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眼科基本理论五轮八廓及玄府学说的哲学认识

2016-01-27 15:20孙会兰谢立科郝晓凤张志芳祁怡馨乐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玄府哲学思想学说

孙会兰谢立科郝晓凤 张志芳 秦 睿 祁怡馨 侯 乐明 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

对中医眼科基本理论五轮八廓及玄府学说的哲学认识

孙会兰△谢立科▲郝晓凤 张志芳 秦 睿 祁怡馨 侯 乐○明 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

通过论述和认识中医眼科经典理论即五轮八廓学说及玄府学说来源及其内容,进一步了解关于眼睛的解剖、病因病机、生理病理、治则治法等相关内容,并进一步思考其蕴涵的中医哲学思想,即整体观、系统观、生命观、运动观、联系观、辩证观、动态观、调控观、治疗观等,将五轮八廓学说及玄府学说所反应的哲学思想来指导眼科临床实践和探讨眼科疾病的临床意义。

中医哲学思想;五轮八廓学说;玄府学说;临床意义

中医哲学思想主要包括自然观、整体观、联系观、生命观、疾病观、辩证观、治疗观、系统观、物质观、运动观、调控观、社会观、思维观等众多内容[1]。中医学在探讨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把先进的哲学思想和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阴阳、五行、精气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归纳疾病和健康的某些规律和机理,并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实践,使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眼科属于中医学范畴,故中医眼科的五轮八廓学说和玄府学说无不充斥着哲学的思想。下面就关于中医眼科的五轮八廓学说和玄府学说来说明其哲学思想及眼科疾病的临床意义。

1 五轮八廓学说

1.1 五轮八廓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轮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其中《灵枢·大惑论》有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此文中所说的“轮”是将眼珠比喻为车轮表示形圆而转动灵活。此学说分别眼睛将的眼睑命名为肉轮、两眦命名为血轮,而白睛命名为气轮、黑睛命名为风轮、瞳神命名为水轮,以此说明眼的生理病理、解剖结构及其与脏腑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进行辨证论治。关于八廓学说,《龙树菩萨眼论》一书首次提出八廓八卦相应说,云“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八卦。”这里把人的双眼比作为天的两曜,并表述了眼睛为一身之至宝的重要性。直到唐代《龙树眼论》一书才创立了五轮八廓学说。

1.2 五轮八廓学说蕴涵的中医哲学思想

从上述五轮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充分的说明中医哲学思想的整体观、系统观、辩证观、联系观,即不仅仅将眼睛看作为人的一个局部视觉器官,依据《灵枢·大惑论》更是将其视为“五脏六腑之精气”,并根据不同的眼科疾病加以辩证分属于不同的脏腑;其中将眼珠比作车轮表现其圆润灵活也是充分体现了哲学的类比思维。八廓学说还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出发联系八个脏腑在阴阳消长指的动态中系统的分析疾病。由此五轮八廓学说充分展现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

1.3 五轮八廓学说的临床意义

五轮八廓学说所反应出的中医哲学思想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首先要从整体出发,切记眼病医眼,头痛医头,要联系五脏六腑即自然环境系统的辩证疾病;五轮学说讲述了眼与五脏六腑相联系,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可反映于眼部,并有可能引起眼科疾病,有文献[2]运用滋阴润肺、清利脾胃湿热或是补益肝肾等调理脏腑的方法有效治愈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而眼部疾病亦可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导致全身性疾病。邓老[3]曾根据“肝”与“目”的相关性,用补益肝肾的方药治愈1例久治未愈的中心性视网膜炎,并强调除了脏腑相关外,还要重视五脏与四肢百骸的相互关系。说明眼睛不但与五脏有关,还与四肢百骸紧密联系在一起,提示在诊疗上可以通过调理脏腑治疗眼病。李波等[4]总结李传课辨治 AMD(老年性黄斑变性)经验,提出老年体衰、肝肾亏虚是主要病机,肝阳偏亢,心火动血是出血的常见病机,肝脾失调、升降失常是渗出的常见病机。在此说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因病机是由脏腑的异常而致;更有学者[5]认为经络是联络脏腑器官的通道,五脏之精须籍经脉得以上聚而成目系,认为经络是联络脏腑与目的主要介质。故临床上要整体的系统的辩证的视角看待身体疾病,不能把眼睛独立思考诊治疾病。故唐老[6]有言眼科的识病辨证论治应以眼部病变为主,结合全身体征,因全身某病而引起的眼病,则必须按“轮表脏本”的原则。若眼病证候明显,而全身无脉证可验者,则可专科识病辨证论治。有文献[7]论述白睛疾病如急、慢性结膜炎从肺论治,清热解毒宣肺、滋阴生津润肺,胞脸疾病如上睑下垂、睑腺炎等从脾论治,应用健脾益气、清利脾胃湿热等法。这是依据五轮学说来阐述的病理状态下眼睛与五脏的关系,此些治法在现代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更有文献[8-9]认为干眼病属于“神水将枯”范畴,且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若肝气阴亏虚则会引起目失濡养、目生干涩。将引起干眼病的病因归属于肝气亏虚。

