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培南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析
张忠元1*,张薇2(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药品采购及调剂科,湖北 武汉430070; 2.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湖北 武汉430064)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2.052
美罗培南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常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抗菌谱广、安全性好等优点,肾脏是该药主要的清除途径。据相关文献显示,美罗培南及其代谢产物约70%通过肾脏清除[1];同时,其原型药物为肾脏排泄的主要形式[2-3],约占静脉给药量的62%~83%,仅有14%~28%经肝脏代谢为ICI-213689排出[4],所以该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e,DILI)的概率较低,国内、外文献也极少报道,对其机制的探讨更无文献记载。现笔者通过对2例病例分析,同时结合该药的药动学和DILI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1病例资料
案例1:某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1周”于2014年2月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发热原因待查。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入院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28 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38 U/L,碱性磷酸酶54 U/L。入院后,予以注射用乳酸阿奇霉素0.5 g/次、1日1次、静脉滴注与注射用美罗培南1.0 g/次、静脉滴注、每8 h给药1次联合抗感染治疗。2月11日,考虑患者感染明显好转,停用注射用乳酸阿奇霉素;2月13日查肝功能:ALT 426 U/L,AST 300 U/L。2月15日,停用美罗培南改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注射液3 g/次、每12 h给药1次、静脉滴注,同时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次、1日1次、静脉滴注护肝治疗。2月17日复查肝功能:ALT 287 U/L,AST 136 U/L,碱性磷酸酶123 U/L,较前好转。2月25日复查肝功能:ALT 92 U/L,AST 45 U/L,碱性磷酸酶107 U/L,患者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肺部感染控制后于2月26日治愈出院。
案例2:某患者,女性,6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6年,发热半天”于2014年2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发热原因待查,2型糖尿病,2级高血压病(高危),脑梗死后遗症。既往无肝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有高血压病病史6年。入院查肝功能:ALT 23 U/L,AST 24 U/L。予以注射用美罗培南1 g/次、每8 h给药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同时予以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片稳定斑块治疗。3月5日,考虑患者感染明显好转,停用美罗培南,改为头孢孟多酯钠1.5 g、每12 h给药1次、静脉滴注,降阶治疗,当日复查肝功能:ALT 259 U/L,AST 167 U/L。予以异甘草酸镁150 mg/次、1日1次、静脉滴注护肝治疗。3月12日复查肝功能:ALT 68 U/L,AST 38 U/L。
2分析与讨论
2.1案例分析
案例1和案例2均为美罗培南所致的DILI病例,根据DILI因果关系评价表(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5],案例1和案例2的得分分别为7分和10分,相关性判断分别为很有可能和极有可能。
2.2DILI的分类
Leitner JM等[6]将抗菌药物所致的肝毒性分为2大类,包括固有的肝损害和特异性肝损害:前者肝损害的发生和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并且可预测(如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害),后者是非剂量依赖的、不可预测的,通常与给药的个体有很大关系(基因多态性、人类白细胞抗原等)。特异性肝损害又可细分为代谢型和免疫应答型。本文中2例美罗培南所致的DILI均属于免疫应答型。
2.3流行病学资料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关于美罗培南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的DILI报道极少。Thyrum PT等[7]研究结果显示,即便既往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使用该药也是相当安全的,原因是进入体内的美罗培南62%~83%以原型从尿液排泄,14%~28%以其开环代谢物ICI-213689经肝脏代谢排出[4],故肝脏代谢酶的个体差异可能对其影响较小。 Alverez L等[8]对178例使用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发生DILI者2例,占全部治疗病例的1.12%。据美罗培南说明书记载,该药发生肝脏不良反应的几率为0.1%~5.0%。
2.4美罗培南致DILI的机制浅析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笔者并未找到美罗培南致DILI的机制,仅有文献[5]提示β-内酰胺类药在体内代谢时β-内酰胺环被打开,代谢产物共价结合成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与体内蛋白载体结合具有完全抗原而导致免疫反应。因此,推测美罗培南所致的肝损伤可能与其开环代谢产物ICI-213689模拟抗原的作用有关,该代谢物与内源性蛋白共价结合,产生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蛋白复合物),这些复合物能诱导抗体的产生或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介导肝细坏死,导致肝功能损害。
3结论
和许多药物一样,美罗培南发生DILI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美罗培南是半合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具有超广谱抗菌活性,覆盖临床多数常见菌株,为治疗严重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使用量较大,其安全性较好。但因其会发生特异性肝损害,不易察觉,也与用药方式或剂量无相关性,易造成较严重的后果,故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肝、肾功能的监护,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Drusano GL, Hutchison M.The pharmacokinetics of meropenem[J].Scand J Infect Dis Suppl,1995,96(11):6.
[2]BaxRP,BastainW,FeatherstoneA,et al.The pharmacokinetics of meropenem in volunteers[J].Antimicrob Chemother,1989,24(Suppl A):311-320.
[3]BunnanLA,Nilsson-EhleI,HutchbonM,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meropenem and its metabolite ICI 213689 in healthy subjects with known renal metabolism of imipenem[J].AntimicrobChemother,27(2):219-224.
[4]梅丹.新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1):696-698.
[5]陈东风,孙文静,熊吉.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3):170-172.
[6]Leitner JM.,Graninger W,Thalhammer F,et al.Hepatotoxicity of antibacterials:pathomechanisms and clinical data[J].Infection,2010,38(1):3-11.
[7]Thyrum PT,Chiao Y.Pharmacokinetics of meropenem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J].Clinical Infecious Disease,1997,24(Suppl 2):S184-S190.
[8]Alverez Lerma F,Gil CL.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mero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nfec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v Esp Quimioter,1998,11(3):229-237.
(收稿日期:2015-07-08)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2-0286-02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zhangzy01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