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六雷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针灸经络·
脊柱病的病理基础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郭六雷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通过多年临床总结了脊柱病发生的原因和诱发因素以及脊柱病的3个病理基础。围绕这3个病理基础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自创棘突捶正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结合小针刀、埋线等多种疗法治疗脊柱病,常获良效。
脊柱病/治疗;多种疗法/治疗应用;临床经验
脊柱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笔者经多年临床,从实用出发,总结脊柱病的病因、病理,围绕其3个病理基础,以自创棘突捶正法为主,采用三步五法治疗脊柱病,以飨同道。
脊柱为督脉所过,脊柱病可看作督脉不通。脊柱病是脊柱发生病变进而压迫刺激脊髓、脊神经、植物神经、血管,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共有28个穴位,有16个穴位在脊柱上,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之阳气。阳气充则血旺,人体的各系统可正常运行,百病不生。在运动系统中,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关节、韧带、血管形成了动态平衡,倘若其中任何一个组织发生病变,就会打破平衡导致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在脊柱病中以脊柱小关节紊乱、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生理曲度改变最为常见。3者互相影响,脊柱关节紊乱会引起相关的软组织损伤(如无菌性炎症或水肿导致粘连、挛缩等病理改变),软组织病变又会导致相应关节出现紊乱,生理曲度改变则会导致关节不稳出现脊柱小关节紊乱和软组织损伤,最终形成恶性循环[1]。笔者把脊柱小关节紊乱、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生理曲度改变3者视为脊柱病的病理基础。导致以上的病理的原因有:①不良的生活姿势,如喜睡高枕或不枕枕头,靠床头看书、看电视,玩电脑,低头玩手机等;②职业病,如公务员、教师、会计、司机、运动员等,长期久坐或超负荷运动;③急性扭伤、摔伤等;④关节退变,如椎间盘退化导致关节失稳。以上病理形成后不一定有症状表现,只有在一定诱因下,如受凉、劳累后就会诱发。脊柱的病理基础是导致督脉不通的原因,督脉不通,阳气虚弱,阳虚则寒,故受凉则发病。劳则伤气,气虚为阳虚之渐,故劳累则发病。脊柱病患者多见怕凉或局部有凉感。
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无论急慢性损伤,形成脊周无菌炎症,软组织机化、粘连、瘢痕、挛缩组织弹性差、局部发硬变厚,病变软组织修复后成网状结构压迫毛细血管、末梢神经,局部缺血改变,营养供给差。脊周软组织形成的粘连、瘢痕、挛缩,牵拉骨关节,导致脊柱小关节紊乱。软组织的病理改变进一步巩固了脊柱小关节紊乱的病态模式。这是筋骨同治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软组织的损伤导致经络不通、经脉失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脊柱小关节紊乱。不论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或是关节退变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发生解剖位置改变,关节错位,致使周围神经、血管等受到伤害,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当脊柱小关节紊乱后相应节段的韧带、椎间盘、肌肉就会发生变化,脊柱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导致脊柱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督脉不通百病丛生。
生理曲度改变。生理曲度由颈曲、胸曲、腰曲、骶曲组成,曲度正常各个关节稳固,其作用是增加脊柱弹性,缓冲振荡,保护头颅及内脏,同时又是脊髓、神经、血管的保护伞。生理曲度改变会导致关节松弛不稳,出现脊柱小关节紊乱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导致神经失养;严重者致使神经损伤,出现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压迫血管导致血管痉挛,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生理曲度改变导致相关联的软组织损伤,临床常遇到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弓的患者,相对应软组织僵硬痉挛出现条索筋结。生理曲度改变后缓冲振荡的作用消失,椎间盘压力增大,脊柱关节不稳,相对应椎体出现前后、左右、旋转、异位,就会带动椎间盘突出。这是正脊调曲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理论基础。
总之,脊柱小关节紊乱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出现多而复杂的临床症状。调整脊柱小关节紊乱是治疗脊柱病的最主要环节。修复脊周软组织损伤能够更好地调整脊柱小关节紊乱,使其复位充分,且能打破脊柱小关节紊乱病态模式。只有脊柱小关节紊乱、脊周软组织损伤修复,生理曲度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笔者紧抓脊柱病的3个病理基础,采用“三步五法”进行治疗。
2.1第1步:修复脊周软组织损伤
第1法:采用中药外敷。药物组成:当归30 g,皂刺30 g,土鳖虫20 g,桂枝30 g,干姜20 g,白芥子20 g,羌、独活各20 g,制草乌20 g,威灵仙20 g。上药打碎装成20 cm×20 cm的药包,开水浸泡10 min,外敷脊柱病变部位,2个药包交替使用30 min,其作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可缓解软组织痉挛、粘连,消除风寒湿疼痛。第2法:小针刀治疗。可使陈年凝滞的经络畅通,同时还可以把骨头、肌肉、韧带、神经、血管之间的粘连、挛缩等病理改变剥离、松解、疏通,使软组织损伤的粘连、瘢痕组织纤维平行排列。这种平行纤维会表现较好的弹性和活动性,使各组织恢复动态平衡。第3法:埋线治疗。笔者根据中医理论以肉治肉,取类比象,选择阿是穴和软组织病变处为埋线点,采用一次性埋线针,植入1 cm的蛋白线。该线能够对病变部位产生一种持续的良性刺激,产生经络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使受损的软组织恢复正常,瘀阻不通的经络恢复畅通。
以上3法可打破脊柱小关节紊乱的病态模式,最大程度修复脊周软组织损伤,可使下一步的治疗更加充分,不易复发。
2.2第2步:调整脊柱小关节紊乱
第4法:整脊治疗。棘突捶正法是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立足于中医整体观,依据脊柱的生理特性,首创的一种整脊疗法。该疗法适用于C5~L5的脊柱关节错位。该疗法操作简单、容易定位,见效迅速,是笔者整脊治疗的主要方法[2]。
2.3第3步:恢复生理曲度
第5法:调曲法。该治疗是建立在前两步的治疗基础上,待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即可进行。生理曲度的改变是由于长期不良姿势,如低头伏案、喜睡高枕等形成的。生理曲度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调整的过程,首先患者要改掉不良的姿势和生活习惯。调曲的方法:患者仰卧,颈椎下垫一直径为8~10 cm的郭氏颈椎药枕(该药枕以决明子、野菊花为填充药物,圆枕需要有一定的硬度,以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腰椎下垫一直径10~12 cm的郭氏腰椎药垫(该腰垫以黑豆、补骨脂为填充药物,取其补肾温阳之功,腰垫需要有一定的硬度,以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每次5~20 min,1 d 3次,坚持0.5 a。调曲法颈椎腰椎不可同时进行,要先调腰曲再调颈曲,因为腰骶是脊椎之根。患者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自行调整治疗次数和时间。通过调整,腰椎可恢复正常曲度。注意一定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患者症状会加重。
总之,周围软组织损伤、脊柱小关节紊乱、生理曲度改变,是脊柱病的3个病理基础。笔者临床紧抓脊柱病的3个病理基础,分清治疗顺序,运用三步五法治疗脊柱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1]郭六雷,耿初伟.针刀、埋线、正脊疗法在治疗脊柱病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研究,2010,23(7):79.
[2]郭六雷,耿初伟.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J].中医研究,2014,27(4):45.
(编辑田晨辉)
1001-6910(2016)02-0058-03
R681.5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2.29
2015-08-10