超标)等,均会引发本病。
主要是强化饲养管理,重点防范鸡群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各种等常见高发病,科学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支等相关疫苗,构建一个健康鸡群,提高整体抗病力;科学配制及投喂饲料,禁止投喂过期、变质、疑被污染饲料,不间断供应清洁、安全的饮水;定期开展鸡舍内保洁及防疫消毒,维持干燥、洁净、无菌,空气质量良好,温湿度适宜的良性养殖环境;适时开展驱虫 (含肠道蠕虫、球虫)和控制蚊蝇、鼠类等中间传播媒介在场 (舍)内流串,切断中间传播途径;随鸡群生长,合理调控单位面积上饲养密度,降低外源性病原感染几率。
规模化养鸡一旦群内发生动态疫情,原则上必须实施整群综合防治,可以将疫情迅速控制,并将疫病风险降到最小范围。笔者结合养殖实践认为,现代规模化养鸡应当摒弃传统上滥用抗生素的做法,应当尽量避免药物毒副作用、耐药性、药残等缺陷,磺胺类、长效土霉素等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整群防治处方推荐:黄芪多糖 (原粉/颗粒)+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雏鸡再加糖 (葡萄糖、白糖、红糖均可,主要是补充体能、促进解毒、降低药物副作用)适量,混饮或拌料投喂均可,1~2剂/d,连喂7~10d。本方发挥了 “联合用药、协同增效”的优势作用,同时黄芪多糖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并兼顾抗病毒,属四季适用、广谱高效的代表性方剂之一。注意事项:经临床诊断原发病为寄生虫性的,则应采用相应的抗寄生虫 (抗球虫)制剂对症治疗,同时混饮上述推荐处方,效果更好。
针对个别重症不食,且有治疗价值的病鸡,笔者推荐处方为: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头孢噻呋钠 (0.1g/kg)混合肌注,1剂/d,注3d;初期需灌服50%葡萄糖及复合氨基酸适量(补充体能、加速排毒利尿、恢复食欲);成年肉鸡每只灌服2~3片VC可加速受损胃肠黏膜修复,待症状缓解后加强饲养管理至痊愈。
吕广宾 (1973.3-),男,汉族,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疫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