通过五轮学说所蕴涵的哲学思想要求医者在临床上不但要把握整体,相互联系辩证的观念看问题,更是要以动态的,变化的思维去思考疾病。有文献[10]认为RVO(视网膜静脉阻塞) 初期,眼底出血,当归于心、脾、肝三脏...故从脏腑辨证施治及五脏传变角度考虑,疏肝解郁、化瘀止血、滋阴健脾、养血补气等方法,当应用于此阶段的治疗。疾病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这种从疾病发生到被治愈的变化也是一个整体,是纵向的整体过程,郑伟[11]将本病分为出血期、瘀血期和痰瘀互结三期进行治疗,52 眼总有效率为 94.2%。翁文庆等[12]根据病程和眼底表现,将纳入研究的 RVO 分为初期、中期、后期进行治疗。故刘嘉立[13]通过分期治疗,综合考虑 RVO 在不同阶段的邪正虚实关系,分期分阶段辩证治疗,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祛邪不忘扶正,从而取得较好疗效。在临床上要动态看待疾病,即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与不同思辨方法及治疗。

中医眼科的五轮学说是以五行、脏象学说为基础来指导临床以整体的辩证的、动态的去诊疗疾病,而八廓学说则是以八卦、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以“天人一体”观看待临床眼病,将眼睛与天地八卦相应。《审视瑶函》指出:“夫八廓应乎八卦,脉络经纬于脑,贯通脏腑,以达血气,往来滋养于目。”将八廓之与经络分布在全身。以上均论证了中医眼科的五轮八廓学说所表现的哲学思想可有效的指导临床辩证与治疗,更说明了中医眼科五轮八廓学说的整体、辩证等思想的重要性。

2 玄府学说

2.1 玄府学术的基本内容

《黄帝内经》中首先提出“玄府”一词 ,其中《素问·调经论》有云: “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而《灵枢·小针解篇》亦云:“玄府者,汗孔也。”由此可知人体皮肤的汗孔乃此处所说之“玄府”,这说明玄府具有物质性,是人体的某个组织官窍而言,并不是无迹可寻的、虚无玄幻的。关于眼科的玄府学说首创于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其中专论:“ 论目昏赤肿翳膜皆属热。” 说明了目病之病因病机。更有述:“目昧不明热也, 然玄府者, 无物不有, 人之脏腑皮毛, 肌肉筋膜,骨髓爪牙, 至于世间万物, 尽皆有之, 乃气之出入升降道路之门户。”这给了玄府一个更广泛的概念,表明了玄府不仅在人体生命物质中存在,更是存在于世间万物。对于玄府的名称亦有云:“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14]。”有学者[15]指出玄府具有三个特征:(1)分布广泛:遍布人体内外各处;(2)结构微细:言其形态玄冥幽微,非肉眼所能窥见;(3)贵开忌合:玄府以开通为顺,闭阖为逆。杨辰华等[16]则提出“五脏六腑皆有玄府”。之所对于玄府的名称有不同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其作用之广泛。

2.2 玄府学说蕴涵的中医哲学思想

玄府学说历代都有所发展且各家思想论述有异,但大都体现出中医哲学思想的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物质观,调控观和自然万物生命的动态变化。“玄府者,汗孔也。”说明其具有物质性;“无物不有,”说明其广泛性;又言玄府为升降出入的门户,由此可知玄府为人体之气血津液随气升降出入运动而调理机能正常运转的组织器官,具有运动调控性。对于以上玄府的名称而言,有文献[17]认为前三者是《内经》中的概念,后二者是刘完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道理幽深,结构毫微难察,功能奥妙难释等复杂的生命活动和消亡规律所做的具有哲理性的科学假说。

2.3 玄府学说的临床意义

依据玄府的结构与功能可知玄府以通为用,在临床病理上则易以郁闭致病。《医学纲目》中指出:“目盲...手足不能运用者,皆由玄府闭塞,而神气出入升降之道路不通故也。”故玄府郁闭,目病则生。庄老[18]提出玄府郁闭是诸多目病的主要病机,开通玄府则必然成为许多眼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但由于引起玄府郁闭的病因不同,病机各异,其开通玄府的具体治法亦必然有别。这就要讲求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把握。有文献[17]指出泪液作为人体津液的一部分,其正常分泌全赖玄府通畅,若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痰饮瘀血、饮食劳逸导致玄府郁闭、气液不通,则目失濡润、眼干、燥涩。而从整体的视角看玄府郁闭不但是眼睛,全身官窍都受其影响,表明眼睛与人体的整体性系统性。文献[19]有言胞睑、白睛、黑睛的玄府郁闭会出现各种外障眼病;黄仁、晶珠、神膏、视衣、目系之玄府郁闭则会出现各种内障眼病。表明诸多目病均与玄府郁闭有关,玄府的运动调控功能失常则眼目疾病自生。用哲学整体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则有玄府可调控全身脏腑组织使全身机能正常运作,而全身形体脏腑组织机能的正常运作是否又直接可影响眼目疾病的发生。有文献记载[20]玄府气机升降是“神机通利出入之处”。表明玄府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与脏腑的平衡协调及气血津液的滋养是一体的,在临床实践中要系统辩证的诊治疾病,切忌将玄府仅仅看作人体汗孔。有学者认为[21]玄府通畅,则气血津液等在人体宣行无阻, 脏腑、经络、四肢、肌肉、骨髓、皮毛、爪甲皆得其滋养而发挥正常生理功。更有学者[22]认为玄府郁闭会影响脑内微循环系统、血脑屏障和离子通道的异常,进而导致脑缺血。从而可以推测,玄府不通亦可能导致眼底视神经缺血性疾病,故在临床上可以宣通玄府来促进血液循环,来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疾病。李东垣论内障眼病说:“元气不行,胃气下流,胸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于肺,上入脑灼髓,火主散溢,瞳子开大。”说明脏腑组织的病机也不离玄府的升降失常。玄府功能的正常发挥又会受到自然、社会、情志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中医上讲,肝主情志,情志不舒主要责之于肝,目为肝窍,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是引起玄府郁闭的原因之一[23]。就如干眼症虽为眼表疾病,但与整体有密切关系。这也就要求临床要用中医哲学思想中系统的联系的眼光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此外,玄府存在的普遍性形态的微观性以及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交流等特征均与现代医学细胞膜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主要是离子通道有许多共性内涵。这更是说明了中医眼科玄府学说具有科学性。

3 结语

中医学有很强的哲学性,甚至有人主张将中医学视为一种哲学,这明显地表现在早期的阴阳、五行和气的理论上。而中医眼科的哲学问题则主要表现在五轮八廓及玄府学说中。通过对五轮八廓及玄府学说的论述可见其蕴涵的哲学思想,从而以此哲学思想指导这人类在医学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学以哲学理论相贯通并以哲学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但它并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24],中医眼科的即五轮八廓及玄府学说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即整体观,系统观,联系观,辩证观等至今指导临床并治疗疾病,从另一角度更是证明了其科学性。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一支,在这种背景下其模式亦发生了重大转变[25],中医眼科学要更具科学性且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的步伐有所发展,不仅仅要以哲学理论为指导,还需要运用西方医学做更多的科学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来指导临床实践。

[1] 雷顺群.中医哲学思想的特定内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4):1-4.

[2] 李平山.中医辨证联合倍然滴眼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76例[J].环球中医药2012,5(4): 303-304.

[3] 邓铁涛.邓铁涛医学文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 李波,魏燕萍.李传课教授辨治老年黄斑变性经验[J].中医药导报,2006,12(1):201.

[5] 郭承伟,吕璐.目系病的中医论治思路[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1:51-52.

[6] 唐由之,张丽霞.中医眼科现代化初探[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2:63-64.

[7] 嵇波,陈家旭,鲁兆麟,等.逍遥散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6):48-51.

[8] 梁凤鸣,王 莉.从五轮学说思考眼底病的辨证论治[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5):29-30.

[9] 肖文峥,谢立科,侯乐.谢立科络损积阻及脏腑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3,8(4):428-430.

[10]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医临床必读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31.

[11] 郑伟.中医分期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52例[J].河南中医,2012,32(10):1333-1334.

[12] 翁文庆,寿武林,赵斌,等.中医分期辨治视网膜静脉阻塞5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38-39.

[13] 刘嘉立.中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报,2015,1:93-95.

[14] 李凤荣,庄曾渊.开通玄府在眼科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4):52-54.

[15] 黄文强,彭宁静,何利黎,等. 肝玄府学说理论初探[J].中医杂志,2012,11: 901-902,908.

[16] 杨辰华,王永炎.玄府理论与临床应用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 15 -17.

[17] 陈小华,白世淼,戎曙欣.玄府学说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阐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627.

[18] 李凤荣.庄曾渊运用玄府学说论治目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19] 雷春燕,王 燕,沈兰芳,等.论玄府学说的起源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15-116.

[20] 高健生,接传红,张丽霞,等.刘完素“玄府学说”及其对中医眼科学的指导意义[J].中医杂志,2008,49(7):584-587.

[21] 杨辰华.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06,9: 1094-1095.

[22] 季帅,张军平,吕仕超,等.从玄府学说论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医杂志, 2013,14:1197-1199.

[23] 庄曾渊,张红.实用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

[24] 李致重.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 24(4):410-418.

[25] 廖宪方,马烈光.中医学的科学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内涵及其继承创新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94-96.

R276.7

A

2095-0616(2016)19-58-04

2016-08-12)

▲通讯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玄府哲学思想学说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旷云学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